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历史照片 记录珍贵瞬间(二)

福全

<p class="ql-block">这是杨开慧和两个孩子的珍贵合影,也是他们母子留存的唯一合影!照片拍摄于1924年的上海,据说当时毛主席也在现场,可惜的是没有一起入镜拍摄。曾经是多么温馨和幸福,看了让人无比感慨。</p><p class="ql-block">照片中杨开慧抱着小儿子毛岸青,旁边的毛岸英站在妈妈身旁。和妈妈在一起,两个孩子是多么的幸福,可惜幸福的时光太短暂了,如果没有战争那该有多好。那他们就能一直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了!</p> <p class="ql-block">1930年,毛岸龙秘密入读上海大同幼儿园,留下此生珍贵的两张照片</p><p class="ql-block">幼儿园建立后,身在外地的毛主席也联系到了孩子们的外婆,他很支持把孩子送到上海进入幼儿园。在当地地下党人员的帮助下,毛家兄弟进入了这所特殊的幼儿园,这个时候最小的毛岸龙只有4岁。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留下了生命中宝贵的幼儿园照片。</p><p class="ql-block">带有毛岸龙影像的相片有两张,一张是入园时的大合照,另一张是三兄弟的合照。对于当时年纪尚幼的毛岸龙来说,可能不懂照片的意义,他不会想到,这几张珍贵照片,成为了日后主席思念亲人的无价之宝。</p> <p class="ql-block">1954年, 中南海紫光阁,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云等人谈笑风生,谈话内容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1962年,毛主席在上海视察期间利用工作之余和随行人员打乒乓球。这张照片在1962年初夏登上了《新体育》杂志封面。</p><p class="ql-block">摄影:吕厚民</p> <p class="ql-block">1954年,天安门上,最后一对给毛主席献花的少先队员</p><p class="ql-block">“不要只给我一个人献花嘛”,1954年五一劳动节活动之后,毛主席如此说道。于是这两个小朋友成为在天安门上给毛泽东献花的最后一对少先队员,他们的名字叫王光如(左)和刘春延(右)</p> <p class="ql-block">温馨的北戴河</p><p class="ql-block">“主席基本不太看自己的照片,游泳完晒太阳没有穿上衣,主席也没有说不可以照,或者照了以后不能发表,从来不管不问,可惜的是也不知道主席喜欢哪一张。”</p><p class="ql-block">摄影师吕厚民多年后如是回忆起毛主席,他是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摄影师。</p><p class="ql-block">图为1954年毛泽东和女儿李纳、李敏、侄子毛远新(图左小孩)在北戴河浴场。</p><p class="ql-block">有人说这是另一位摄影师侯波于1950年拍摄的,侯波为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领导同志专职摄影达12年之久,被誉为“红墙摄影师” 。</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一生不喜欢喝酒,众人皆知。他曾对二弟毛泽覃说:“喝酒误事,请你自便”!</p><p class="ql-block">据记载:有一次,毛泽东在江西偶遇二弟毛泽覃,毛泽覃提出共饮一杯,以叙兄弟之情。</p><p class="ql-block">对于毛泽覃的要求,属情理之中,可是毛泽东却笑而言道:“喝酒误事,请你自便。”</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不喜欢饮酒,是为了不误革命大事!</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日理万机,经常要接待国内外宾客,有时也会主动喝上几杯。照片为毛主席与宾客举杯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一张拍摄于1959年3月13日的老照片,地点是在武汉东湖。照片中可以看到毛泽东主席和杜波伊斯两人在愉快地畅谈,说到精彩的地方,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p><p class="ql-block">杜波伊斯当时是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在这次谈话中,杜波伊斯曾问毛主席:“在西方国家,对战争普遍地怀有恐惧。但是,自从我来到中国以后,发现中国人不那么害怕战争。这是什么原因?”