<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16年我和发小同学小英一起到美国西部旅游。我们从洛杉矶出发,一路西行,这一站到的是美国纪念碑谷国家公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面积约有3万英亩的纪念碑谷在纳瓦霍族保留地之内,经美国163号公路可到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纪念碑谷最出名的三件套场景,《阿甘正传》的公路照。这个位置在纪念碑谷外面的163号公路上:在云彩变幻的天空下,仿佛是一场风化艺术的盛宴,在公路尽头,纪念碑谷三件套美得如此壮观而迷人。我们是坐大巴而来,无法见证这一最令人难忘的场景,只能借助网络图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纪念碑谷(英语:Monument Valley,纳瓦霍语:Tsé Bii Ndzisgaii,岩石峡谷之意),高出海的平面1500-1800米,是在科罗拉多高原一个由砂岩形成的巨型孤峰群区域,其中最大的孤峰与谷底高差约300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回想那天出行,一整天都在阴雨笼罩中,没想到黄昏时节我们快到目的地时,雨突然停了,云开雾散,我们兴奋不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纪念碑谷是科罗拉多高原的一部分,谷底大多是含粉砂岩的地层或从河流切穿峡谷形成的砂沉积。鲜艳红色来自铁氧化物从风化的砂岩中暴露,谷中较暗的蓝灰色岩石则是来自氧化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此地的成因乃是远古落矶山的堆积物沉积于此并转变成沙岩,后来由于地层下的压力不断增加,导致地表断裂隆起并逐渐形成峡谷,加上风雨的侵蚀,就变成了我们所看到的样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当然,这些侵蚀和变化还在不断的进行,只是非常缓慢罢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公园里的限制不少,除了一般的公德心规定外,还有一些观光客比较容易忽略的东西:如不能攀岩;不能捡景区内的石头;未经允许不随便拍印地安事物等。我们都要一一遵守,要知道美国的罚款很折腾人。我们一到停车场,就看到许多紧盯人的印地安导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纪念碑山谷原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鸟不拉屎的地方,美洲土著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上千年,首先是阿纳萨其人Anasazi,,接着是纳瓦霍人Navajo,,很多土著的后代仍然居住在这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后来属于美国政府为纳瓦霍印第安人划定的保留地。当年,美国政府圈出了这一片浩如烟海的广阔石头地,把美国大西南的印地安人统统“疏散”到这儿,让其自行生存,1958年生活在这里的纳瓦霍部落印第安人建立了此公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景区里有26公里土路,十分不平颠簸。不修路的原因是这里的印第安人想保留原始的感觉,我们选择坐印第安人的敞蓬车进入景区。两边的景色太美丽了,路再颠簸也没有影响我们的兴奋心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雨后的纪念碑谷格外娇娆,三个平顶巨大的红色孤峰傲然挺立在一片红色的戈壁上,这样的景色过去只在西部片中看过,但现在它却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的眼前,实在让我惊叹不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的车经过左右手套山和麦里克丘(Merrick Butte),这是纪念碑谷标志性的画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在纪念碑谷国家公园漫步,这里空气格外清新,雨后的天空云彩变幻无穷,更为碑谷的神秘景观增色不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各种形态的台地、孤峰、尖塔、风蚀柱等在谷中依次呈现。洪荒静寂的沙原之中,到处都是猩红的平顶山丘和怪异的砂岩石塔,还有荒漠上不屈的北美艾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插在纪念碑景区内的当地纳瓦霍印地安部落的旗帜与美国国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这叫麦克里丘,一座耸立的红色砂砾岩,衬托着美国与本地的旗帜,更象一座巨大的纪念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纪念碑谷的岩石当地人按不同的类型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最为普遍,被称作Mesa(平顶山),呈现出宽大的桌型,是岩石被初步侵蚀的样子,比如说这座“雨神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种被称为Butte(孤丘),经过千万年的风雨侵蚀,一些平顶山就变成了孤丘,周围空旷无物,只有少量的灌木植物。比较出名的则是被称为拇指手套的两座孤丘,看上去就如同冬天佩戴的连指手套,十分有意思,也是整个纪念碑谷出境最多的地标之一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这就是有名的“左手套”和“右手套”孤峰,也叫“左拇指峰”和“右拇指峰”,左手套峰海拔高1882米,右手套峰海拔高1898米。不过我还是觉得还是叫拳击套贴切一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远远望去的“三姐妹”碑谷,是最后一种被称为Spire(尖塔),属于岩石被侵蚀的最终阶段。