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书香能致远 ——柳泉镇元村小学“阅读分享 终身成长” 交流会

云淡风轻

<p class="ql-block"> 林语堂说: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作为老师,如果不阅读,教学将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我们的张晓校长非常重视老师的阅读,提倡碎片阅读,在本学期开学之际,就给每个老师配备了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制定阅读计划,并定期分享。六月二日中午,利用午休时间,我们元村小学全体教师进行了“阅读分享 终身成长”报告会,每个老师都有自己深刻的感受和体会,发言精彩不断!</p> <p class="ql-block">  陈迎迎老师的读书笔记 :“不要把想法直接地传递给学生”</p><p class="ql-block"> 《教师的语言力》</p><p class="ql-block"> 书架上闲置良久的书。这两天内心不平静再次拿起,从序章看起,才感受到了此中有真意。仅是短短序章,就打破了我的思维定势,感觉大脑被注入了新的能量。</p><p class="ql-block">原文摘抄:“不要把想法直接地传递给学生”</p><p class="ql-block"> 反思:平白生了许多气,也许是自己的处理方法和看法不符合人的成长认知规律,自添烦恼。颠覆了以前对教育的认知。一直以来坚守的教育信念是:要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然后再配合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却忽路了“语言是最有力的武器”这一原则,也轻视了语言这一项基本的教学技能。</p><p class="ql-block"> •联系最近的工作实际,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提醒自己不要总想着用发脾气、训斥来解决问题,这样也许是最费力不讨好还伤害自己的工作方式。不要一味责怪学生气人,有时候也许是自己方法不得当,换种思路,以不让自己生气为工作目标,不要硬和学生置气,平和一些,让自己更快乐地同时,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教育收获。</p><p class="ql-block"> •换个角度思考,惯常的批评性语言对学生来说已经麻木了。而且教师就只是是比学生活的时间长,见的东西多点而已。人家到你这个年龄,说不定比你厉害多了,不要仗着年龄和身高优势,就看轻孩子,每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直接的想法传递很容易变成命令,但其实没有人想听别人的命令,人人平等。你只是带领他们成长的一名普通教书匠。</p> <p class="ql-block">  姜雪娇老师的读书感言:读《崧舟 细讲 文本》,让我感触颇多。</p><p class="ql-block"> 文本解读和教材分析是来自不同的观念系统和话语系统。我明白了作为语文老师最初的身份应是读者,当你和读者自然地,自由地,自主地读文本时,就会去和作者对话,和作者感同身受。这就是原生态文本解读,正所谓崧舟老师说的:原生态文本解读就是提升语文老师专业素质的必由之路。教师要静下心来,细读文本,品读文本中的语文内涵,细心备课,精心设计,耐心上课,让课堂更加有力量。</p> <p class="ql-block">  张艳利老师说: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进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  轶航老师这样想:“真实的课堂更需要教师有一颗平常心,不用个人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不用教师的思维取代学生的思考,不用在课堂里着急如何出彩、如何生动,而应该沉下心来积淀,等风来,等催红一树花开的心动。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由于他们生活的环境、个人的经历、思考方式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许许多多的答案,而在这许许多多中,总会有一些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东西,展现在课堂中。”以上是轶航老师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陈妍老师说:读了《跟着吴正宪学当老师》,感受较深的是其中一篇,一位教师在吴老师的指导下,把本应教师向学生展示的分豆子过程,变为学生对手交探究平安星大约有多少把课件中估计线段有多长改为小动物找家的游戏.孩子们的求知欲一下就被激发,想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课堂效果非常棒!</p><p class="ql-block">我感悟颇深,想起自己初上讲台,总是不敢放手不愿放手,怕学生学不会,不愿相信自己的学生,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而自己也十分累。于是就试着放手,让学生来当小老师,一对一,一帮一,我发现学生的讲解更直白,更详细, 效果更好,而我也轻松。可见舍得放手,舍得退到后面,让学生到前面,让学生动手动脑,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和创造,这样的学习才是主动的,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p> <p class="ql-block">  李双双老师读完《听吴正宪老师上课》这本书后,分享了她的感悟,她说吴老师在单元教学结束后,会引导学生构建一个个纵横联通的知识网络,使教学知识变得脉络清晰,简单明了,吴老师会用知识树、网络图等将知识联系起来,印象最深的是《数的整除》这个片段,吴老师能让孤立的、分散的、无序的、认识模糊的概念,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串成线,连成网,纵横沟通,形成了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网络。想要达到吴老师的课堂标准,必须要对教材整体把握,对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认知结构高度关注。多琢磨知识的相互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复杂和多样性中删繁就简,以一驭万,打造高效课堂。</p> <p class="ql-block">董二鲜老师讲到:本周我读了吴正宪老师的听评课,这本书,书中列举出很多案例,字里行间流露出教育的美丽和质朴,让我感受很深,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p> <p class="ql-block">  年轻靓丽的锦瑞老师也受益匪浅。近期,有幸拜读了《吴正宪学教数学》这本书,在读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吴正宪老师对学生关注和理解.永远把学生放于主体地位,发挥</p><p class="ql-block">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是吴教授老师数学教学的一大亮点,我想也是吴老师教学成功的根本原因.