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四站:泸沽湖</p> <p class="ql-block">记得年轻时从一本杂志上知道了泸沽湖摩梭人的母系氏族社会和阿夏走婚制度,就非常想到泸沽湖看看,了解了解摩梭人。但因各种原因,始终未能成行。这次终于来到泸沽湖,我一遍一遍地默语:"心心念念的泸沽湖,我终于来了!"</p> <p class="ql-block">刚到泸沽湖,天一阵晴一阵雨,泸沽湖和四周的群山时而烟雨蒙胧,时而明媚开朗,就象我心目中的摩梭人神秘而美丽。</p> <p class="ql-block">虽然天公不作美,但泸沽湖的美仍然让我们兴奋不已。</p><p class="ql-block">泸沽湖不像五百里滇池浩浩荡荡,呈现一种壮阔的美。泸沽湖的水域面积57平方公里,比滇池小得多,但它周围青山环绕,湖岸曲折,多沙滩和湖湾,婀娜多姿;摩梭村寨依水而建,为泸沽湖添光加彩;泸沽湖平均水深 45 米,最深105米,蔚蓝色的湖水似碧玉般清亮通透;湖中还散布着多个岛屿。泸沽湖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种灵动的、多彩的秀丽之美。</p><p class="ql-block">泸沽湖摩梭人称它为"谢纳米",意为"母湖",母亲的湖。泸沽湖边最高的山峰叫格姆女神山。这里的山水都被赋予女性的形象,与摩梭人母系氏族社会的现实相吻合,所以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知名的"女儿国"。</p> <p class="ql-block">泸沽湖边有15000亩草海,是沪沽湖最亮丽的风景。我们清早来到草海边,青山如黛,湖水如玉,芦苇如墙;蓝天白云、山峦树林倒映水中;摩梭人的猪槽船点缀湖边;爱情鹊桥"走婚桥"横跨湖中。这种天人合一的美景让人看得如痴如醉。</p> <p class="ql-block">走婚桥上走一走,百年偕老。</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猪槽船穿过草海进入亮海,游览泸沽湖。其实这种船已经不是真正的猪槽船了。真正的猪槽船是一棵圆木掏空制成,最多只能乘坐两人。可能是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吧,我们乘坐的这种猪槽船和在大理西湖乘的船没什么两样。</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生态环境太好了,浅海处海菜花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湖水清澈见底,水里的海菜花更加娇美。</p> <p class="ql-block">湖岸风光如画。</p> <p class="ql-block">湖中的王妃岛。</p><p class="ql-block">我们上岸参观。</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这里还有一位文成公主式的王妃一一肖淑明。她是地地道道的汉族,被投靠四川省主席刘文辉的摩梭末代土司喇波成看中,嫁到泸沽湖。她当时16岁,是刘文辉部将的女儿,四川雅安中学的校花。</p><p class="ql-block">到了泸沽湖,活佛给她取名"此尔直玛",意为聪明健康。丈夫安排她住在这个岛上。她顺从命运的安排,但没有向命运低头,努力做自已可以做、应该做的事情。她从学穿戴摩梭服装开始,很快学会了喝酒、歌舞、狩猎等等摩梭人的生产生活技能,得到摩梭人的尊敬。丈夫对她非常宠爱信任,把土司大印都交给了她。因为有文化,她把摩梭内务管理得有条不紊;还参与平定叛乱;建成了摩梭人的第一所学校,做了许多好事、实事,深得摩梭人爱戴。</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土司制度被废止。她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冲击。1959年,被打为"不法地主"、"历史反革命"锒铛入狱,直至1973年才出狱。1987年摘帽恢复公民权利。随后选为凉山州政协委员。</p><p class="ql-block">对那段磨难,她选择了"遗忘",一心一意"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泸沽湖、关心泸沽湖,帮助摩梭人早日摆脱贫穷"。为此她四处奔波,给人们讲女儿国的故事,为泸沽湖的美景和特产吆喝。</p><p class="ql-block">肖淑明于2008年10月30日去世,享年81岁。摩梭人至今怀念她,修复了王妃岛,现已成为泸沽湖重要的旅游景点。</p><p class="ql-block">参观了王妃岛,我被这位既经历了富贵荣华,又经历了艰难坎坷,但仍矢志不渝为摩梭人谋幸福的汉族王妃所感动。这是一位大写的人,一位值得青史留名的杰出女性。</p> <p class="ql-block">王妃岛的主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英姿飒爽的王妃。</p> <p class="ql-block">老年肖淑明。</p> <p class="ql-block">格姆女神山海拔3700多米,是泸沽湖周边最高的山峰,是摩梭人祖祖辈辈顶礼膜拜的神山。据说在湖对岸看,格姆女神山像一头昂首而卧的狮子,所以又叫狮子山。我们在近处怎么看也看不出狮子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关于格姆女神山,摩梭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以前,泸沽湖周边没有山,北方的格姆女神和众男神经常在夜里飞来泸沽湖洗澡、玩耍,雄鸡报晓时又飞回北方。