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神农文化通讯(第二期)

铁牛风骨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目 录</p><div><br></div></h3><h3><font color="#ed2308"><b>【神农新声】</b></font></h3><h5>办公室:株洲市文联党组书记刘文星茶陵探访神农故地</h5><h3><b><font color="#ed2308">【传说故事】</font></b></h3><h5>办公室:茶陵潞水神农殿简介</h5><h3><font color="#ed2308"><b>【地名典故】</b></font></h3><h5>段立新:茶陵潞水:一个神奇的地方</h5><h3><font color="#ed2308"><b>【祭祀活动】</b></font></h3><h5>颜定良:祭神农殿文<br>林晚同:庆祝神农寿诞暨圣像开光大典献辞<br>彭运南:在潞水神农殿圣像开光仪式上的致辞<br>办公室:庆祝潞水神农殿祭炎帝神农寿诞暨圣像开光大典活动</h5><br> <h1><font color="#ed2308"><b>【神农新声】</b></font><div><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株洲市文联党组书记刘文星茶陵探访神农故地</b></p><br><h5> 神农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华夏神州最伟大的农神、药神、仁神。茶陵是神农故邑,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是茶叶最古老的故乡。<br></h5><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5></div></h1> <h5> 6月4日,株洲市文联党组书记刘文星、株洲市企业文联主席谭小军一行数人探访神农故邑茶乡茶陵,重点走访了茶陵县腰潞镇潞水村,在神农殿调研,在潞水村部举行了神农文化研讨座谈会。腰潞镇党委书记罗四海、思聪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任周宁、副书记陈忠明、茶陵县神农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晚同、副会长丁福东、副会长兼办公室主任龙雪哲(临时安排有事)、腰潞镇党委组织委员周志康、湖口镇党委宣传委员陈件华、潞水村支书邓九华、双泉村支书颜运华、清水村支书刘秀、潞水神农殿管委会会长何清林以及神贝组乡贤等2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活动。</h5> <h5> 会上,刘文星书记重点介绍了今年株洲市文化领域如何打造神农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湖湘文化四个板块,强调说:“神农氏在茶陵的历史古老而辉煌,特别是潞水、清水与神农有关的许多地名传承至今,说明茶陵在神农文化方面独具优势,也佐证茶陵是神农故邑,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是茶叶最古老的故乡,值得挖掘、整理、研究、宣传。前段时间,茶陵县神农文化研究会的同志们做了大量工作,打造了茶陵神农文化研究平台,起到了开路铺路的作用。后段工作需要以政府牵头、有关部门和社会文化团体积极参与,才能把潞水上古时期神农氏生活的历史,以高起点、高规划、高运营建设模型打造湘赣边历史文化景区景点,并且加强茶陵、炎陵、安仁以株洲为中心的神农文化圈。”</h5> <h5> 腰潞镇党委书记罗四海说,潞水是炎帝神农氏生前主要活动地,尝百草、发现茶、起源农耕文化,具有丰厚的神农文化底蕴。茶陵是黄帝封古露国所处地,是神农氏驾崩之地,又是教民耕作之地,要抓住建设湘赣边区域性示范区发展机遇,与炎陵、株洲共同打造湘东炎帝文化圈,能让炎帝文化更好地延伸拓展,提升炎帝文化圈的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品牌影响力。思聪街道党工委书记郭益勇、党工委副书记、主任周宁、副书记陈忠明分别对神农氏在清水片区生活,发现茶叶、大蒜、生姜、尝百草情况作了详细介绍,表示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作好规划,重点打造神农活动人文景观。茶陵县神农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晚同在会上详细介绍了当前茶陵县神农文化研究会在潞水开展的活动情况。 </h5> <h5><br> 最后,刘文星书记和大家在神贝组神农殿留影纪念。潞水神农殿,是光绪七年(1881年)重建的一座民间古代建筑物,沧桑的岁月绽放出神农文化的魅力。