孤丘最终变得狭窄而高耸,成群或独自傲立在荒漠之上,这个“三姐妹”碑谷据介绍是一个天主教的修女面临着她的两个学生的形成,是较出名的尖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看看我那无精打采的样子,要知道那天我拉肚子拉了一整天,浑身上下一点力气也没有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尖塔还有比较有名气的是位于东部的图腾柱。在纪念碑谷“耶Bi Chei”意思是纳瓦霍人灵性的神,它是舞者的形成新兴霍根,这450英尺高的图腾柱尖顶纪念碑是一个很好的例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什么侵蚀的孤峰? 自然力量的风和水侵蚀土地几百万年来,削减表面的高原创建令人惊叹的自然雕刻。想像到再过几十上百年,这些风蚀柱还会存在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这里到处都是风刻水蚀的痕迹,眼前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用了5千万年的时间一点点地刻蚀这个高原,最后留下了这片旷野和坐落在上面的一座座天然纪念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纪念碑谷在1930年代开始出现于许多媒体中。最有名的可能是在美国导演约翰·福特的多部西部片中,其中有《驿马车》、《搜索者》。导演罗拔·湛米基斯的《阿甘正传》也出现纪念碑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谷中那种旷古苍凉壮美和牛仔们豪情万丈的形象成了美国西部的一个标志性象征,浩瀚、蛮荒、激情、野性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美西原野的经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正是由于许多西部片和电视影集均千里迢迢到此取景,大家心目中的西部似乎也被定型成了策马奔腾的宽阔原野中,有着无数突兀峥嵘的山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这个纪念碑树立在这里,纪念的是什么?可惜没有导游,无法得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这里还长了不少北美艾 (北美蒿 )这些沙漠植物能在这么空旷干燥的地带生长,一定是根系深厚的缘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座像大象的纪念碑,传说中的几头大象在荒原踱步。在这里请你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五指山岩,我们从远走到近看,形态各异,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这一座座无言的纪念碑到底纪念了谁?或者纪念了什么?但在纳瓦霍印第安人,以及我们这些游客的心里,“纪念碑”只是记载着北美印第安人无比沉重的无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这里,你可以自由地穿越在谷底,抬头仰望这些平地拔起的巨石,深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赞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他们都是纪念碑谷开敞蓬车的印第安人司机,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由他们带路我们少走不少弯路,毕竟来这里的时间很有限,太阳快要落山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北窗”,这里是这样称呼们的,但我觉得就象海市蜃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合二为一的情人树?每个到访者都喜欢在拥树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傍晚,随着太阳西沉,由于光的魅力,纪念碑谷的红色岩石呈现出不同层次深浅不一的金黄色,简直是美轮美奂,光与影的奇妙结合让本来静止的红色岩石变得异常地灵动,如梦如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下雨后的巨岩会被夕阳照得通红,投射出一道道或长或短、亦明亦暗的背影,折射出变化万千、引人迷醉的光影, 描画了一幅迷人的原始画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山岩被太阳照到的地方也越来越少,我站在这里看十分钟落日时光线和山石色彩的变化,真感到描述在此时此刻都显得苍白无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这条供驾车游客走的泥沙路,据说开车一圈约28公里,千百年走成平平坦坦的红砂岩石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纪念碑谷是美国“峡谷圆环”(Grand Circle)的一部分。该圆环包含:科罗拉多大峡谷、梅萨维德国家公园、布莱斯峡谷国家公园、锡安国家公园、圆顶礁国家公园、天然桥国家纪念地、霍文威普国家纪念地、拱门国家公园和许多其他景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要来看纪念碑谷,您得趁早来。再晚些来,这个“手”很有可能会再掉两根手指。万一只剩下中指,您是来?还是不来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当地人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里的原始风貌,你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这种管理方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猩红的平顶山,奇特的砂岩塔,当夕阳的余晖照在石碑,石像上,天边的云彩带来了晚霞,光线与阴影把这一场无声的自然大戏打造的宏伟而苍凉。当天色渐暗,一种诡秘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山谷。到时候跟这里说再见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