一次,众神们玩得超了时,飞不回去了,就留在了泸沽湖。格姆女神化为格姆女神山,众男神也分别化为哈瓦、则支等男神山。格姆女神美丽善良,经常骑着白马外出巡游,不仅保佑着这一带风调雨顺,人畜兴旺,五谷丰登,还赐予妇女体壮貌美,聪明能干。格姆女神和众男神在这里过着自由浪漫的生活,男神们都努力表现,都想成为格姆女神的情侣。从这个传说中,我们似乎能窥见摩梭人母系氏族社会和阿夏婚姻的由来。</p><p class="ql-block">出发前,来过泸沽湖的朋友告知:一定要爬格姆女神山,它是泸沽湖的至高点,在上面可以看到泸沽湖全景;山顶有一个天然溶洞,洞里有格姆女神。但是一般的旅行团都不上神山,一是要自费乘缆车,二是山高路险,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考虑不可能再次来泸沽湖,一定要争取去。领队王老师善解人意,滿足了我们的愿望,上了格姆女神山。</p> <p class="ql-block">在缆车往上攀爬时我们正对格姆女神山,我似乎看出了狮子:中间的小山像狮子的头,突出的部份像它的脸嘴;两边的山像它的肩背;前面稍低处的峭壁像它的爪,非常威武。</p> <p class="ql-block">上格姆女神山真不容易,坐了半小时缆车,下来还要在陡峭的山崖上爬几百级石阶,个个气喘吁吁,有的团友还出现高原反应。但一旦登顶,看到泸沽湖全景,看到如此壮阔、灿烂的山、水、天,所有的付出都值了。</p> <p class="ql-block">女神洞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钟乳石洞。洞体不算大,但很高。旅游开发得不错,有梦幻的灯光、人行的小道。洞里的石笋、石柱等钟乳石形成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最神奇的是一座钟乳石柱酷似一位端庄的女性,她端坐在很像莲花座的钟乳石上,这就是摩梭人心中的格姆女神。她周围的石柱,仿佛簇拥着女神的众多男神。我惊叹大自然神工鬼斧造就了这一奇观,更惊叹这自然奇观与美丽的格姆女神传说不谋而合。</p> <p class="ql-block">格姆女神的五官清晰可见,是自然的杰作还是人工的雕琢?我无法辩别。这个洞真是神奇!</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导游是土生土长的泸沽湖人,为满足我们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摩梭人的愿望,安排我们到她表妹家就晚歺,让我们看到真实的摩梭人家。这个家庭不算太富裕,但绝对摆脱贫困了。</p><p class="ql-block">这是她家大门。</p> <p class="ql-block">摩梭人全民信仰藏传佛教,院子里飘扬着经幡。</p> <p class="ql-block">这是摩梭人特有的猪膘肉。<span style="font-size:18px;">将猪宰杀后取出骨骼,用独特的工艺和原料整猪腌制,然后缝合,压成琵琶状。冬季腌制,制成后可这样放数年不腐。用时切片蒸炒,油而不腻,香味独特,是摩梭人送礼和待客的佳肴。</span></p> <p class="ql-block">摩梭人的祖母屋是家里最重要的地方,家庭成员的生、老、病、死及成年礼等重大事件都在这里进行。也是家庭聚会、待客、议事、祭祀、敬神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祖母屋的内饰很像藏族人家,宗教文化相同的原故吧。</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里吃了一顿丰盛的晚歺,品尝了用青棵、大麦等多种粮食酿造而成的酥理玛酒和猪膘肉。</p> <p class="ql-block">导游的母亲、表妹还来助兴,我们欣赏了地道的摩梭民歌,大家非常高兴。</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跟团到民族地区旅游,常常有一个项目叫家访,有的吃顿特色歺,有的看看歌舞,有的推销特色产品,意思都不大。但这次在泸沽湖的家访,则让我耳目一新,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去家访的村寨有玛尼堆。</p> <p class="ql-block">充滿喜悦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讲解员、漂亮的卓玛。</p> <p class="ql-block">卓玛的家。</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走婚"的花楼。摩梭少女成年后就住进花楼,有阿夏后就在花楼共度良宵。</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卓玛家的祖母屋听她讲摩梭文化,涉及宗教信仰、生死轮回、母系氏族和走婚等等我们感兴趣的问题。卓玛严肃地告知我们:祖母屋里有活佛像,有唐卡,不得拍照、摄像和录音。我们放下了相机、手机,专心听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卓玛当过老师,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表达能力很强,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收获非常大。主要知识点有:</p><p class="ql-block">1、摩<span style="font-size:18px;">梭人家是由女性当家作主、由女性成员传宗接代的母系氏族大家庭。