<br><br></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茶陵县神农文化研究会办公室<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2022年6月5日</span></h5> <h5></h5><h3><font color="#ed2308"><b>【传说故事】</b></font></h3><div><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茶陵潞水神农殿简介</b></h3><br><p></p><h5> 据淸光绪版《湖南通志》卷九十封建制载:上古时代黄帝封炎帝榆罔氏于露,则茶乡之潞水山地。这是湖南境内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神农族群长期在这里繁衍生息,开创农耕,发明医药,发现茶叶,这里是名符其实的神农故里。<br> 这座神农殿最早建于公元前199年(汉高祖刘邦八年)。当时的神农殿建筑恢宏、有挑檐、也有防火墙、享誉茶陵内外。后多次毁于战火,又经过无数次修复。现存的神农殿是在原址的基础上重建于光绪七年(1881年),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这是茶陵和临近县市中保存至今的祭祀神农先祖唯一的一座古代建筑物。<br> 这座神农殿是一栋硬山顶独幢两进五楹砖木结构体,它不设防火墙,不带挑檐,有两个特殊之处:一是它面对天堂山(天子山)的选址,就是面对天堂山废弃的炎帝榆罔氏自选的墓地,祭祀的含义十分明显;二是耳房的位置设置特殊,它的耳房设置在正前方,在庭院两侧对称分布,耳房比正殿略底,正面硬山墙成弧形,两端各有一个向上翘起的圆角,看上去象两个展开的大翅膀,颇有点喧宾夺主,抢人眼球的味道。<br> 它的内部结构简陋,殿内一进开空间之内没有屋柱,也没有梁枋天井,左右各开两扇门与里屋相通,用杉木和木板悬空构成的殿台提示人们:这里就是安放炎帝神农菩萨的地方,这里就是神农殿,是人们感恩炎帝神农祈祷五谷丰收、家庭兴旺、人丁平安的场所。</h5><h5><br></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茶陵县神农文化研究会办公室</h5><p></p></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茶陵潞水神农殿</font></h3> <h5></h5><h3><font color="#ed2308"><b>【地名典故】</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茶陵潞水:一个神奇的地方</b></h3><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段立新</h5><div><br></div><h5> 溶洞密布,隐身在山体之中;峡谷蜿蜒,穿行在山岭之间;山泉澄清,奔流在山谷之底。山长青,水长流,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青山绿水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茶陵潞水奇异的自然风光。<br> 山环水绕,田畴棋布,阡陌交通,村庄依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潞水人脸上含着笑,一口入声调浓重的潞水话,一声热情的招呼,一碗醇香的老木叶茶,尽显潞水人的热情与淳朴。</h5> <h5><p></p></h5><h5> 独特的风土人情营造了潞水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相传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和他的神农部落从遥远的北方迁徙到湘东茶陵露岭,定居在潞水一个叫神堂湾的地方,开垦农耕文明,繁衍生息……</h5><br><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炎帝灵迹说神塘</b></p> <p></p><h5> 山坡之下,石壁之上,三亩大小的水面,风平浪静,清澈透明。这里一年四季,水不溢不竭,却始终找不到入水口和出水口。天光云影共徘徊,山花野草长相依。在山村田野之间,水塘像一幅平铺的水彩画。这就是潞水神塘。热心的潞水人会给你讲与神塘有关的故事:<br> 很久很久以前,炎帝神农氏在这里清洗药材,药材的汁液掺入水里,久而久之,神塘的水像药汤一样,只要喝上一口,就可以给人治病疗伤。<br> 从前,这里有两口水塘,一口在山坡上,叫“上塘”,上塘水面宽大,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神塘;一口在稻田中,叫“下塘”,下塘水面狭小,早已被泥沙堰塞,改造成了稻田。最初,炎帝神农氏在下塘浸泡稻种,后来,炎帝神农氏在上塘浸泡稻种,一番比较之下,炎帝神农氏发现,在上塘浸泡过的稻种育成秧苗,成活率高,栽种之后,收成喜人。炎帝神农氏把他的发现告诉神塘附近的人,就这样,千百年以来,大家一直在上塘浸泡稻种。