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尘的记忆

胡莉容

<p class="ql-block">又走在了去小南海(也叫白沙沱)大桥的路上。一别四十年,行走方式不一样。当年的小南海长江大桥由部队执守,二十四小时军人站岗,行人不得通过。每每我们座着绿皮火车从桥上通过,在咣当咣当的声响中把头伸向车窗外,一睹长江的壮阔和车身下的轨道,那时年轻的我们由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这是重庆长江上的第一座铁路大桥,它使天堑变成了通途!</p> <p class="ql-block">小南海大桥位大渡口跳蹬镇南端的白沙沱和江津区珞璜镇之间,是一座双线铁路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二座跨江大桥,重庆市的“长江第一桥”。是川黔咽喉要道,故军队值守几十年。</p> <p class="ql-block">在大渡口出身的我们,从小在长江边抛石玩沙,看一汪江水阻断两岸,行人货物通行靠渡轮。而当成渝铁路和川黔铁路通车后,成吨的货物到了江边,只能望江兴叹!</p> <p class="ql-block">1959年12月,小南海大桥建成通车,作为新中国长江上第一座铁路专用大桥,连结起川黔铁路,使“天堑”变通途!</p> <p class="ql-block">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列车从小南海火车站驶入环山道进入大桥,向贵阳方向奔驰,它解放了长江人力搬运工繁重的劳动,大大地缩断了运输时间。</p> <p class="ql-block">儿时,因为稀奇,也随家人来这里看过过江大桥,站在江边,只见大桥巍峨挺立江中,两岸桥头有解放军持抢站岗,高大、雄伟的桥梁屹立在我们幼小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大桥一共有15个桥墩,桥墩呈不等间距排列江中,一般跨度为40米,而其中第四、五、六、七墩之间为80米,以方便大船航行通过。</p> <p class="ql-block">小南海大桥跨江主桥802.2米,可两岸引桥和环山上桥的路达4.5公里,记得小时候看火车上桥,看见小南海站火车开来,要等好久才能看见桥上的火车……轰隆隆的火车载着物质或客人向贵阳方向开去。</p> <p class="ql-block">记得第一次座上绿皮火车跨过长江,是我14岁的时候,那时备战备荒,小舅从东北一汽厂调回重庆綦江齿轮厂,公差后到了我家带着我从大渡口火车站上车去綦江。那个夏天的暑期,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座火车,在拥挤不堪的绿皮车厢里,我昏昏沉沉,听着晃档晃档的车轮铁轨的碰撞声,火车跨上大桥向綦江驶去!这个第一次乘坐火车过小南海大桥因我晕车有点痛苦,大桥的影子都不知道,只记得每到一站小舅会带我到车门口去透气。</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那个小小的年纪里面,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可怜的“知识青年”被送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父亲为了拯救我们,由大渡口重钢自愿去了在綦江的麻柳滩矿山,其得到的条件就是一个职工可以解决两个子女在矿工作,这样,我和小南海大桥又有了新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1975至1976年重钢为缓解老职工子女就业问题想出的高招,以铁矿山的名义经层层劳动局特批指标,解决了由重钢大渡口本部来麻柳滩铁矿解决子女下乡回城的职工子女近一千人,</p> <p class="ql-block">麻柳滩铁矿位于重庆綦江县赶水镇与贵州省松坎交界的地方,两山夾一河,抬头就见山,乘川黔铁路大渡口站到赶水下车还有20多公里。可怜的父亲,为了子女大义凛然,背起行囊,带着对重钢依依不舍,座上绿皮火车,火车跨过小南海大桥向赶水驶去。仅管如此,不仅仅我父亲一人,当年重钢去麻柳滩的干部职工可谓是争得头破血流,只为解决子女就业问题,换到今天的重钢职工,可能再搭上一套房都没有人去!时过境迁,可怜天下父母心!</p> <p class="ql-block">自然,我下乡刚满一年被特招到重钢麻柳滩铁矿,姐姐也被招工进矿,由于眼睛近视,分配到职工食堂,后调入机动库房。</p> <p class="ql-block">而我,青春年华,被分配到井下!一身工作服,一顶矿工帽,下二定三(下#矿就二级工资,半年后转正三级,记得是53元)的工资,让我们有了小小的幸福。一个周末的时候,拿着工作帽,座上绿皮火车,火车通过小南海大桥跨过长江回到家,在大渡口有名的国营《钢花照相馆》留下这张影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和大姐在矿山上班两个月在赶水照相馆照的。</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工作环境,这还是露天,还有井下,没有影像,但那些艰苦和欢乐的日子印在心中!</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矿井口。</p> <p class="ql-block">在住家野草丛生的山上看得见对面山下的土公路,那也是我们回家常走的路。</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谈的是温饱问题,从农村“面朝土地背朝天”则吃不饱大米饭,回到这大山深处的矿山,没有忧愁,没有悲伤,我们看到的是大食堂白白的馒头和飘香的回锅肉,现在都还经常想起小食店门口为了买到一份抄肉片拥挤不堪、甚至大打出手的场面。