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凹里的侗寨 —— 报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寿平 文/ 摄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报京侗寨是镇远县最大的侗寨,也是北部侗族的中心点。寨子有四百余户人家,约2000多人。报京乡政府驻在寨旁的一个山脊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8年谷雨之前,我和几位摄友前往台江县参加苗族的传统节日——姐妹节,节前一日,顺道去了一趟报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由剑河县的岑松镇下高速公路后,转道至镇远的山区公路。16公里的路程很快就到了。沿途漫山遍野开满了桐子花,不时见到村寨隐藏在新绿的树丛里。一块块山田的水面泛着白光,像一面面镜子镶嵌在青翠的山峦间,偶尔几只白鹭划破绿色的植被,融入到雪白似镜的水田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报京侗寨藏在一个山凹里,四周云山缭绕、林木葱郁。山寨背靠大山,左右两边山峦像一个大沙发的扶手向前伸去,前面一垌坝田,真是一片风水宝地,难怪当地人的坟墓多分布在寨头的山坡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寨中建筑依山势从上往下错落构成,中间建筑最多,两边山坡上也有不少的木楼,以右边为多。站在寨头的高坡往下看去形似一个大畚箕。三面为参天古树包围,犹如天然绿色屏障。寨子中心有一小广场,是村民娱乐活动的场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报京虽说是侗寨,但与其他侗寨很不相同。首先,这里没有鼓楼。大凡侗寨一族姓便建有一座鼓楼,以为全族议事娱乐的地方。寨中鼓楼越多,便知族姓越多。其次,没有风雨桥,也许是这里没有溪河的缘故吧。侗族大多依山傍水而居,只要有溪河便建有风雨桥。所以鼓楼和风雨楼便是侗寨的象征。但是在报京,你却看不到这些标志性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不但风俗特别,而且说话也与别的侗寨不同。据当地人介绍,很久以前,原来居住民是逃难到此的汉族人,在战乱的年代,处在深山老林之中的报京实为“避秦”的世外桃源。由于山高水冷,地极偏僻,原住民后来便逐渐迁往外地。附近山上的一位苗族青年,来到这里帮人打工,邂逅一位由剑河逃难至此的侗族妇女,这一对有情人便在此定居下来。后来这里的汉族人都搬走了,夫妇二人便成了这片山林的主人。年复一年,逐渐繁衍成了一个大寨。因侗族妇女说侗话,在家务操持中据主导地位,与儿女们多用侗话交流;而作为父亲的苗族男子则只说苗话。天长日久便演变成一种以侗话为主,兼或杂以苗语的独特方言。这种现象还体现在他们沿传下来的一些风俗习惯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一年中最有名也是最古老的节日是“三月三”,附近各寨的侗族男女都集中到这里热闹三天。小伙子和姑娘们都换上盛装,在寨中的小广场伴着芦笙踩堂,或在附近的山坡上对歌,以歌传情挑选自己的意中人。小伙子们都要向自己心仪的姑娘讨葱蒜,以明确姑娘是否真心以身相许。因此“三月三”也被称为侗族的“情人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到达寨中拍照,一位小姑娘很诧异地问我们怎么不在三月三来呢,说那几天可真是热闹啦。因为时间错不开,我们只能以苗族的“姐妹节”为主了。但在2000年的三月三前夕,我和几位朋友还真是为到这里参加“三月三”而跋涉数千里来到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的农历三月初一,我们一行5人经桂林坐火车到贵阳,再坐到镇远县城,然后转乘班车,在崇山峻岭之中,沿着泥泞的公路,颠簸了近40多公里方才到达报京。这里没有旅店,也没有饮食店,经乡政府的人介绍,便借住在乡人大主席团周主席家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住家在山顶的一条很短的小街上,四周烟雨迷朦,看不到寨子的建筑,感觉有点失望。等到烟消雾散,一个藏在山凹里的寨子突现眼前,吊脚木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三面的山坡上,令人惊叹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报京的自然环境十分优美,最大的特点是古树。三面的山坡和山脊上长满了参天古树,有硕大古老的银杏、枫树及一些不知名的树木,环抱着这个山寨。时值清明刚过,散布在山坡坟堆上,插着的一片片白色的纸幡,显示出对已故先人的拜祭刚结束不久。周围的古树、老干虬枝,缀上点点新绿,纤细而坚韧的络石藤沿着树干往上爬,开出白色的小花,还真是应验了“老树高留芽,枯藤细着花”这两句古诗的意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周主席介绍,现在的老树比以前少多了,有自然死去的,有人为砍伐的,甚至外地有人来私下想购买这里的古银杏,看中的是那硕大树干可作木材使用。我们听后觉得很可惜,吁请周主席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保护这里的古树林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周主席还特别介绍秋天的景色,农历十月间,山上的枫叶红了,银杏也染成金黄色,一些不知名的树叶青黄相间,非常美丽。我们听后心中痒痒的,约好来年秋天一定到报京来拍秋景。第二年秋天我还特意打电话问周主席秋叶是否红了。后来因到雷山及从江等地去了,便没有机会再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年过去了,当我们再到这里时,看到所有的古树干上都钉上了红色金属保护牌。