</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回答说:“如果帝国主义一定要发动战争,你害怕有什么用呢?你怕也好,不怕也好,战争反正到来,你越是害怕,战争也许还会来得早一些。”</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话让杜波伊斯赞叹不已,原来毛主席不惧怕战争,是因为他将战争已经研究得十分透彻了,只有两条:一是坚决反对战争,二是不怕战争。这两条经验一直贯穿着毛主席的军事生涯。</p> <p class="ql-block">1958年,周总理与张学思在大连合影的老照片。</p><p class="ql-block">张学思是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的弟弟,他的一生可谓充满了传奇色彩!6岁时,就成了直系首领曹锟的“驸马爷”!</p><p class="ql-block">15岁时径直跑去找哥哥张学良,大骂他的下令不抵抗!毕业于黄埔十期,而他在39岁时,也就是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任海军参谋长!是人民海军的创建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一张拍摄于1955年的老照片,地点是在北京。照片中的情景是金日成来我国访问时,彭德怀热情款待了他。两人举杯相庆,相谈甚欢。这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时刻。</p><p class="ql-block">金日成和彭德怀第一次见面时,他曾握紧彭德怀元帅的手说:“我代表朝鲜劳动党、朝鲜人民,向毛泽东主席、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表示由衷感谢!”</p><p class="ql-block">自南昌起义以来,我军能征善战者无数,被人称为“老总”的不过寥寥数人,而彭德怀就是其中一个。彭德怀一生征战南北,打了许多硬仗。</p><p class="ql-block">一片丹心昭日月,一腔浩气满乾坤。彭德怀元帅的一生,天地可鉴,日月作证,顶天立地,问心无愧。他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大国战将”!</p> <p class="ql-block">历史老照片,拍摄于1959年国庆节,罗荣桓、贺龙、聂荣臻三位共和国元帅在天安门城楼。照片中罗帅、贺帅、聂帅身穿元帅服,身躯高大、魁梧,十分威武霸气,他们谈笑风生,心情很好。</p> <p class="ql-block">1942年,贺龙和薛明在延安结婚时拍的老照片。</p><p class="ql-block">这一年贺龙46岁,薛明26岁,他们的婚礼办得很有趣,一切从简。虽然薛明是贺龙的第五任妻子,但自从嫁给贺龙后,两人相扶相携,互敬互爱,后来又相继生了3个孩子,感情维持得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1943年3月,徐向前在抗大担任校长时的老照片。</p><p class="ql-block">林彪与徐向前,是十大元帅中唯二黄埔军校毕业。徐向前黄埔一期,林彪黄埔四期,但二人几乎没有任何交集。红军时期,林彪在一方面军,徐向前为四方面军总指挥。</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林彪任抗日军政大学校长,直到1943年,徐向前接任抗大校长。林彪、徐向前二人,在元帅中的指挥才能,也是最突出的。</p> <p class="ql-block">徐向前元帅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1951年,粟裕从苏联治病回国后,和妻子楚青以及三个孩子粟戎生(9岁)、粟寒生(4岁)、粟惠宁(2岁)一起拍的老照片,一家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p><p class="ql-block">粟裕是我国最杰出的名将之一,由于其功绩赫赫,创下了许多辉煌的功绩,一度被称之为是“解放军第一大将”。不过久经沙场多年的粟裕一直都有个怪病缠身,就是头痛的毛病经常发作,有时候疼起来满地打滚,无法忍受。粟裕这个毛病伴随了其整整54年,也因为头疼的毛病耽误了不少事情。</p><p class="ql-block">在抗美援朝时期,本来毛主席决定要粟裕担任主帅,带领部队投身朝鲜战场,但当时粟裕头痛的毛病非常严重,根本无法受此重任,连头都不能有太大的摆动幅度,以至于吃饭的时候饭菜都必须笔直的排列成一条线!</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看到粟裕头疾如此严重,非常担忧粟裕的病情,当得知粟裕求医无果,没有查到病因的消息后,便立刻决定将粟裕送到苏联去检查。</p><p class="ql-block">本以为苏联的医疗水平较于我国当时的水平高出不少,能够查出病因,但是粟裕到了苏联看过医生后,仍然找不出病因,这也让所有人感到大失所望。