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印象——二次进藏

三梅

之三 札达土林<div><br></div><div>在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的札达,沿象泉河谷有一条气势恢宏的土质莽林,这就是著名的“札达土林”。扎达土林属第四纪次生构造地貌,是古大湖湖盆及大河河床经漫长时期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极为独特的高原地貌,遍布整个扎达县内。<br></div> 中午一点告别神山,赶了六个多小时的路,终于来到了国家地质公园札达土林的观景台。 <p class="ql-block">时针已指向傍晚7点40分,但按照国际时区,新德里与北京时间差两小时,我们向西行已差不多与新德里平行,这里应该刚六点多,可土林上方布满乌云,挡住了阳光。</p> 扎达土林地貌是阿里的一大奇观。扎达土林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成因于百万年的地质变迁。地质学家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递减,湖底沉积的地层长期受流水切割,露出水面的山岩经风雨长期侵蚀,终于雕琢成如今的样子。 中国广袤的国土上分布着石林、土林、冰塔林等各种特殊的自然景观之“林”,但以景色壮观、气势庞大而论,没有一处能超过扎达土林。 扎西说有阳光的地方是札达县城 远处雪山是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交界。<div>天色越来越暗,没有阳光唯有赶路前往札达县城。找到住宿地天已全黑了。</div> 清晨等待天亮,古格王国在晨曦中渐渐露出真容。 在晨光的映照下,古格焕发出迷人的金光。 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散,部分王室后人逃往阿里,建立了三个小王国,其中德祖衮在10世纪前后建立古格王朝。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境内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县城19公里。为曾经拥有百万之众的金戈铁马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偏居此地700余年,传承20余代国王,距今有1300年的历史,于十七世纪灭亡,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及众多未解之谜。<div>附近还有一个藏尸洞,我没去看,据看过的说有一股难闻的臭味。</div> 上遗址门票110元,只有四人上去了,我是其中之一。<div>每上一个高度我都拍上几张。登高望远嘛!</div><div>在高原爬山要慢慢来,走走拍拍才不累。</div> 有文物的房子上了锁,每次参观完都锁上。里面是不能拍照的。 断壁残垣 阿洁阿玲她们已在前面了。 上得更高看得更远 影子是我在拍照 越上越高 流水冲刷出一条条沟壑 象泉河蜿蜒流向远方,向南一直流到印度。 隧洞连着隧洞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 终于上到了山顶,这里是王宫所在。 阿洁和阿玲比我先到达,先帮她们拍。 我也在制高点留影 指点江山 据说这是议事大厅 红房子是王宫 四周都是峭壁 <p class="ql-block">只有这间房子可进入,三百年前,王国突然消失,这间有玻璃窗的房子是当时的遗存还是后建,没有讲解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查网上资料,遗址是在2014年才修缮好的。</p> 悬崖边的玻璃窗房子是上一张的外观。左边围墙可以下去冬宫 冬宫只剩下一个洞,什么都没有。 象泉河附近有个村子 另一方向可见被水流冲刷出宽阔的河床及王朝一些遗迹 从原路返回。 秋色怡人 等待我们回来 扎西带我们探访老村长家 老村长家院子 利用太阳聚光烧开水 老阿妈在打酥油 我也来做做样子 老阿妈用酥油茶招待我们 老村长夫妇 和老村长合影 告别 沿着象泉河回县城 左上方的佛塔和红墙应该就是托林寺了。 雪山之下远处土林山下的大楼应该是县政府吧,也可能是驻防部队。 下午两点回到札达县城。札达县城海拔3750米,在阿里地区是最低的,我们计划在此再住一晚,休整一下,洗洗衣服,顺便到象泉河边和托林寺走走。 巨大的佛塔沐浴在夕阳下 右手持转经筒,左手拿着佛珠,围绕佛塔日复一日虔诚地在转经。 托林寺 每块石片上都写满六字真言 象泉河在土林中流过。 清晨离开札达之前,再次来到托林广场。原来广场是由河北省援建的。 土林衬托着佛塔,更显庄严巍峨。 托林寺在晨光中 一条横跨象泉河的大桥,我们就要从这座桥离开这里了。 即将上桥 在土林中穿行了近一个小时,终于走出来了,我们提出要拍张相留念,两位师傅不想拍,扎西说,在土林中走有一定的危险,如果突发大洪水会连汽车都冲走,所以要快点离开。 时间定格在2008年9月26日10时50分。 经过宽阔的大草原 停车休息 天边一排雪山,我们一直都在喜马拉雅山脉边上行走。 气势恢宏 跋山:要走出札达土林还要翻过地势险要的高山,当时我感觉呼吸都有点不畅,海拔有点高。 涉水 经过五个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重新驶上铺了柏油路的219国道,顿觉轻松多了。 <h1><b>未完待续</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