</span></p><p class="ql-block">2、摩梭人还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泸沽湖景区的划船、索道、土特产销售以及农业等收入都属全体村民所有,由村委会分配。(可惜时间有限,我没有了解分配办法。)摩梭家庭的所有收入都属全体成员所有,由"祖母"、即家中主事的女家长掌管使用。</p><p class="ql-block">3、摩梭人的婚姆叫"阿夏"婚姻,俗称走婚。要经过纯粹的、不讲门当户对、不讲物质财富、不受父母干涉的自由恋爱阶段,到两情相悦时才开始走婚。但<span style="font-size:18px;">男不娶,女不嫁,双方仍属于自已原来的家庭。起初,阿夏关系保密,男方夜间攀爬女方"花楼"的木楞,从窗子进入房间相会,次晨回到自己家中。有了孩子后关系才公开。双方所生子女属于女方,随女方的姓氏,由女方的大家庭抚养。男方不承担对子女的抚养责任,但在自已的家庭里作为舅舅,承担对姐妹的子女的抚养责任。阿夏婚姻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男女双方都只有一个阿夏,只是在感情不合的时候,才会分手,重找一个阿夏。不是传说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在,除了外出工作、在外定居的人以外,大多数摩梭人仍在走婚,坚守着民族的传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4、摩梭人去世后要火化,但骨灰不埋不葬,让其随风漂洒,回归自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5、摩梭人不过生日,认为自己出生时母亲遭遇痛苦,这一天自已快乐不好,应该加倍孝敬母亲。</span></p><p class="ql-block">听卓玛的介绍,我深感少数民族文化也有许多优秀的、闪光的东西,值得汉族学习和借鉴。比如感情是摩梭人阿夏婚姻的唯一纽带,很纯真,很可爱;摩梭人的丧葬习俗<span style="font-size:18px;">既不像藏族的天葬那么可怕,也不像汉族的埋葬占用土地;摩梭人把生日过成感恩日等等,都很有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卓玛讲解完照例要推销土特产。为感谢卓玛的讲解,也为支持摩梭人脱贫致富,我花了1700多元钱为自已买了一个奢侈品:一把银梳子。</span></p><p class="ql-block">在泸沽湖,时间过得飞快,我们也过得非常充实,风光风情风味都领略了,历史文化也大概知晓了。虽然久负盛名的"花楼恋歌"大型歌舞表演和热闹的篝火晚会因疫情暂停了,但我的内心已很滿足了。</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西昌</p><p class="ql-block">原行程西昌安排的景点较多,但因景区维修,礼州古镇、邛海湿地都没看成,只游玩了九十九里温泉瀑布、参观了西昌知青博物馆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深感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九十九里温泉瀑布坐落在螺髻山上,深藏于青山怀抱之中。大漕河温泉水从高向低流淌,遇到悬崖成瀑布,遇到低洼成池塘,遇到洞穴成洞穴温泉,在岩石缓坡上成挂壁温泉,形成一个形态多样、水温不一的独特温泉群。加之周边树木葱茏,风光非常好。据说九十九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温泉瀑布、世界仅有的挂壁温泉。我们在这里观景、泡澡,享受这世上稀有的温泉资源。</p><p class="ql-block">但是,这里设施设备简陋,安全、卫生等基本方面管理不善。泡池底部坑洼不平,还非常滑,容易滑倒、磕碰受伤。最讨厌的是恶猴抢夺游人手提物品,到此游玩有一定风险。我们的一位团友就在这里被恶猴抢夺塑料袋而抓咬受伤。我拿在手上的饮料瓶也被恶猴抢刧。景区工作人员居然说:猴子咬着不要怕,我们经常被咬伤,一点事都没有。听了让人无语。我们多次去过有猴子的景区,就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恶猴。为什么不想办法给游客一个安全的环境呢?若每天给猴子喂些食物,可能它们就不会如此凶残。希望景区的管理者们不要辜负了大自然如此慷慨的馈赠,好好保护游客的安全,好好维护这稀罕的旅游资源。</p> <p class="ql-block">恶猴抢了我的饮料瓶后跳上树,正在用牙咬瓶盖。</p> <p class="ql-block">参观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虽然我们是第二次来了,但仍心情激动,为祖国的航天事业骄傲!</p> <p class="ql-block">卫星发射场。</p> <p class="ql-block">各型卫星模型。</p> <p class="ql-block">卫星发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返回仓</p> <p class="ql-block">玉兔月球车。</p> <p class="ql-block">航天仓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西昌知青博物馆位于西昌市月华乡,这里曾是四川省最大的知青农场,于1965年规划选点,1966年初即有知青入住,边建设边生产。