</p><p class="ql-block">回国后粟裕只能够忍痛工作,就这样疾病缠身整整54年,每当疾病发作对粟裕来讲都是一场不堪忍受的折磨。直到其去世,人们将其尸体火化后,才在其骨灰中发现了有三块子弹片的存在。</p><p class="ql-block">据了解粟裕在参与战争的过程中,头部曾受过两次较为严重的伤,而子弹片没有及时清理出来,才导致其留在粟裕的头颅内,这也是粟裕头痛的真正原因!</p> <p class="ql-block">50年代,“徐老虎”徐海东大将和他的警卫员们的合影。</p><p class="ql-block">令人惊叹,身穿佩戴大将军衔及勋章服装的徐海东坐在椅子上照相也是那么威风凛凛、霸气逼人!</p> <p class="ql-block">年过六旬的许世友上将视察炮兵部队时,亲自试装炮弹时拍摄的照片。</p><p class="ql-block">大伙可能不知道,炮弹部队一般都是训练上肢发达的士兵,因为炮弹一发大概有60斤,许世友上将那时差不多有60岁,抄起一枚六十斤重的炮弹,感觉非常轻松,现场气氛十分融洽。那一代开国将帅大多数是贫苦农民出身,比如彭德怀、许世友,他们与前线战士在心理上非常亲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官兵一致”。</p><p class="ql-block">许世友在少年时曾经进过河南嵩山少林,在这里他练了多种拳法和兵器,体格强壮,臂力过人。革命年代,论武功在军中少有对手;他酒量大如海,一生嗜酒如命,比三国的张飞还能喝,所以他在军中还有一个外号叫“猛张飞”。</p> <p class="ql-block">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仪式结束后,刚刚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原红二十五军同班老战友韩先楚(右)和刘震便身穿崭新并佩戴上将军衔及勋章的军礼服拍了这珍贵合影照片。</p><p class="ql-block">在开国将帅之间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有3位开国将军曾经在同一支队伍同一个班里,后来三人都成了开国将军,两个士兵成了上将,班长却成了中将。</p><p class="ql-block">这三人分别是班长陈先瑞,士兵韩先楚和刘震,论名气陈先瑞鲜为人知,倒是韩先楚和刘震称得上是大名鼎鼎,革命时期他们三人在同一个班里,一起经历过九死一生,完成从士兵到将军的华丽转变。</p> <p class="ql-block">这张珍贵的老照片拍摄于1964年,照片中坐在沙发上、叼着烟斗的人是贺龙元帅,这一年他68岁了。坐在贺龙元帅旁边的是他的儿子贺鹏飞。他长得一脸正气,眉宇间很有乃父的风采。整个画面让人感到非常的温馨。</p><p class="ql-block">贺鹏飞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生在贺龙元帅之家的贺鹏飞大概骨子里就刻着不凡二字,无论是作为元帅独子还是平民百姓,贺鹏飞继承着父辈的信念走过了56个春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愧于父,无愧于家,也无愧于海军、国家与人民。</p> <p class="ql-block">1964年,梁兴初和母亲、夫人在广州合影。</p><p class="ql-block">梁老太太真是好福气啊!有多少将军的妈妈没有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没有看到儿子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啊。</p><p class="ql-block">我想此时的梁母应该非常高兴,因为从儿子梁兴初1930年加入红军算起,到这时候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曾经那个懵懂无知的“打铁匠”,如今已是拥有赫赫战功的广州军区副司令。</p> <p class="ql-block">1941年抗战时期,当时任八路军晋察冀三分区司令员黄永胜将军(后排左一)同晋察冀五分区司令员邓华将军(后排左二),晋察冀三分区政委王平将军(后排右二),晋察冀军区参谋长聂鹤亭将军(后排右一),李玉芝(前排左一邓华将军的夫人),范景新(前排右一王平将军的夫人),等在一起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7年5月,86岁高龄的徐向前元帅与红四方面军健在的将军合影。徐帅居中而坐,他的左手边是李先念,右手边是洪学智。在第一排的还有陈锡联上将和秦基伟中将……</p><p class="ql-block">当时徐向前元帅担任军委副主席,徐帅打仗是顶级,带的兵也是顶级,培养的将军更是顶级。</p> <p class="ql-block">李敏和哥哥毛岸青的合影,真正地诠释了什么是“兄妹情深”!