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大西洋中的世外桃源--亚速尔的圣米格尔岛

无欲则刚

经过五个半小时的跨大西洋的飞行,满载乘客的飞机,降落在圣米格尔岛蓬塔德尔加达(Ponta Delgala)的机场。飞机上只有我们两个中国人,绝大多数都是葡裔的乘客,据说在多伦多的一百二十万葡裔移民中,有百分之七十来自亚速尔群岛。这些人,虽然在多伦多这个大城市生活多年,但还是相当淳朴,用领导的话来说,只要视线对上,他们就会对你笑,让人心情大好。还有个葡裔女士,丈夫是华人,她以为我们也去岛上走亲戚。<br><br>亚速尔群岛,是葡萄牙在北大西洋里的自治区,它由九个火山岛组成,距离葡萄牙有1600公里。除外交和国防由葡萄牙管理之外,其他的事务完全由岛民自己管理。圣米格尔岛是亚速尔群岛中最大的岛,也是首府蓬塔德尔加达的所在地。<br><br>二零零三年三月十五日美英西首脑曾在亚速尔召开会议,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发出战争最后通牒,五天之后伊拉克战争爆发。<br><br>这是一片远离尘嚣的净土, 绿色植被与火山和蓝色的海洋形成鲜明对比,大大小小的红色,黄色瓦顶的城镇村庄,点缀在青山大海之间。<br> 经过了几个沿海小城镇之后,我们来到了Vila Franca do Campo。这是一个在高地的城镇。在其背后的山上,我们看到了想要去的和平圣母教堂(Chapel of Nossa Senhora da Paz)。上去的路是一条曲曲弯弯的土路,领导在飞机上没休息好,加上车在弯弯曲曲的路上转来转去,开始晕车了。<br><br> 一旦上到山上,俯瞰大海和城市,美丽壮观,教堂从上到下,一共有十块描述耶稣从出生到被钉上十字架的瓷壁画。 然后我们就继续向晚上要住宿的福尔那什山谷(Vale das Furnas)出发,岛上的路大多数都是窄窄的盘山路,来往的车辆也不是很多,我们开的不快,有时候,后面当地人开的车,嫌我们慢,我们就让他们先过去。当然,也见过慢行的当地人,骑着马,送牛奶罐。 到了福尔那什(Furnas)找到住的旅馆,旅馆的老板十四岁去多伦多,居住二十年后,回到了岛上,开办了他的家庭旅馆,享受着世外桃源的生活。安顿下来之后,就开始在小镇上闲逛。晚上我们找了一家旅游书上推荐的餐馆,点了两份鱼加上红酒,享受的第一顿的晚餐。餐后回旅馆路上,看到当地的流动卖菜车,买了点水果,车上三个小伙子,只有收钱的小伙讲英语,他说他在多伦多住过两年。看来这小岛还真和多伦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br><br> 第二天早晨,我们就到了福尔那什湖,开始我们的环湖步行。这是一个小火山湖,整个走下来也就六七公里,但是一路没有遇到游人,只有我们两个人在闲逛。<br><br>本来想尝尝当地的名菜“福尔那什煮”,是将瓦罐埋在土里,等待地热将里面的食物慢慢焖熟。但是餐馆的人,用葡语告诉我们,不…巴士…大概就是讲,大巴士的游客都订掉了。这一定需要预定的。 只好回到镇上,找了一个门庭若市的餐馆,但是等不到座位,因为旅馆就差不多在马路对面,于是决定要外卖回旅馆,加上昨天剩下的红酒一起,饱餐一顿。发现这份鳕鱼,比昨晚被推荐的餐馆做得好,又嫩又脆。于是晚上又去吃了同样的一餐。 今天是星期天,下午,镇上很多路都封了,在进行宗教活动,他们用松枝铺成了地毯。从教堂里抬出耶稣的塑像,童女手持花枝,童男是16世纪的苦行僧打扮。 这是打扮成十六世纪苦行僧的信徒们 到星期天,许多人家会打开一面墙,让路人向神明祈祷。 下午,找到可以洗温泉浴的地方,两欧元一次。水是从山上的热温泉里直接流下来了,天人合一,很是享受。 第三天,我们开始沿着北海岸向岛的西边出发。圣伊里亚(Miradouro de Santa Iria)是北海岸最好的观景点之一,我们到那里的时候,刚好是大雨来临之前,天空乌云滚滚,但山峦之间还有阳光的影子,很有特殊的山雨欲来的氛围。很快大雨倾盆,一直陪我们到下一个住处 Mosteiros。 Mosteiros是离七城湖最近的能找到住处的地方,我们找了一个度假屋,50欧元一天,就在海边,能直接看到那里著名的岩石。<br><br>我们在大雨中找到了住的地方,但是院门锁着,里面房子的窗户开着,一定有人在里面,但是我们进不去。我给房主人发了一个漫游短信。很快,屋子里的女主人就出来了,把我们迎了进去,安排好之后她就回城去了。<br><br>我们在镇上的小超市买了一些食品回来,自己煮意大利面吃。天一直在下雨,在傍晚的时候,天空出现了短暂的红光。我就在屋里,架机器拍。<br> 早晨起来,天还在下雨,我有些沮丧,按照天气预报,今天天气应该会转好。 到了九点多,终于乌云散了,蓝天露出来了,我们出发去七城湖(Lagoa das Sete Cidades)。<div><br></div><div>七城火山口是圣米格尔岛上,最美丽而且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湖泊之一,它有一个直径为12千米的极其广阔的山洞,还有一段凄美的浪漫神话。在很久以前有一个七城王国,那里有一位国王,他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儿,特别喜欢乡村,喜欢在田野,小山谷和周围的山上漫游。