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摄影:哈哈一笑</p><p class="ql-block"> 编辑:哈哈一笑</p> <p class="ql-block"> 天龙屯堡位于贵州省西部的平垻县,距离贵州省会贵阳市72公里。这里聚居着一个与周边村寨在语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都明显迥异的汉族群体。在当地,他们被称为屯堡人。</p>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载,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在军事上平定西南后,为防止元朝残余和当地士司势力的反叛,施行了屯田西南的举措。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下令由颖川候傅友德率领的征南大军就地屯田驻防。在驿道、产粮区和关隘处广设“屯堡”,派军人屯垦驻防,“三分操备七分种”,军人和军眷就这样自愿或被迫定居下来。随后明朝又把江南一带无地贫民、无业游民及犯罪的富户遣送西南屯田,同时也出台政策鼓励商人募人开荒种植参与屯田。这些举措,有力的推进了西南地区开发进程,明朝封建统治也在西南得以巩固。</p> <p class="ql-block"> 若从明洪武十五年起算,屯堡至今已有640年了。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今天的屯堡人仍保留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走进这沧桑的屯堡,你会有时光穿越回到600年前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 作为屯军的后裔,今天的屯堡妇女依旧保持祖制,喜着蓝色或黄色的大袖长衣,精致的花边源自当年江南刺绣,尖头的绣花鞋典雅高贵,正是明初妇女的时尚。这些都与当地少数民族服饰完全不同。事实上屯堡妇女服饰已成为明朝秦淮地区汉族服饰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屯堡人的语音多带卷舌音,发音快,依稀透着军人的阳刚。据考证,这种语音有着浓厚的明代官话成份,专家称其为“安顺屯堡方言”。</p> <p class="ql-block"> 屯堡建筑主体是石材和木料,并把石材运用到了极致。石墙、石门、石板房顶、石板天井、石板路、石桌、石罐……石材的大量使用,一方面是方便就地取材,另一方面则与屯堡的军事属性需要坚固材料相关。</p> <p class="ql-block"> 屯堡作为军屯,尚武精神得到世代传承。屯中有“演武堂”,当年为议军重地,现为村民集体活动场所,保留着重大节日演出地戏的习俗。地戏是明朝的军傩,跳军傩不是娱人,而是军队出征的祭典,以振军威,恐吓敌人。地戏主角是忠臣义士,讲述报国杀敌英雄故事,演员头戴“脸子”,持戈扬戟,伴奏粗犷,跳跃拙朴,唱腔高亢,战争场面历历在目,演员由人而神,观者思绪飞扬远古空间。</p> <p class="ql-block"> 天龙学堂建于光绪33年,由清武举人陈日瞻创办。学堂是屯堡建筑的杰作,被称为贵州乡村小学校的精典建筑。有主搂、教学楼、图书搂、宿舍楼及伙房等,主要材料为石木。校门为石牌坊,气势典雅宏大。清进士陈延荣题匾“敬业乐群”,民国吴雅辉题书“合力之伟,近之教于乡,远之将福送全国”,于右任也曾为该校题字。学校为屯堡当地培养了大量人才,著名抗日烈士陈蕴瑜将军1912年毕业于该校。遗憾的是,特殊年代,天龙学堂许多名人手迹被毁,观之令人心痛。</p> <p class="ql-block"> 后记:记得多年前,南京的纸媒曾有文章说贵州省安顺市有一些村落还保留着许多明朝习俗,谓之为“明朝活化石”,引发了我想实地探访的念头。但繁事沉杂,直到2019年10月,我才得以自驾游的方式了此心愿(不过,本人拖延症严重,又过了两年多才把所拍照片整理出来)。</p><p class="ql-block"> 在屯堡两天时间里,听村民用“南京官话”讲屯军故事,看明代大袖长杉服饰的制作,观古朴的军傩,甚至还有据说是明初江南富豪沈万三后裔的居所遗存等等。这些,确实让我有时光穿越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军屯制源于西汉,后被历代延续,在明朝得到极大发展。天龙屯堡正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产物。清雍正时期,随着清朝政府“改土归流”的推行,这些已历时300多年的屯堡军户也就地转为民户,以新的身份开始新的生活,但很多古江南和军屯的习俗却延续下来,又是一个300年,直至今日。不过,再过300年呢? </p><p class="ql-block"> 在天龙屯堡,让我感慨的还有天龙小学,在100多年前的清光绪年代,屯堡人就创办了这样一所有相当规模,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学校来培养后人。我想,这应该是屯堡人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精神的最好体现。 </p><p class="ql-block"> 余味很杂,聊为后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