</h5><div><p><br></p><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炎帝魂归舟无形</b></span></p><p><br></p><h5> 四面是山,山山相连,在青山之间围成一个中间狭长、两头略尖的小盆地,像极了搁浅在山下的一条船。在天堂山山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个山村有一个十分形象的名字:舟无形。<br> 民间传说,当年炎帝神农氏翻越露岭,来到天堂山。在这里,炎帝神农氏以身试药,希望能用亲口品尝食用的方式,发现新药材,找到新药物,不幸误食了“王药”钩吻草,这是一种毒药。炎帝神农氏无法为自己解毒,最后在舟无形右侧一个小溶洞里中毒身亡。<br> 《酃县志》在记载这个故事时说:“茶陵睦乡有潞水兆,相传炎帝先卜葬于此,弗吉,乃归栖鹿原。今潞水尚有古坑,土人犹呼为‘天子冢’云。”<br> 从舟无形往东拾级而上,到五百米远的地方有一座石亭,叫“密石亭”。《酃县志》记载的“天子冢”就在密石亭附近的石板湖。</h5><p></p><br></div> <h5></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缅怀先贤神农殿</b></span></h3><h5><br></h5><h5> 青砖灰瓦硬山顶,正面五开间,耳房修建在正前方,左右对称,耳房山墙呈弧形,带一个半圆形脊角,脊角向上翘起,像展开的大翅膀。没有匾额,殿堂正中神龛上供奉的炎帝神农氏塑像告诉你:这是人们为缅怀炎帝神农氏而修建的一座庙宇。在潞水人的记忆里,这是神背神农殿。<br> 神背神农殿始建于光绪七年,民国二年(1913年),刘友怡发动当地人捐资重修了这座殿堂。新中国成立后,神农殿收归国有,分给附近村民作民房使用,文革期间,殿堂里的所有神像被焚毁一净,至今还没有完全恢复。<br> 清末民国时期,每逢天旱无雨,潞水人就会让孩子们拿起瓦片石头当锣鼓,然后“敲锣打鼓”地一路呼喊,到神农殿求雨;每逢农作物遭遇病虫灾害,大家也会涌进神农殿,呼请炎帝神农氏救灾……<br> 在历史上,茶陵先后修建了泰和仙炎帝庙、一化坛炎帝庙、平水三益坪神农殿、高陇新高神农殿、州陂神农殿、潞水神背神农殿。保存到现在的只有神背神农殿。</h5><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千年古寺小台寺</b></span></h3><h5><br></h5><h5> 后周显德二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下诏大毁佛寺。一声令下,三万多所佛寺拆毁,近百万僧尼还俗,无数座铜佛像被熔化,铸成了铜钱……<br> 这是发生在一千余年前的灭佛往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茶陵,竟然修建了三座佛寺:北禅寺、清泉寺和小台寺。三座佛寺,保留下来只有坐落在潞水的小台寺。<br> 明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给予了小台寺主持月明和尚一份特殊的赏赐:一块御书“小台寺”竖匾、一部内府《华严经》、一副金钹、一棵樟梨树苗。小台寺僧人奉之为镇寺之宝,小台寺因此而香火大盛,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完全衰败。<br> 在老辈人的记忆中,小台寺与其他寺院不同,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五方佛。与五方佛一同供奉在大雄宝殿的还有护法诸神二十四诸天。长住寺院的,既有严格依照戒律修行的禅门僧人,又有只是茹荤的应门僧人。<br> “上有天堂山,下有小台寺”。在古人笔下,听小台寺古刹钟声,感受佛教文化特有的魅力,是一件别有情趣的事情。</h5><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名医享祀谭公庙</b></span></h3><h5><br></h5><h5> 在潞溪河左岸,有一座歇山顶仿宫殿式庙宇。黄色的琉璃瓦,厚重的匾额,红色的柱子,醒目的楹联,描金月梁,金锁窗,红门扇,铜门环,组合在一起,给人以气派豪华与庄严凝重交织在一起的感受。<br>山门上的匾额告诉你,这里是谭公庙。<br> 谭公庙,祭祀的主神叫谭毓秀,来自江西永新。元至顺年间,潞水遭遇了一场瘟疫,谭毓秀来到了潞水,凭借高超的医术,战胜了瘟疫,挽救了生命,把潞水人从瘟疫肆虐的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br> 从那时开始,潞水人便修建了一座庙宇,专门供奉这位神医。直到现在,潞水民间还保留有定期在谭公庙做庙会的传统。</h5><br> <h5></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千年犹存里仁桥</b></h3><h5><br></h5><h5> 沿着潞溪溯流而上,在大陇组金丝江上,你会看到一座独拱石拱桥,这叫里仁桥。拱洞高而宽,像树立在金丝江上的一个门洞,石砌的桥面窄而平整,两头配设有如意踏跺,各以两个石鼓装饰,里仁桥的独特设计至今依然让人叹为观止。