这张照片拍摄于大连,当时因为毛岸英的牺牲,毛岸青情绪非常低落,体贴的李敏就来到大连,陪伴哥哥!</p><p class="ql-block">虽然李敏和毛岸青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但是他们感情深厚,当初在苏联读书时,他们不但在一起读书、还经常一起度过周末。</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李敏第一次知道父亲是毛泽东,也是哥哥毛岸青告诉的。</p><p class="ql-block">那天,兄妹二人在学校礼堂,看到了许多共产主义国家的领导人!</p><p class="ql-block">毛岸青指着毛主席的照片说:这就是我们的父亲,是他送我们来苏联读书的。</p><p class="ql-block">照片中,漂亮的李敏挽着哥哥的胳膊,边走路边谈笑风生,这样的画面真是很温馨,让世人看到了什么是“兄妹情深”!</p> <p class="ql-block">1988年,毛新宇和父亲毛岸青的罕见合影!</p><p class="ql-block">照片中可以看出,父子俩都穿着白衬衫,衣着非常的朴素,但是很干净、整洁。父亲毛岸青一只手搭在儿子的肩上,显得十分地亲密,由此可知父子二人的感情非常的好。</p><p class="ql-block">这一年,毛新宇刚好18岁,并如愿考上了人民大学的历史系,父亲毛岸青得知后非常高兴。于是,他便和儿子一块来到院子中拍了一张合影。</p><p class="ql-block">而为他们拍照的正是毛新宇的母亲邵华。</p> <p class="ql-block">陈永贵、宋玉林夫妇一家人合影</p><p class="ql-block">1975年,60岁的陈永贵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为人诚恳淳朴的陈永贵一直保持朴素的装扮,头上一直扎着一条白毛巾,让与他接触的人民群众倍感亲切,坚持原则自律的陈永贵在成为副总理后,也一直没有将户口迁到北京,也不拿国家工资,勤勤恳恳的为人民服务,尽自己的责任,1980年,陈永贵辞去副总理职务,六年后病逝于北京,享年71岁。</p> <p class="ql-block">1986年10月,这位俊俏的后生叫藏振林荣立一等功,来自甘肃,老山战斗烈士,35195部队71分队战士</p><p class="ql-block">21岁藏振林在参加一次特别突击行动时,藏振林不怕敌人猛烈的炮火,在他受伤后,经过简单的包扎继续拿起武器攻占敌人55号阵地。</p><p class="ql-block">藏振林第一个冲上了55号敌阵地,但不幸的是,一发炮弹在臧振林的旁边炸响,牺牲在保家卫国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对越自卫反击战我第十五侦察大队一连战士,他们在历经4.27的对越战斗之后胜利凯旋后的合影。</p><p class="ql-block">他们在争夺某高地的战斗结束之后胜利凯旋。此刻,他们的笑容是那么的清澈与含蓄;他们对人民的爱又是那么的纯洁与无瑕。他们一心只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人民的安定,虽然历经生死、但勇士们凯旋归来,清澈的笑容只为祖国,他们是当代最可爱的人。</p> <p class="ql-block">这位光着膀子,身上挂着子弹带,头上绑着绷带的年轻战士名叫崔志斌,这张照片是在战斗间隙拍的,也是他人生中最后的一张照片。崔志斌,解放军某部特务连战士,山东省德州市人,在1986年我军对越自卫防御作战中光荣牺牲,终年18岁,被追记一等功。</p><p class="ql-block">崔志斌奔赴老山轮战三个多月以来,曾7次参加战斗,他既是战斗员,又是排雷能手。有一次,我侦察分队出国侦察,不幸被越军发现并发生激战,因敌众我寡,我侦察分队冒死突出重围,准备回撤时被越军的防步兵雷场拦住,在这紧急关头,崔志斌挺身而出,潜进雷区迅速把地雷排除,侦察分队才得以安全返回,否则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p><p class="ql-block">1986年1月28日,崔志斌所在连队攻打越军占领的55号高地,部队正要发起进攻时,突然遭到越军设在左右两翼的火力压制,崔志斌主动请缨出击,他灵活机智地用冲锋枪掩护火箭筒手将左翼的火力点摧毁,然后又成功地迂回把右侧的火力点打掉。</p><p class="ql-block">在我军向55号高地发起进攻时,敌人的一枚炸弹落在崔志斌的身边爆炸,英雄倒在血泊之中…</p> <p class="ql-block">"图祖国强盛,壮老山精神" 这就是八十年代的老山阵地,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很多战士都只能蜗居在黑暗潮湿的“猫耳洞”里,但将士们坚守阵地,捍卫祖国的初心不变。</p><p class="ql-block">照片里站在大门左侧光着膀子,穿着短裤的是老山大名鼎鼎,一等功臣雷泽斌,他来自四川广安,钢八连战士。