有一天,她遇到一位英俊的牧羊小伙,他们羞涩的交谈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一次又一次的见到这位牧羊小伙,慢慢地爱情的花朵开放了,他们陷入深深的恋爱之中。不幸的是,他的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很生气。因为他打算把她嫁给邻国的一个王子,他将能够继承一个大的王国。他禁止他女儿再见到这个牧羊小伙,她苦苦哀求,他同意他们最后见上一面。在最后的分别时,他们两人痛哭的泪水,汇成了两个湖,蓝色的湖是公主的眼泪,而那绿色的湖则是牧羊小伙的眼泪。虽然他们被永远地分离了,但是他们的眼泪却仍永远在一起。 </div><div> <br>你站在主观景点Vista do Rei时,你可以看到这两个眼泪的湖。我们到这个地方去了三次,第一天的上午去,完全是大雾,什么也看不见,只得扫兴而归,下午看到太阳出来一些,决定再试一次,这一次比早上稍微好一点,但是仍然是雾里看花。<br></div> 傍晚时分,我就在住处的阳台上拍岩石和日落,一些孩子们在海边与海浪玩耍。 第二天早晨,天还没亮,到窗口一看,天气晴朗,而且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这是满月的第二天,所以月落时分刚好是在西边,和岩石形成了美丽的组合。 今天我们要回蓬塔德尔加达了,在回去的路上,不死心,决定要再绕一下去七城湖。老天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一睹“庐山真面目",看到蓝色和绿色的泪水。 然后,我们又到了Canario湖(Lagoa do Canario),这是整个亚速尔群岛最精彩的观景点之一。不过,也是只有在天气好的时候才能看到,但雾色茫茫的时候还是非常多的,特别是早晚。 <br><br> 下午,又徒步走了一段步道,看到了古老的排水渠。<br><br> 在回蓬塔德尔加达路上,又沿着西南海岸开了一圈,把环岛公路兜了个遍。回到城里,我们找到旅馆,把车还了,开始了两天半的城市徒步行。 <div>早年岛民向外移民的油画<br></div><div><br></div>找吃晚饭的地方,我们转来转去,领导开始想念中餐了。从GPS上找到一家“中国城”,却是一家百货店。两个女店员是本地人,不讲英语。最后还是在Misericordia街找到了一家叫Musaxi的日中餐混合的餐馆,老板是一位姓袁的女士,她一说话,领导就问:你是山东人?老板说是青岛的。哈,那是领导妈妈的故乡。于是,在之后的两天里,我们天天光顾老乡的餐馆。第二天我们想吃面,她就用两个做菜的大盘子,给我们做了两碗热乎乎的汤面,吃着真舒服。岛上也有不少的中国人,开了四家餐馆,还开了三十多家百货店。有天躲雨,进了一家百货店,店老板看到我们,使劲聊天,后来晚上我在拍照时,老板正好下班,见到我们,又要聊,我因为赶着去抢双光,领导就和他在雨中聊到我拍完,老板还要送我们回旅馆。领导感慨,这里的同胞,好像很寂寞,碰到一个中国人,连姓什么都不知道,就开始痛诉革命家史。<br><br>我们在城里穿越于大街小巷之中,看了大大小小的教堂、园林和博物馆。在美术馆,有一幅表现当年岛上人移民情景的油画,让同为移民的我们,感同身受。<br> 虔诚的信徒 市政府 城市的中心广场 开百货店的温州老板在雨夜里,向领导倾诉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旅馆阳台上看日出 这里是岛民的阴宅,看起来也很奢侈吧! 在岛上的最后一天,我决定去参加观鲸船旅游活动,领导坚决不肯去,我就一个人去了。到了码头发现我要上的船,是一艘十二个座位的冲锋舟,当时有点发怵,但是当看到有比我年长的老外都上,就觉得还是去吧,这下,真正体会了什么是上了贼船下不来的感觉。 一出海,小船就在海浪之中颠上簸下,当小船从浪尖上摔下来的时候,产生了很强的冲击力,特别坐在前排的人。因为想拍照,我很不幸地坐在了第一排,所以就颠得非常厉害。在船从浪尖上掉下来的时候,你必须要用两手握住把手和两脚撑起,让你让屁股离开座位,才能减轻冲击力,否则的话,我的老腰早就完蛋了。 就这样回来以后,浑身酸疼了好几天,后来还在Tripadvisor上面抱怨他们一通。 <br><br>船在海上漂了三个小时,离海岸大约有四十公里,完全没有看到鲸鱼,只看到了一些海豚,所幸的是还拍到一张海豚从海中跃起的照片,剩下的就只有露出水面的海豚鳍了。 <br><br>下船以后,又渴又饿,又一次回到了袁老板的餐馆,要了一大杯啤酒,这时候喝啤酒的感觉实在是太爽快了,又要了铁板虾,狠狠地吃了一顿。老板又给我打个折,最后我们依依惜别。<br> 两只看风景的猫猫<div><br></div><div>我们住的旅馆Hotel Ponta Delgada设施不错,管早餐,还可以桑拿,游泳,价钱也不高,才三十九欧元一晚。<br><br>最后一天坐下午的飞机回到多伦多,在机场再次遇到了去时见过的一位葡裔女士,她回岛上来探望生病的父亲,现在又要赶回去照看身体欠安的老公,生活就是如此的无常,我们还是尽可能地享受生活吧!<br></div><div><br></div><div>写于2013年</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