<br> 主持修建这座桥的,是曾任南北朝陈朝太常博士的穆和。<br>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前陈朝太常博士穆和从南京千里迢迢来到茶陵,隐居在潞水冷水井山冲开设私塾,教授门徒。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多次派人专程来请穆和出山,为朝廷效力。穆和一次又一次地回绝了使者。隋文帝勃然大怒,派人用铁条封死了穆和家的所有门窗。穆和封禁在屋子里,依然每天读书吟诵,就像往常一样。<br>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穆和高洁的操守和品格赢得了后人的敬仰。从前,路过里仁桥的官员都会自觉地下轿下马,以此表达对穆和的敬仰之情。现在,当你来到潞水的时候,你还能听到有人给你讲穆和的故事。 </h5><br> <h5></h5><h3><font color="#ed2308"><b>【祭祀活动】</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祭神农殿文</b></p><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颜定良</h5><br><h5> 惟公元2022年神农诞辰(农历四月二十六日)吉时,潞水神贝组原中共茶陵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资深乡贤颜定良率神贝组父老乡亲及各级人士致祭于炎帝神农氏之殿前,曰:<br>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华夏文化,博大浩荡。溯我源流,首尊农皇。惟我农皇,功德无量。<br> 始作耒耜,教民种养;疗救苍生,百草遍尝;治麻织布,举市开商;制琴咏怀,剡矢护疆。播惠四海,归服八荒;享九州祀典,受万世景仰。<br> 昔我潞水,远古蛮荒;幸有神农,定住安邦。山水因之添异彩,人文使之增奇光。<br> 先祖祭祀,古有殿堂。岁月流徙,古殿沧桑。今逢盛世,人和政畅。经济腾飞,百业兴旺。先祖美德,生生不忘:求是拓新,倡为风尚;强农固本,奖工励商;开阜民殷,恃为政纲。天地昭昭,祭祀农皇。<br> 吾侪族老,身集众望;梦寐兴农,夙夜图强。上托先祖荫庇,下赖民众力量,乡村振兴,国富民强。愿父老乡亲祈祷始祖,助我业昌;望桑梓百人赓续荣光,再创辉煌。</h5><h5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谨备薄奠,伏惟尚飨。</span></h5> <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庆祝神农寿诞暨圣像开光大典献辞</b></p></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林晚同</span></h5><br><h5> 维公元二O二二年农历四月二十六吉日,茶陵县腰潞镇潞水村神贝组隆重庆祝神农寿诞暨圣像开光大典,茶陵县神农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晚同及办公室成员,谨鲜花牲醴之仪,恭祭圣祖炎帝神农之殿前,曰:<br>吉祥时光,夏日明媚,古乐悠悠,袅袅香烟。<br>潞水神贝,神农故地,巍巍圣祖,懿德难忘。<br>追根朔源,子孙缅怀,筚路蓝缕,丰功伟绩。<br>炎帝神农,教民稼穑,垦拓草莽,天下五谷。<br>踏遍千山,亲尝百草,千年国饮,始于茶乡。<br>感恩隆德,彪炳日月,潞岭有幸,长发其祥。<br>神农精神,百挫千折,铭感后人,永世不忘。<br>岁更月移,日新月异,脱贫摘帽,百业兴旺。<br>敬仰圣祖,贡献良多,传承荣光,振兴中华。</h5> <h5></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在潞水神农殿圣像开光仪式上的致辞</b></span></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彭运南</span></h5><br><br><h5>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父老乡亲,大家好!<br> “古殿祀神农,累代先畴都食旧;艺师拜田祖,培苗厚实要翻新。”这是一副神农殿的门联。茶乡有很多历史久远、规模不一的神农殿,见证着茶乡民间对炎帝神农的膜拜与信仰。今天,同属茶乡域内的潞水村神贝组,举行盛大的“为神农庆生暨圣像开光”仪式,我谨代表茶陵县茶乡文化促进会,致以热烈地祝贺!<br> 茶乡民间称神农为“田祖”。神农故事在茶乡流传非常久远,非常广泛,几乎家喻户晓老少皆知。<br> 首先,茶乡地名的由来就源于神农,只要谈论茶乡话题,神农就绕不开。在茶乡的故事中,神农来自北方,炎黄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后,大度地选择离开,带着他的部落南迁,来到了茶乡,在茶乡大地上播洒文明。他在茶乡发现茶的故事,至今被人津津乐道,茶陵也因此成为“千年国饮”的源头,世界茶叶的故乡。