他当兵5年两上老山前线,因作战英勇、战绩突出荣立个人一等功。九死一生,能活着实是不容易,向英雄致敬!</p><p class="ql-block">1989年,他退伍后成走进公安队伍,干过派出所民警、巡警、刑警、戒毒警等,目前是四川广安市公安局监管支队戒毒所的一名民警,年龄也将至退休了。但无论在哪个岗位,雷泽斌都做到了忠于职守,尽显军人本色。</p> <p class="ql-block">照片里面光着膀子,穿着短裤的是对越反击战期间在猫耳洞里的战斗英雄们。</p><p class="ql-block">这里是1986年5月的李海欣5号哨位,这个哨位距离对面的越军最近,条件也最为艰苦。仔细看,这个猫耳洞其实是个倾斜的石头缝,经过稍加改造后成为一个简单的防御工事,里面挤进3个人后几乎不剩空间,因为天气酷热,他们只能赤裸上身。5月的天气多雨,下雨时水顺着石头缝流下来,半个身子都要泡在水里,晴天后太阳晒的洞里热气腾腾。我们的战斗英雄就是坚守在这样条件艰苦的地方,并且最后顺利完成防御任务</p> <p class="ql-block">80年代的老山战役期间,战士们基本上都是光膀子,穿短裤,因为他们只能在“猫耳洞”里面休息,这样的环境又暗又潮。</p><p class="ql-block">不过对于那会的战士们来说,只要能守好阵地,能打胜仗,就万岁啦!根本没有天安门阅兵军容风纪那么严肃和讲究的。</p><p class="ql-block">照片里,一位驻扎在中越边境前沿阵地上的老山战士在战壕里观察敌情,随时随地准备战斗。</p> <p class="ql-block">这是战地女兵徐小红(左)和李占军(右)拿着担架和挎着药箱在老山战场上的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当时徐小红18岁和李占军19岁,正是芳华盛开的年龄和父母亲的心肝宝贝。她们一旦穿上军装就担负起保家卫国和救死扶伤的重任。</p><p class="ql-block">徐小红和李占军是第27军79医院的女兵,也是“老山十姐妹救护队”的成员。她们冒着枪淋弹雨从火线上把伤员抢救下来,对其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和护理,使伤员战友早日康复出院归队,被誉为“战地女神”,她们均荣立了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八十年代我老山部队设在大山脚下的战地救护所,其中的一角。</p><p class="ql-block">对越反击战期间,我军战士的作战环境真的是太恶劣了。这样的临时救护所,一般都是搭建在大山脚下隐蔽的地方。这个救护所非常简陋,医疗设备没有几样,唯一不准或缺的器械一一木条,用来垫住截肢。</p> <p class="ql-block">烈士生命的最后时刻,战友们拿来了录音机,围在他的身边,想要留下烈士最后的遗言,可是由于伤势过重,英雄也只是动了动嘴唇,却发不出一点声音,头一歪就牺牲了,这样的场景总是让人看了心里酸酸的。</p><p class="ql-block">照片中躺在担架上的英雄名叫黄泽东,生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7军139师417团5连的一名班长。在1986年10月14日攻打968高地时全身遭到炮火袭击,胸部、腹部和双腿都受重伤,救护队把他抬下阵地的时候,英雄由于伤势过重,生命垂危,已经没有了生还的希望。</p><p class="ql-block">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战友们拿来了一个录音机,想要留下英雄最后的遗言,可是英雄也只是动了动嘴唇,却没有说出一个字,就这样离开了我们。</p> <p class="ql-block">1985年,山东省临沂市两兄弟因在“老山前线(云南省麻栗坡县的军事线)”的英勇表现,分别荣获个人一等功。</p> <p class="ql-block">1956年,57岁的张大千带着他的少妻在法国巴黎与75岁的毕加索合照。</p><p class="ql-block">作为东方绘画大家,张大千成名之后,声名远扬,响彻海内外,因此受邀前去巴黎参展,并借机拜访毕加索,毕加索对张大千说:“我真不明白,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到巴黎来学习艺术?不要说法国没有艺术,整个西方,白种人都没有艺术。” “世界艺术日本最好,而日本的艺术又来自于你们中国,其次是非洲黑人艺术,白人根本没有艺术。”毕加索抱出一大本子自己临摹的齐白石先生的画,他说,你们齐白石齐先生画水不用线,但是水就出来了,太神奇了。</p><p class="ql-block">两个艺术家除了在绘画上都取得巨大成就以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有很多绯闻女友,并且一个比一个年轻貌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