如今看到当年我们这些工作场景和青涩的照片,有人相信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历史的烙印就是这样,困难中我们或许快乐还要多一些。我们每周末都成群结队从麻柳滩步行走路二个多小时(有时走麻柳滩铁矿到赶水的专用铁路线)到赶水乘火车回大渡口家,火车驶向小南海大桥,跨过长江,好象就到了我们的家。我们家在长江边,那里还有我们的父亲或母亲,有我们的姊妹,,有我们的同学、母校,那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我们那些工友中,有很多是以前的同学、老邻居,为了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在那个没有娱乐的年代,我们工作之余生活在半山腰上,经常我们会去春游,打野餐,其乐融融、其乐无穷!这是一张青春的影象,旁边留字“春游青山、78年”。应该是我的手迹。</p><p class="ql-block">考一下时隔44年我的记忆,他们有:</p><p class="ql-block">刘凤群、陈正林、林德才、王德芳、何红、何晓英、李萍、徐朝义、方桂英,周长渝,拿手风琴的是我,只有我旁边这一个想不起名字。(求解)</p> <p class="ql-block">麻柳滩山上的映山红是我们青春的记忆,每到春暖花开,我们便结伴而行,去山上游玩,看当年快乐的场面真有少年不知愁滋味,后排左起:林德才,我、李英兰、王华、王晓波、蔺秀琴、</p> <p class="ql-block">那时我们还有许多爱好哈,我特别喜欢看报纸</p> <p class="ql-block">草丛中乱石滩上包饺子,是王晓梅和小兰笑得合不拢嘴,除了一个花衣服,全部是現在流行说的土得掉渣的青蓝衣服,二十出头,芳华年代,原生态的场景,原生态的人像,或许我们孙子的爸妈都不会相信!</p> <p class="ql-block">一个办了病残留城的同桌同学(左一),没有下过乡,没有见过矿山,是闺蜜夾着一份稀奇,第一次乘绿皮火车踏过小南海大桥来到麻柳滩,迎接朋友的最好方式——上山打野餐!留此存照,现在犹为珍贵</p><p class="ql-block">值得留念的是后排中间一个是我小妹,1978年她19岁,跟着父亲到了麻柳滩铁矿,隨父亲单位下乡到了赶水的一个生产队。那一年也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最后一年,可惜被我妹妹赶上了。一次我去看她,翻过好几个山走到她家,饥肠辘辘,一会队长老婆端来了黑黢黢的大蒸子,我高兴极了,待蒸盖揭开,我傻眼了,蒸里黄金灿灿,热气腾腾,全是包谷粒,一粒白米都没有,我真想哭!忍住,刨了几口,满嘴钻,第一次没有吃饱的午餐!更有记忆深刻的,妹妹吃完饭去邻里给我们要开水,高高兴兴出门,一会嚎啕大哭回来,恶狗把她腿咬得鲜血直流,看着小妹瘦弱的身体,我也不禁潸然泪下。更有不可思议的是,队长老婆见状,回她家里拿来一个更黑黢黢的木水瓢,从里面刮出水瓢的污垢,直接涂在妹妹被狗咬的口子上,天啊,那时人命真贱呀,过几天伤口好了。</p><p class="ql-block">去年小妹去了天国,这一切对她都烟消云散!</p> <p class="ql-block">那年头,知青座火车基本不买票。刚从农村回来,被红苕催得象婴儿肥。寒冬腊月下了大雪,我和高中同学维美穿着厚厚的土棉衣,一对小辫子掉在脑后,在麻柳滩矿山坡留的影,一点没🈶️褪去“知青”的外壳。</p><p class="ql-block">到麻柳摊前二年,知青还没大批返城,我们来来往往小南海大桥回老家。而且还是习惯座火车“逃票”。记得有一个周末我和维美上了火车沒有买票,途中遇到查票,我们向列车员报告:我们是知青,然后顺利过关。其中一个列车员还用纸给我们画了张图,告诫我们到站后不要从站台上出去,从车后的轨道出去。那年代知青就是很冤,家家户户都有,很受人同情。</p> <p class="ql-block">麻柳滩铁矿有一个井下矿,一个露天的选矿车间,矿石在选矿车间经过破碎焙烧成精矿后通过铁路运输到重钢。就是这条矿区自备铁路线连接川黔铁路,把矿石送往重钢。每一粒矿粉都要跨过长江,可以说小南海大桥是连接南北两岸的经济命脉,所以,在那些特殊的年代,一直都由解放军执守。</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来往往大渡口与麻柳滩铁矿一直到83年结束,数不清过往小南海大桥多少次。就是顺着这个铁路线朝赶水车站走去要走二个多小时,那年代对人的磨励,也成就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吃苦耐劳精神。</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青春在那里度过!四十年以后,我们当年的工友重回麻柳滩,因现代交通的便捷,我们没有乘座火车前往。矿山己衰落,但是这些轨道、这些连着赶水的铁路线依然如故,这些连着我们青春岁月的往事依然如故!</p> <p class="ql-block">这都是我的同学,十年寒窗,上山下乡,第一份工作在这轨道之下。</p> <p class="ql-block">重回麻柳滩,我们三个同学座走在这铁轨之上,还是有点小小的激动……</p> <p class="ql-block">四十年前,我们头顶着这铁轨,在井下度过了流看眼泪不见天,带着欢笑等馒头的酸甜日子!</p> <p class="ql-block">座在这个铁轨之上选矿车间厂房依然挺立,料仓的水泥龙门架在我眼前,远处是通往家乡的路,在这苍翠的青山环抱的矿山我们生活了整整八年,这算得上我们的第几故乡?