<br> 其次,神农故事都与农事关联,是百姓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真实写照。神农文化的精髓是农耕文明,他“发明耒耜、教民耕种,遍尝百草、发明医药,绩麻为布、制作衣裳,日中为市、首倡交易,削桐为琴、练丝为弦,弦木为弧、剡木为矢,作陶为器、冶制斤斧”的创新创造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扶犁握耙会想到神农,疗伤治病会想到神农,织布穿衣会想到神农,甚至于赶集都会想到神农,神农故事自然也就具有了顽强的生命力。<br> 其三,神农故事彰显了更多的为民情怀。“三皇五帝”都是中华始祖,但在传统观念中,对炎帝神农更为尊崇。神农文化本质上是为人类造福。中华传统文化主旨宣扬崇德向善,为民情怀是最高的德最大的善。这一传统思想,追根溯源都落到了炎帝神农的身上。<br> 其四,神农故事蕴含着“开拓创新,奋斗有为。”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传承。民间信仰是最朴素的信仰。茶乡到处都有神农殿,体现了茶乡民间信仰对神农文化情有独钟。 今天在这里举行的“为神农庆生、为圣像开光”的活动是对神农文化信仰的发扬光大,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相信,随着这种活动的持续开展,“开拓创新,奋斗有为”的神农文化精神会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这也正是新时代形势下,乡村振兴战略最为迫切需要的精神力量。<br> 借此机会,我们衷心祝愿,今天的活动圆满成功;我们衷心祝福,潞水村的父老乡亲,百业兴旺,幸福吉祥!<br> 谢谢!<br></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庆祝潞水神农殿祭炎帝神农寿诞暨圣像开光大典活动</b></h3><br><h5> 茶陵潞水进入雨季,迎来人文始祖神农诞辰。5月26日(农历四月二十六日),是炎帝神农生辰纪念日,茶陵县“庆祝炎帝神农寿诞暨圣像开光大典”在腰潞镇潞水村神贝组神农殿举行。这次庆典,潞水神农殿管委会特邀请了茶陵县神农文化研究会、茶乡文化促进会和杨柳仙文旅传播公司参与,由茶陵县神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潞水乡贤丁福东主持。</h5> <h5> 炎帝,即神农氏,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相传六千多年前,炎帝神农氏从中原大地迁到江南茶陵露岭山下,并受黄帝册封,清光绪版《湖南通志》卷九十《封建制》载,“黄帝封炎帝榆罔氏于露,则茶乡之露水山地”,此为湖南众封诸侯之始。神农在茶乡踏遍千山万水,亲尝百草,教民使用农具,教民播种五谷,教民医药,教民制陶、绘画,教民弓箭、猎兽、健身,教民制琴、教民音乐、舞蹈。如今与炎帝神农有关的地名,在秩堂、高陇、火田、腰潞、思聪、湖口、虎踞都有。但是,留下与神农有关的地名还是数腰潞镇最多,比如潞水境内的潞岭、天子山、神塘、农源、神贝、公彦龙、冲米前、大竹头、桑园里等等,都是神农族群生活过的地方。</h5> <h5> 潞水神贝,是神农氏生前活动的地方。神贝至今还留有许多与神农有关的遗址和地名,特别是神农殿。相传,公元前199年(汉高祖刘邦八年)兴建的潞水神背神农殿,经过历代多次修复,现存的潞水神农殿是在原址的基础上,重建于光绪七年(1881年)至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br> 本次庆典,首先潞水神农殿管委会、茶陵县神农文化研究会、茶乡文化促进会、杨柳仙文旅公司以及村民向炎帝神农氏圣像敬献鲜花,向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圣像致鞠躬礼、敬香。接着,由原农元村支部书记丁福长代表原中共茶陵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潞水资深乡贤颜定良致祭文;茶陵县神农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晚同、茶陵县茶乡文化促进会执行会长彭运南分别献辞,杨柳仙文旅传播公司负责人施一民致贺词,潞水神农殿管委会会长何清林也作了答谢词。<br></h5> <h5> 近几年来,神农殿每年在炎帝神农诞生之日都举行了民间祭祀活动,今年邀请社会上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参与。活动以传统文化仪式让大众了解始祖炎帝神农开启文明、奠基华夏的历史传统文化,以更好地传承华夏文明史,并体会潞水大美自然与精彩人文的融合。以后,每年逢炎帝生辰纪念日都将举行民间祭祀活动。</h5> <h5>  本次祭祀,还邀请了道教法师颜观唐师傅,给圣像开光活动,并点燃了8米高的架香。同时,原农元村主干刘树华、茶陵县神农文化研究会会长林晚同给“茶陵县神农文化研究会潞水神农殿研学基地”揭牌。