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编写西贾村志征集有关建国前后的复员军人资料,我到襄汾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查找西贾村历年退伍军人名单,得到事务局分管领导的帮助,在柴村军休所档案室整整查了一下午,从五十年代到现在,名单基本核对找齐,我很满意,对给我翻找资料的王所长说了好几声谢谢。 </h3><h3> 在军休所操录的这份名单是建国以来到现在70年间参军退役回到农村的复员军人,国家没有安置工作。我想查找参加过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老兵,以及领取国家补助的残疾军人,于是又和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负责人进行了联系,约定时间在服务中心的电脑上帮我查找。 </h3><h3> 我把在军休所查到的退伍军人人名单发到西贾村群里,请大家核对补充,看有没有遗漏的, 恰好就在这天中午村党支部老书记康金海给我发过来一张手机拍的照片,是一份《抗战军人家属证明书》,证明书的文字格式是竖着写的,从右往左,因为没有见到原件,不知道是油印的还是手写的,通过照片上的文字笔画可以初步判定这份证明书是用一种叫沾笔的,沾着墨水写出来的,年代久远,个别字迹模糊,但是还能辨认出文字,上面写着:</h3><h3> 抗战军人家属证明书 </h3><h3> 查南西贾村关富贵,充当陆军士兵,抵抗暴日侵略,为中华民族求解放而奋斗,兹经调查属实,理应按照山西绥省两署优待抗战军人家属条例予以优待,为此特发给证明书以资证明。 </h3><h3> 汾城县牺牲救国同盟会分印。 </h3><h3>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 日 </h3><h3> 我看完后大喜,这真是一份珍贵的文物资料,为了核对真实性,我问康书记,关富贵是谁? </h3> <h3> 我在脑子里搜索我知道的关家人的故事,关富贵是关家哪一门里的人?他的亲属后人有谁?西贾村分南北西贾,姓关的确实是居住在南西贾,这个家族的第一代从元朝末年迁居南西贾村,经过明清两朝五百多年的发展,到民国时期已经是一个大家族,南西贾村多半个村子都是关家的宅子院落,读书经商,耕读传家,是这个家族的传统,民国时期好几位关家人都在兰州经商。 </h3><h3> 同治年间关家出过一个举人,名叫关庆余,曾任代县教谕,《太平县志》光绪版主编,他的院子叫旗杆院。在我小的时候,旗杆院里住着一位孤寡的老人,一双脚缠的非常小,整天拄着一根拐杖,村里人尊称她叫“小脚老人”,耳朵边里听人谈起,小脚老人的儿子外出当兵,据说有一年骑了一匹马急匆匆回来,又急匆匆走了,后来一直没有消息,是死是活无人知晓。小脚老人生活无依,把她住的间半房子卖了,被女儿接走养老。 </h3><h3> 这个关富贵是小脚老人的儿子吗?如果是,也算是了结了南西贾村历史上的一段公案,给去世多年的小脚老人一个交代。</h3> <h3> 为了核实这个关富贵的具体信息,我问康书记,很长时间康书记才回复说了五个字“关来福亲爸。” 康书记确实很忙,村里这段时间没有干部,乡里请他这位退下村领导岗位多年的老同志出山,整天忙的脚后跟打后脑勺。于是我决定另外寻人核实这份证明的信息真实性。 </h3><h3> 关有有,关煌炎的孙子,和关来福是本家,这几年他整理了西贾村的关姓家谱,请他去关来福家核实一下。 </h3><h3> 下午3点半,我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查西贾村领取国家残疾军人补贴的老军人名单,关有有给我发过来了信息,他在关来福家重新拍了照片,我再三让他确认,是原件还是复印件?是手写的还是油印的?纸张是绵纸还是油光纸?关有有肯定地回答,是原件,是绵纸,手写的。我看他拍的照片,还能看到纸的毛边,折叠的痕迹。由此我确认这份“抗战军人家属证明书是真实的。”</h3> <h3> 关来福今年有七十七八了,当兵转业安置到襄汾火车站,后来和人对调到临钢二峰山铁矿,退休后回到西贾村。他的父亲叫关凤楼,爷爷叫关辉,这关富贵是关辉的二儿子。