</p> <p class="ql-block">往事如烟,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牵着我手的是大成容姐,我们分在一个班组,在井下掘井打炮班,那时人工打炮眼,风机重得我提都提不动,她总是照顾我,让我去准备火药和雷管(放炮用的,将火药线插在雷管里面),这个相对不用体力,唉!可怜那个年代,“妇女能顶半边天”响切中华大地,我还被冠以“女子掘井队”队长之名,可我名不符实,还好,这种工作只持续了几个月时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重返麻柳滩活动志愿者,那次话动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我们那些曾经青春靓丽的少男少女都已过花甲之年,在四十年重聚的日子,在麻柳滩居住过的地方,在丁山湖畔我们有道不完的话语,诉不尽的衷情!再见!青春!</p> <p class="ql-block">一座桥连着一条路的记忆,镌刻着我们的青葱岁月!</p> <p class="ql-block">一座桥也是一段历史,如同我们的人生,从呱呱坠地到进入暮年,小南海大桥陪同我们走完了六十个春秋谢幕。</p> <p class="ql-block">2019年4月23曰,老小南海长江大桥送走最后一班列车正式退役。</p><p class="ql-block">大桥头武警岗亭依然挺立,大桥旁部队营房依在,一道庄重的水泥隔墙横亘在桥头轨道上,重庆第一桥——白沙沱长江大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p> <p class="ql-block">白沙沱(小南海)长江大桥在中国桥梁史上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页,它为川黔日新月异发展做出的贡献,恰似一尊永不褪色的历史丰碑。它的历史价值和纪念价值,已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退役”的老大桥上没有了火车的轰鸣声,却迎来了人声鼎沸声,值得重庆人记录的白沙沱(小南海)老长江大桥上不时有市民在这里打卡留念,重庆也没有忘记,在今年的春晚中向世界展示了让长江天堑变通途的重庆白沙沱(小南海)长江铁路大桥!</p> <p class="ql-block">走在封尘了的小南海大桥上,揭开了我们封尘了的记忆!摘一束鲜花,从桥北走到桥南,820米,一步步,步步是一页页我们六十载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这调皮的老同学在轨道上一斜一歪的走着,似乎是我们小时候在大渡口火车站连接重钢的轨道上的行走,年小无知,火车拉响的汽笛声吓得我们四处逃窜……</p> <p class="ql-block">青春的岁月穿一件竖条的衬衫,挎上军用包是我们最时尚的打扮。</p> <p class="ql-block">有些暗无天日的日子,读书无路,我们独自傍徨……</p> <p class="ql-block">第一份工作的喜悦竞是在跨过小南海大桥的南边!眼前这张照片如同我们当年座在井下的轨道之上,大桥的尽头透出井下洞口的光亮!</p> <p class="ql-block">曾经座在井下轨道上的闺蜜早巳退休,如今座在退役了的白沙沱大桥的轨道上,钢架上那些陈年留下的班驳痕迹深深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都说“岁月静好”</p> <p class="ql-block">岁—月—静—好!</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岁月里,都在做那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p> <p class="ql-block">我从桥北走到桥南,又从桥南走到桥北,我数着一根根已近腐蚀的木枕,数不清,理还乱!</p> <p class="ql-block">桥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我们也如同这白沙沱大桥逝去了昔日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新与旧的交替,是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历史的进步。就在老白沙沱大桥旁,新的白沙沱大桥接替它继续完成“天堑变通途”的使命。(本图来自中国青年网)</p><p class="ql-block">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新小南海大桥在老大桥下游100米左右跨越长江,全长5·3公里,为上下两层六线铁路桥,上层为四线铁路客运专线,目前它是渝贵铁路全线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复杂的控制性工程,是世界首座六线铁路钢桁梁斜拉桥。</p> <p class="ql-block">屹立长江中的新、旧白沙沱长江大桥巍然挺拨,身后珞璜电厂硕大的烟囱吐着白烟,桥下树草茵茵和着驶来的船泊,这场景和谐而美丽!</p> <p class="ql-block">站在旧大桥上,看新大桥上奔驶而过的动车,在列车与轨道的碰撞声中,好象看到了我们伶俐的风华正茂在起起伏伏的音符中跳动。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穿越历史的云烟,我们也体味着重庆桥梁铿锵前行的时代轨迹!</p> <p class="ql-block">本篇第10、11、17、26张照片由水墨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