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扬帆起航,一起“项”未来——廊坊市小语教研团队研修活动第三期

也许

研而不教则浅,教而不研则空。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灵魂的唤醒,也是一场诗意的修行。6月8日,我们廊坊小语人又一次齐聚一堂,带着对教育的思考,怀着对教研的热忱,共话任务群教学的新篇章。 四支团队的成员苦心孤诣,不断改进,打破县域内的思想突破地域限制,倾情分享自己的成果,真正实现了团队教研。 耀眼星河团队 <br>  王增欢老师代表三河团队为我们进行了项目化成果展示。他们积极向上,各显才思,并且为自己的团队取了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耀眼星河,他们认为在项目化学习任务群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可以放飞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成长。 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成长,让学生乐于实践并且拓宽思维与视野 云游大美廊坊,为家乡美景写游记。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项目化主题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p class="ql-block">  王增欢老师的汇报结束后,胡卫利老师代表美在云端项目组与大家一起“云”游大美中华,“笔”颂江山如画。</p> 美在云端团队 胡老师以项目总体为依据向与会的各位老师介绍了团队设计思路:入项“云”游五湖四海,项目中期手绘天下奇观和出项笔颂秀丽江山。 “美在云端”项目组在项目化教学的具体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该阶段语文学习任务群应具备情境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聚焦进阶式目标,美在云端团队将驱动型任务由易到难梯次分解为三个子任务:“云”游五湖四海,手绘天下奇观和笔颂秀丽江山,学生符合认知规律依次感知美、手绘美、笔颂美。让学生完成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该学段学习内容,即阅读描绘大自然、表达人类美好情感的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赵继红老师代表香河团队向大家进行了项目化成果汇报。聚焦新课标,跃起动力团队以“唤醒中华少年成长之心,探究中华少年成长之路”为主题。设计了一个具有可迁徙性的“一体四翼”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的蝴蝶框架,他们期望打造一个有生命力的项目。 跃起动力团队 赵老师在汇报组内成果时提到:成长之心,成长之道:的“心”与“道”,是支撑新课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身心实践经历最能触动了孩子的灵魂,十岁成长礼满满的仪式感会带来深刻成长体验。 <p class="ql-block">  “唤醒成长之心”来推动孩子对模糊的成长概念的觉知和有意识关注和思考。</p><p class="ql-block">  “探索成长之道”来让学生通过对教材提供的外部参照和自己经验,有意识的按照教材和课标来引导探究一个中华少年成长的主要内容。</p> 成长大讨论、寻古人少年励志足迹、寻英雄少年成长足迹、寻普通人成长足迹、寻自我成长足迹和十岁成长礼,我为自己代言。 项内存知己团队 <div>  李泓乐老师代表项内存知己团队以“深寻足迹 感悟成长”为主题,将语文新课标中的理论指导做为抓手,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从横向与纵向来分析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特点,根据相应特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div> 李老师提到在项目化学习中,项内存知己团队的教师们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合作能力,他们以任务问题为驱动,通过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学会迁移并能够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或完成成果,从而让学生建构知识,发展自身素养,最终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形式多样的成果展示,学生在分享自己的成长感悟同时也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 项内存知己团队在项目化设计过程中采用了三段五环节的教学模式,从课前预学到课中探究再到课后拓展,每一步都是经过团队教师们的深思熟虑和学生们的积极实践。 在李老师汇报结束后,我们迎来了专家点评环节。六位专家老师进行一场沙龙讨论会,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引了方向,本次研讨不仅是一场关于任务群教学工作的总结会、交流会,更是一场推进任务群教学实践落地的促进会、梦想会。 扬帆起航,一起“项”未来。疫情不能阻挡我们学习的脚步,我们云端相聚共同研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严后有思考。碰撞出来的智慧火花,点燃着我们的教育热情,我们会不断进步,以待教育之花的绽放,任季节更迭,时光荏苒,廊坊小语人的初心不曾改变。我们一直心怀愿景,不知疲倦,行进于上下求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