</p><p class="ql-block">吴老师对学生的尊重不是上头说说而已,而是一点点渗透课堂教学的细枝末节,下面,谈谈令我感触较深的几点:</p><p class="ql-block">一、教学目标可以因学生而修改</p><p class="ql-block">对于多数教师而言,教参上的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设计和评价的依据,然后谨慎按着教参走,但在吴老师这里,只要学生有需要,教学目标是可以修改的</p><p class="ql-block">二:错误也是一种美</p><p class="ql-block">当学生犯错误时.大多数老师都会愁易不展,但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总是不先否定学生错误的想法。而是在课堂教学中,把小错误系仅为全班学习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样的数学智慧令我折服。</p> <p class="ql-block">  张德村老师的发言:今天分享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明朝年间流行对对子,于是一个番邦使者出一上联“三光日月星",此对堪称绝对,于是皇帝下令谁能对出重重有赏,朝中无人能对于是张榜诏告天下,选有文之士对下联,两天之后一秀才揭榜入宫。出一下联“四诗风雅颂",使者笑道“风雅颂"是三如何用四,于是说道中原无文士。秀才答道使者可知雅分大雅小雅,番邦小国胸无点墨,敢呈一时之强,看来还要好好学习我华夏文化,多受教化,少一些顽劣,一时使者无言对答。诗经是为民而歌,为民而舞,为民而泣,为民而扬。对于我们从事教育的人群来说,要为生而歌,为生而舞,为生而喝,为生而骄!所以我们一定要接地气、触人气、拒仙气、莫生气。对工作而言,课堂要大气;学生要和气;进取要锐气;难前要士气。学生有信仰,老师有方向,课堂有力量,国家有分量。</p><p class="ql-block"> 最后几句共勉!</p> <p class="ql-block">午间齐聚一堂,大家读书分享,阅读伴随终身,群书助我成长。开拓创新奋发,情感质朴抒畅,你我协手进步,雄鹰展翅翱翔!</p> <p class="ql-block">  祁绍娥老师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谈话。这几天,我读了《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就像参加了于永正老师主讲的语文学科培训。书中共有四辑,明确的教学理念,典型的课例细节处理,对语文课的写字、阅读和作文教学都有醍醐灌顶般的指导。读其书如见其人,于永正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多年,我一直都在反思,怎样去上好语文课?怎样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我作为语文老师,要向于永正老师学习,从平时教育教学的点滴中去反思,更容易理解。语文教育,到底能给学生留下了什么?于老师回忆上过的十几年语文课,已经忘记老师上过的内容。但他的语文老师给他留下了语言,认识了近4000个汉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语言资料词汇,留下了较好的语感,使他不假思索地缀字成文;留下来认识和情感;留下了初步书写的能力和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留下了兴趣和习惯。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教的不仅仅是课文,而是语文。用教材教识字、教写字、教读书(包括朗读)、教表达,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因此,于永正老师十分重视朗读。是朗读让学生喜欢语文,是朗读让他们有了悟性。他还十分重视写字,重视读写。不管是培养学生哪方面的习惯,于永正老师都用尽心思去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这是最大的法宝。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识字与写字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于老师抓住这个基础,扎扎实实地教小学生识字和写字。当然,要想学生把字写好,教师必须自己练字,给学生做好正确的示范,同时再进行细致的写字指导,效果会更好。写好字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写字就是育人,学写字就是学做人,可以修身养性,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内心状态。这更加坚定了我带领孩子们练字的決心,教学中,我要时刻以于老师为榜样,注重加强对学生书写的指导。</p> <p class="ql-block"> 李国辉老师说:我读的是《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吴老师用自己从教四十余年积累的智慧与经验,以文字为载体,以爱为名,传递给我们所有走在教育之路上的“追梦人”。她的成长之路告诉我,一位教师只有不断研究、不断探索,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才能在教学中博览众采,有所成就。书中吴老师用四个部分来向教师朋友们诉说着三个字——爱、勤、创。</p><p class="ql-block">爱——做好教育工作的核心。作为一个教师,只有真心地爱教育事业,爱学生,才能使内心永远充满激情,才能使工作的每一天都阳光灿烂。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是“心心相印的真教育”,只有充满爱的教学才能与学生在课堂上碰撞智慧,交汇心灵,感悟灵魂。</p><p class="ql-block">勤——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吴老师告诉我们要做到三个“勤”: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笔耕。</p><p class="ql-block">创——做好教育工作的目标。吴老师用自己的课堂实践着什么是创造。我们也应该向吴老师学习,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创造唤起创造、用心灵感染心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p><p class="ql-block">读完这本书,我不禁反思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数学学习?我可以为孩子学习数学做点什么?而吴老师的字里行间都在告诉我们“教书育人”是数学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数学教学不仅仅只是教学生会计算、会解题、会考试,而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智慧的启迪、潜能的激发、人格的培养。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是在读懂儿童的基础上。设计一节课不在于出奇,更多的是孩子的理解。作为一线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思维的过程,学会和全班孩子共享,把重要的时间放在重要的岗位上。