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方舱影像日志》(6)<br>做核酸<br>我第一次做核酸检测是3月10日,我们楼层发现第一例密接者后。记得当时连续两周时间一共做了五次核酸检测。第一次是两个鼻孔加喉咙,用了3根棉签共一管,随后从一个鼻孔和喉咙到只捅喉咙,从一人一管到五人一管再到十人一管!这是何原因?是检疫程序的规定、还是人手不够、抗疫持久疲沓了,让人不明就里。<br>到后来,无论在社区还是在方舱,做核酸如同家常便饭,感觉越做越马虎。由于一开始做核酸的担心紧张和害怕,给了每一位市民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下了恐惧的阴影。大家对于做核酸,有了一种既怕又不能不做的“条件反射”。最后做核酸竟发展成了“蜻蜓点水”般,你还没有感觉就已经完成检测了。</h3> <h3>舱内做核酸,(这批全是年轻人)</h3> <h3>为幼儿做核酸1</h3> <h3>家长自己接着做核酸2</h3> <h3>做核酸现场一瞥</h3> <h3>“老外”做核酸</h3> <h3>女儿核酸母亲保护</h3> <h3>别退缩!</h3> <h3>这也是一种态度</h3> <h3>“马步蹲档”做核酸</h3> <h3>核酸检测之后</h3> <h3>`出舱<br>每位患者出舱都是一件高兴的事,如果是家庭的话,孩子是最兴奋的。<br>入方舱久了难免思家,即便是一家三口一起入舱也还是想回家。我们病房一位50多岁的来自老闸北老旧公房的女人,此人性格直爽自来熟,与丈夫先后入住不同方舱,家里养一条狗由儿子照料。待了16天核酸检测阴阴阳阳总算连阴两天非常兴奋。今天与儿子和狗狗通电话“宝宝囡囡”不停地喊,她明天出舱。 <br>当然,也有个别患者不想出舱的例外。今天看见住在其他房间的一位中等个子的老头,几天前他见人就说他一直是核酸阴性,所以就不做核酸。另外我们房间一对杨姓父子,他们也已住了有20天了吧,也是一次也没有去做核酸,原因我没有问。姓杨的父亲为人热情,助人为乐,广得病友喜欢,儿子不声不响,吃饭都由父亲送到床边。很有意思。</h3> <h3>排队登记准备出舱</h3> <h3>真高兴,三口之家同出舱。</h3> <h3>孩子,跟妈妈一起先回家!</h3> <h3>爸爸,你为啥不跟我们一起回家?</h3> <h3>离开方舱前的消杀</h3> <h3>又是一家子离舱</h3> <h3>出舱者铺位的终极消杀</h3> <h3>别了,方舱;回家了,方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