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 <h3> 2022年6月8-9日,一场以“‘艺’起穿越,品茗闻香”为主题的2022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启动仪式暨慢城柘荣沉浸式体验雅集活动与提线木偶文化惠民演出分别在东源乡绸岭村翠竹园和东源古戏台举行。福鼎市姚氏京剧木偶剧团携多名团友莅柘同台献艺,并与东源乡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进行零距离非遗传承互动。演员们阵容强大,演技精湛,声腔悦耳,节目丰富,为当地村民送上一场饕餮视觉文化盛宴。</h3> <h3> 提线木偶剧团在演戏之前,往往要打一番头通,称“闹台”,以制造热闹气氛,召集观众。接着戏偶陆续出场,有“打八仙”、“天官赐福”、“附马拜堂”、“金銮殿传旨”等场景。戏台前摆放香案、贡果、红包,并燃放鞭炮庆贺。</h3> <h3> 提线木偶,又称傀儡戏、七条线、柴头戏、抽夜游,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源远流长,有“中国戏剧之祖”之称。其历史悠久,剧目丰富,提线水平高超,音乐唱腔动听,是闽东、浙南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戏曲种类。</h3> <h3> 提线木偶剧目分神话戏、武打戏、文戏、审案戏等,能上天、能入地、能变化是提线木偶的拿手特技,艺人们在长期的舞台生涯中创造了许多特技,如戏偶表演飞刀、弄花、划船、抬轿、喷火、斩头、剖腹、脱衣、变脸等动作表演如真人秀。我曾经见过艺人双手提着四个戏偶翻筋斗混战而不缠线,堪称一绝。</h3> <h3> “天上星斗亮凄凄,休笑穷人穿破衣。十指尖尖有长短,山林树木有高低。”提线木偶艺术口白诙谐极具趣味性,音韵相谐,朗朗上口,且富有哲理性,表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具有教化育人的现实意义。</h3> <h3> 提线木偶的主要特点是道具轻便简单,易于供养便于流动演出,语言通俗易懂,富有乡土气息。其音乐唱腔主要以乱弹为主,兼唱昆曲和京剧,附带说白。</h3> <h3> “笑尔胸中无一物,本来朽木制为身。衣冠也学诗文辈,面貌能惊市井人。得意那知当局丑,旁观莫认戏场真。纵教四肢能灵活,不借提撕不屈伸。”这是“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在《咏傀儡》中讽喻时俗之外,生动描绘的提线木偶艺术形象。</h3> <h3> </h3> <h3> 提线木偶艺术始于汉魏,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吸收木偶南北两大派系的艺术元素,在人物造型、服饰装扮、头像雕刻等方面别具一格。每个戏偶设置7-30条纤细的提线,而艺人凭借娴熟的提线技巧,通过勾、挑、提、吹、拉、弹、唱,创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角色。</h3> <h3> 木而偶,活灵活现;偶而神,绘声绘色。意匠独运,自娱更足娱人;艺苑灿烂,众香难掩孤芳。岁月的长河大浪淘沙,代有风骚昙花杳然,而古老的提线木偶艺术在流光中激浊扬清,奇葩妩媚长在。</h3> <h3> 提线木偶艺术人中有偶,偶中有人,戏里戏外,台上台下,人人好像被提线木偶所牵引,乐此不疲,乐在其中。之前的提线木偶艺术皆是父传子,女承父,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许多艺人谈及提线木偶艺术时便眉飞色舞,虔诚崇拜,让人不由感叹提线木偶艺术之无穷魅力。</h3> <h3> </h3> <h3> 提线木偶表演分前台和后台两个部分组成,前台为提线艺人的操纵表演,后台为音乐伴奏的艺人表演。提线木偶艺人往往都是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戏偶的配音可由提线艺人及后台艺人根据角色配音,口白一般由提线艺人操控“奴才仔”(下人)用当地方言口述剧情内容,这也是提线木偶深受大多数农村文盲老农喜爱的原因和主要特点。</h3> <h3> 时至今日,由于电视、电影和网络等各种现代娱乐项目的冲击,提线木偶艺术的生存发展空间正面临着市场危机和传承危机。艺人们应从找准市场定位、创新表演形式,拓展儿童市场空间出发,让提线木偶走进校园、走进景区、走进乡村。同时,当地的文化旅游及非遗保护部门应加大抢救性保护措施与力度,让这项面临失传之困境的古老艺术奇葩重焕光彩。</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i>承接各类活动策划文案,企业宣传报道,非遗申报,村史编纂,茶乡向导。联系电话:13509556963</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