我在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领取国家退伍军人补贴的名单上,查找到有一个叫关顺青的,是关来福的哥哥,村里人叫他勤小。 </h3><h3> 这里有必要给读者补充一下历史,证明书中说的“山西绥省两署”指山西省和绥远省,当时属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是阎锡山。1937年“七七事变”日寇全面侵华,11月日军进入山西占领太原,阎锡山省政府和山西军队退到临汾,日军一路南下,阎锡山向西退入山区避居吉县克难坡。1938年2月日本人占领汾城县,汾城县政府迁到西山根下的盘道村。 </h3><h3> 证明书落款是“ 汾城县牺牲救国同盟会分会”,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成立于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的1936年10月,会长是阎锡山。“牺盟会”名义上是山西地方势力阎锡山的组织,而实际上是由中共山西省公开工作委员会组建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团体,真正的领导人是共产党的干部薄一波。 </h3><h3> 落款时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按公历计算正是1937年11月。</h3> <h3> 我在想为什么抗战军人家属证明书是“汾城县牺牲救国同盟会分会”出具,而不是汾城县地方政府或者关富贵所在的部队? </h3><h3> 思来想去,翻看中共襄汾地方党史从中寻找答案,根据《中共襄汾地方史稿》第二编“原汾城县”,第二章《抗日运动的兴起和县委的建立》中介绍,1937年10月,牺盟会通过阎锡山派来共产党员胡西安带领一个连的决死队员来汾城接任县长,到11月各区、村都成立了牺盟会,抗日救亡运动在汾城搞得轰轰烈烈。 </h3><h3> 这是在平型关战役和忻州会战后,阎锡山的晋军和八路军都在汾城招募兵力,牺盟会宣传抗日,发动民众,动员青年参军,在汾城城内组织市民、学生千余人,冒着倾盆大雨,唱着抗日歌曲,把给晋军招募的新兵一直送到北门外,开赴抗日前线。 </h3><h3> 我党领导的八路军也属于二战区,八路军来汾城招兵,牺盟会派出得力干部廉怀德等同志协助部队开展工作,先后在永国、赵康招募了一个连的兵力,在汾城城关附近招募了一个排,在贾岗、膏胰一带招募了一个连。 </h3><h3> 关富贵应该是在这个时候参加的晋军,所以由“汾城县牺牲救国同盟会分会”出具证明合情合理。</h3> <h3> 在这份史稿的第二章第四节《农民运动的兴起》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从1937年冬开始,汾城牺盟会在党的领导下,狠抓了两个问题:第一,把牺盟会的工作重点以及骨干全部放在农村,认真贯彻政府颁发的合理负担方案,并开展了借粮运动和反霸斗争,使群众在政治上和生活上得到改善;第二,在广大农村普遍认真地组织了农救会,把农民用农救会的形势团结在牺盟会和党的周围。”合理负担的主要内容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汾城牺盟会组织了自卫队,为八路军输送了大批兵员,而且还为八路军募捐过不少钱粮,西贾村的开明士绅关煌炎一次就捐出粮食十大石。 </h3><h3> 党史中提到的这个关煌炎和我父亲是同学,在抗战浪潮下他投笔从戎,参加了阎锡山的抗战部队,在《阵中日报》担任记者和编辑。襄汾实验中学的尚会强老师在山西省图书馆查到了关煌炎发表在《阵中日报》上的两篇文章,一篇题目是《参观兵农合一实验村》,另一篇是《献给青年》。</h3> <h3> 关富贵后来牺牲于抗日战场这是肯定的,因为村里再无他的任何消息,和我的一位堂兄贾家顺一样,同样是在抗战中牺牲的,但贾家顺是被二战区拉的壮丁,牺牲以后家里曾经收到过一份阵亡通知书,我的伯父害怕我伯母知道家顺死了,就把通知书藏在了牛院里,随着伯父的意外去世,这份通知书也就永远消失了,家顺的死亡也就成了一个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