作为这里最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之一的古树,终于得到了应有的重视。遗憾的是在寨头公路旁一座建筑边的几株老树大都已枯死了。当时这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很美,树干墨黑,树枝细密,造型十分入画,就象是宋画里的树木。看到这些情景,马上想到周主席,我到街上找到当年住在地方,大门紧闭,经打听,原来老周已调往北边的金堡苗族乡任职去了,房子已转让其妹妹,现无人在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寨中的另一特点是一处泉水聚集而成的洗菜塘。从寨子左边的山脊转到寨门处,沿小路下去,便可见以一大水塘,中间隔成三处。源头泉水供饮用,流下来汇聚起来供洗菜、洗衣及牲畜饮水,再流下去灌溉山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洗菜塘还有一个古老的民间传说,叙述当地邰官宝和周兰香的爱情悲剧故事,也就是“三月三”的来历。人们将这个故事编成一首民歌,当地人都会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邰家的哥子叫官宝,周家的姑娘叫兰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因为二人留古记,辈传辈来班传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两个青年情意好,拦住古木不成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结果不得成双对,手拍胸前泪汪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脱鞋挂在古树上,二人舍命跳下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没得什么作记号,留下一口洗菜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洗菜塘下去,还有一处泉水,也分成两个塘,是寨中另一部分人的生活用水。今年春旱,水塘的水几近干涸,只在源头处尚可供人使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2000年三月初二来时,村民已开始犁田、插田了,当时寨中采用蒸气育秧法,提早了时间,今年到这里已是农历三月十四,尚无春耕的迹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寨中的小路都用水泥铺好,环境也比前有所改善。时近中午,春日暖而人困,走在小路上,连狗儿都懒得理我们,自个儿的做它的春梦。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多家庭都装了电视接收天线,一个个“大锅”分布在屋与屋之间,形成一道特殊的景观,现代文明的普及真是日新月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山坡上,透过树木看去,寨子里炊烟缭绕,鸡鸣犬吠,不由得想到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描写的景象。从繁华的闹市来到这里,令人有隔世之感,可感受到什么是宁静之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写于2008年4月/2022年5月重订 /配图照片均为笔者摄于2000年4月,胶片扫描保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附记: 据报道:2014年1月25日23时30分许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乡报京大寨发生火灾,致使296户、1184名民众受灾,1000余间房屋被烧毁、损害,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970万元人民币。</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与三位中学生 2000年4月</p> <p class="ql-block">配图除标明日期外,全部由笔者摄于2000年4月,胶片扫描。</p> <p class="ql-block">去报京的路上 2008/04笔者摄</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寨中的三方水塘</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放牛</p> <p class="ql-block">放牛</p> <p class="ql-block">挑粪下田</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古树,第二次去时,有的古树已失。</p> <p class="ql-block">早插秧</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早耕</p> <p class="ql-block">周主席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2008/04摄</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在后山远眺</p> <p class="ql-block">2008/04摄</p> <p class="ql-block">同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