</p> <p class="ql-block">  郭晓红老师说:教师如何深入了解学生?还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每一种策略不但有理论指导,还有具体的案例,生动有趣。理论结合实践。有很强的导向性。总之,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是一种幸福。我们要把这些快乐、幸福带到课堂中。让学生健康成长,有个快乐的课堂。让孩子幸福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  胡治国老师读《吴正宪答小学数学50问》心得:</p><p class="ql-block"> 本学期我读了《吴正宪答小学数学教学几月》这本书,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悟颇多。书中大部分案例都可以直接运用到教学中比如教师最头疼的学困生问题,我们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各方面的闪光点,并适时进行鼓励和表扬,这都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此外在批改作业时,对稍有进步的学困生,给予鼓励性评语或在班级当众表扬,也能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张要强老师认为:学习《弟子规》不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我们对于《弟子规》的学习,绝不能停留在学习的层面,而重在落实饯行,我们要在平时的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地丰富提高自己的水平,做好属于自己的每一件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激情满怀地上好每一堂课,循循善诱地讲透每一道题,精心批改好每一次作业,全面地分析好每一张试卷,安抚每一颗受伤的心,帮助每一个困境中的人,做好每一次规划,反思每一次得失。现在的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行为习惯差、抗逆能力弱,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希望和未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要求其具有更高的人格素养和知识素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而且还要做的更好。</p> <p class="ql-block">  许蒙蒙老师说:每当我读到一本好书时,就像夹着一叶轻舟在海上乘风破浪,树上的秒词佳句就像阳光一样洒满我的心灵。我随着作者的心绪经历着情感的,智慧的波动,我和逝去数百年的伟人警醒着心灵的对话和交流。我的视野,在阅览中变得空前的开阔……我不知道如果世界上没有书,我的生活将会变得怎样的贫乏和单调。</p><p class="ql-block"> 我总是如饥似渴地寻觅着好书,从三年级开始,我就喜欢到书店看书,我总是坐在一个角落里,贪婪地读着,如同一只饥饿的小羊闯进新鲜的草地。也有时,我被钻进浩如烟海的书籍里,如鱼儿进入了大海,忘记了时间的流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书,让我感悟到,它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营养品,你可以从中品尝到酸甜苦辣的美食;它是一片田野,你可以从中领取智慧的种子;它是一排奇妙的音符,你可以从中欣赏到全世界最动听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我最喜欢读书,更喜欢读书带给我的感</p> <p class="ql-block">  张闪闪老师说: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做为老师我一直在努力,通过对名师们课堂的学习,使我解开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何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于是在读书中,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领悟了教育的真谛,一</p> <p class="ql-block">  张玉欣老师的感受: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先生说过 “中小学语文课几乎没有写字教学”这句话 道出了当前作为教学无序的状态 ,当前的写作教学缺乏写作过程的指导,缺乏写作思维的支架,缺乏写作技术的解密。从这本书中我得到了最大的启发就是教学时,要特别关注教学教材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王凤娟老师的精彩分享:通过这段时间对《王崧舟与诗意语文》这本书时的阅读,我对王老师,对他的诗意语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书的内容生动翔实,有理论有实例;语言幽默风趣,真是一本适合一线教师阅读的好书!</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都在返乡,诗意语文就是我的返乡之旅”。也许可以这样理解,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母语是灵魂的语言,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学习语文就是精神返乡。汉语有着数千年的文化传承,汉语本身就是诗意的,对于王崧舟老师来说,诗意就是语文回家的路。</p><p class="ql-block">王崧舟老师以其孜孜不倦的深刻钻研,为我们语文老师提供很多宝贵的学习经验。诗意的语文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要时刻牢记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让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成为有诗意的语文老师!</p> <p class="ql-block">  最后,张晓校长做了精彩总结:书读多了,世界就变大了;书读多了,风度和气质也就有了。读书是培养一个人心平气和的最好路径。咱们读窦桂梅,读吴正宪,读王崧舟,读于永正,读李镇西……每一本书都是一颗种子,它播到我们的心里,会发芽、会生根、会生长,会让人成为一个卓越和优秀的人。每一个人也都是一颗种子,我们传播我们读的书,分享我们学到的思想和智慧。人和书的结合会产生很多奇迹。越是繁忙,我们越需要心的闲适;越是喧哗,越需要心的安宁。只有阅读,才能为自己建设一个安顿心灵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借这次读书交流会的东风,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一种如柴米油盐一样生活所必须之物,一同走进书海,浸润书香,畅享书韵吧!也让我们一同铭记:</p><p class="ql-block"> 最是书香能致远!</p>

老师

学生

语文

教学

课堂

教师

学习

教育

本书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