1968年农场撤销,知青分散到农村插队,留下了16孔窑洞。</p><p class="ql-block">为真实记录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也为丰富西昌旅游资源的人文内涵,西昌市委、市政府在知青农场原址建造了西昌知青博物馆,于2010年底建成,免费开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走进知青博物馆,听到的是"到农村去,到边疆去……"的激昂歌声,看到的是上山下乡的巨幅宣传画,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立马展现在眼前。</span></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原这里知青的劳动工具:背架和十字镐。</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收藏了8000余件关于知青上山下乡的文物,有政策文件、知青书信、照片、生产生活用品等等,来自全国各地,门类齐全,史料性非常强。在规模和内涵方面,西昌知青博物馆位居全国同类博物馆前例。</p> <p class="ql-block">各类展品集中展示了知青这代人当年真诚的信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当年知青农场的场长是陕北老红军,带领知青建盖窑洞,解决住宿问题。在大西南留下这独特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建盖窑洞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现存的窑洞群。</p> <p class="ql-block">知青住宿的窑洞内景。</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西昌知青博物馆,激动之余,感觉展室里的大幅绘画等展品内容比较单一,只有正能量的东西,对知青的艰难困苦等所谓负能量的东西少有涉及。我认为记录历史一要真实,二要全面,才能客观真实的记录那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攀枝花</p> <p class="ql-block">攀枝花这座因攀钢建设而兴起的城市,现在已颇具规模,金沙江两岸的建筑鳞次栉比。</p> <p class="ql-block">高楼大厦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晨雾中的攀枝花好漂亮。</p> <p class="ql-block">我们参观了"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这里用1万多份实物、2万多幅照片,展示了攀钢及全国十三个省区三线建设的过程、成果、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p> <p class="ql-block">三层楼的展厅。</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交恶,西方封锁。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党中央、国务院从国防角度,把沿海地区称为一线,中东部地区称为二线,中西部地区称为三线。并决定在中西部的十三个省区进行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的国防、科枝、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内地许多单位、企业也大规模迁往中西部,这就是三线建设。当时的三线建设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布局和中西部的工业化作出了极大贡献。为我国完整的科研、工业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以毛主席为首的国家领导人为三线建设呕心沥血。</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对三线建设的指示。</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对三线建设的指示。</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的总指挥彭德怀。</p> <p class="ql-block">攀钢建设的总设计师方毅。</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的工作者们披星戴月,流血流汗,用艰苦卓杰的奋斗,度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为伟大祖国心甘情愿地当了铺路石。他们的功绩,铸就了历史的丰碑。可悲可叹的是,他们中仍健在的大多数人,现在以企业退休人员的身份,领着微薄的养老金,在社会底层过着清贫的生活。令人扼腕叹息!</p> <p class="ql-block">向三线建设者们致敬!</p> <p class="ql-block">这次短短10天的行程充实、快乐,收获滿滿,值得记录。</p> <p class="ql-block"> 本美篇照片、视频主要是周纪鸿、刘明仪拍摄,也釆用了团友的一些照片,在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