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五常市向阳镇中心学校于海燕

于海燕,毕业于五常师范学校,进修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自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加了教师资格认证,继续教育、普通话培训及信息技术培训测试,历经23年的艰苦奋斗,理想的追求,事业的热爱,她逐渐成为具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桃李满天下。多年的教育工作,她用辛勤的汗水,真挚的爱心浇灌着一株株幼苗,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她为教育事业努力拼搏的足迹。一支粉笔,写尽古往今来;两袖清风,堪称清正廉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默默工作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的艰辛磨砺,凭着她执着的追求,成为了一名教育战线上的排头兵。在她的心里,一直有个教师梦。这也是她选择这一行的原因,也正是为这一梦想,让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生身上。刚刚毕业的她,响应学校号召:“到最艰苦的山区去,到最需要你的小学去”。她来到了向阳镇致富小学,一头扎在山村,从事教育工作,在这里她深深的感受到了为人师的快乐与责任,她把她教育事业中最美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个小山村的孩子们,看着他们天真的笑脸与对知识渴望的眼睛,她觉得她所做的一切是那么伟大。她用她的行动表达着她对教育的热爱,对孩子的热爱,用青春与热情描绘着教育的色彩纷呈。<br> 那份工作的热情不仅燃烧着她,也燃烧着那三尺讲台,每天从天蒙蒙亮开始,她就开始工作,一直到满天星斗,万家灯火她才让孩子们放学,由于孩子们一直没有什么老师,所以基础比较差,她就利用节假日给他们补课,从一年级的知识一直补到五年级的。诸多汗水难以言表,却从未感觉到辛苦,看到孩子们的成绩,她倍感欣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那个小山村承载着她对教育事业的热衷,留下她坚苦奋斗的足迹;一个个荣誉证书见证了她一路走过来的艰辛! 在长期艰苦的工作中,她懂得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它的成功无一例外是来自长期扎实的实践。因此,在承担繁重的工作的同时,她也从中历练了自己。苦中取乐,一旦走上三尺讲台,看到一张张稚嫩而可爱的脸,就融入了孩子们的世界,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经验告诉她,一定要不断地提高自她,不断提升自己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也积极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力求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在教学中她注重让学生在快乐中去学习,让学生从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也因此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工作中,她处处用教师的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顾全大局,勇挑重但,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学校领导的信任。在教育教学中,她始终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做好对学生的辅导工作,力争群鸟齐飞,使得全班的学习成绩不断地提高,在这期间,她曾因为工作需要——当时新课改,一时无法找到新教材的任课老师,她忍痛把一个从一年一直带到四年的优秀班级让给别的教师,而自己又接手了一个基础薄弱,思想素质较差的班级,这个班级的学生比较特殊,其中有一个学生曾经患脑出血,留下了后遗症,说话比较困难;还有一个学生是学困生,一连留了几次级,其中还有少数民族两个,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一个班只有7个学生,却有一半学习困难,任何老师看了都摇头,当她看见孩子们那求知的眼神和天真的笑脸时,她毅然接手了这个班级,因为一些原因,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一个知识点要反复练习才能领悟,面对这些困难,她没有退缩,开展了一些适合于她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每一节课,她的教案改了又改,很多时候都是已经睡着了,忽然又醒了,想着怎样才能把她们教会,然后起来赶快把想法写下来,之后才可以安稳的睡觉,她还仔细研读儿童心理学,通过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她们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因材施教。功夫不负有心,经过几个学期的努力在她们的四年级期末测试中,取得了全镇第三名的好成绩,看到孩子们学有所成,她远比拿到名次更开心,也倍感欣慰。取得成绩的同时她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她觉得这是最珍贵的。 她将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促进了学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学生们更自信了,更热爱阅读了,更懂得思考了。在孩子们的求学和成长之路上,她一直用心陪伴,用爱护航。静待花开,守望学生们的成长。同时也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区域内予以分享。在教学中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学有所得,真正做到向课堂上要效率,课后,她认真批改作业,每周让学生写一篇观察日记,认真批改,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以锻炼,别人都很头疼的作文的问题,就在这小小的日记中得以解决。对个别学困生,她悉心辅导,找出知识的薄弱点,及时进行补漏,有针对性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真正做到不落下一个学生,在她的努力下,学生思想端正,互相学习,团结友爱,形成相互促进你追她赶的良好学习氛围,经过不懈的努力,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文明班级,优秀班级。她的工作受到了家长、社会和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师爱是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对学生的爱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它可以激励学生上进,使每一个孩子得到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这一直是她23年以来从教追求的目标,把握的原则。从参加工作开始,她就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时刻注意一切工作从“爱”出发 。她是这样想的:心中有爱,才能善待学生的过错、宽容学生的无知、理解学生的心情。在她所教的班级里,她希望每一名学生都在明媚的阳光中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她,感受成功!她像保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关爱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都不带任何功利的色彩。对于学困生从不嫌弃,耐心教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在班上找学习好的同学给他们当师傅,团结他们,使他们不孤单,把学生分成“三人行”学习小组,让他们互相帮助。用期待的心态等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功。<br>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于海燕同志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写照。23年的风雨沧桑,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望着那个甜美的梦,诠释着无悔的青春,谱写出一曲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学生

教育

班级

工作

教学

孩子

教师

学困生

学习

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