<br> 茶陵县神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办公室主任龙雪哲、办公室副主任李回苟、傅小芳、刘燕宏、于华祥,茶陵县茶乡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段三丛、秘书长谭金良等参与了这次大典活动。<br>千古人文传承地,数典念祖不忘宗!<br><br><br></h5><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通讯报道:茶陵县神农文化研究会办公室)<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2022年5月26日</span></h5> <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p></h5><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茶陵县神农文化研究会组织机构</b></h3><br><p></p><h5 style="text-align: left;"><b>顾 问:</b>罗尔胜 谭红日 刘文星 彭雪开 </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颜定良 刘池生 苏运良 谭穆喜 </h5><h5 style="text-align: left;"> 沈诗文 陈 科 段华文 谭爱亭<br> 罗四海 郭益勇 丁攸平 谭海平<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谭鑫华<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b>名誉会长:</b>尹烈承 蔡景然<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b>会 长</b>:林晚同<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b>副 会 长</b>:谭小军 刘旭奇 丁福东</span></h5><h5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彭运南 龙雪哲<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b>理 事</b>:(按姓氏笔画排序)<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丁福东 于华祥 邓九华 龙雪哲 龙琦源 朱高峰<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刘 秀 刘一民 刘立坤 刘旭奇 刘燕宏 李回苟<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沈运智 吴宇欣 吴金泰 陈 缘 陈件华 陈忠明<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何显良 何清林 林晚同 段三丛 段立新 段建光<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彭运南 彭国勇 曾元发 傅小芳 雷 明 谭小军<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谭小勇 谭苏文 谭剑桥 谭金良 颜运华 蔡景然<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b>办公室主任:</b>龙雪哲(兼)<b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b>办公副主任</b>:李回苟 傅小芳 刘燕宏 </span></h5><h5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刘立坤 于华祥</span></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p> <p></p> <h5></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感恩隆德,彪炳日月,潞岭有幸,长发其祥</font></h5><h5><br></h5> <h5></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茶陵神农文化通讯》编辑部</font></b></h1><br><h5><font color="#ed2308"><b>主 编:</b>林晚同</font></h5><h5><font color="#ed2308"><b>副主编:</b>丁福东 龙雪哲</font></h5><h5><font color="#ed2308"><b>编 辑:</b>李回苟 傅小芳 刘燕宏 刘立坤 于华祥</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