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八一   话军旅]   喀喇昆仑老兵的爱情故事

云蒸霞蔚

<p class="ql-block">作者:蒲霞</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地图的西北角,盘虬着用赫黄色勾勒的一条线,那就是巍峨雄伟的喀喇昆仑山。作为中印两国边界线的喀喇昆仑山,平均海拔4500米,屹立着我国万里边防线上最高的哨卡。它是世界屋脊的一部分,有“万山之祖”之称,犹如一道天然屏障,使中国和印度隔山相望,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里终年积雪,冰峰林立,气候恶劣,严重缺氧,地势险峻,荒无人烟,地质学家把这里划为永冻层,生物学家称这里是“生命禁区”。</p> <p class="ql-block">  就在这高耸入云的雪山上,常年驻扎着一支边防部队,他们为了祖国的安宁,为了祖国的每一寸领土不受侵犯,远离家乡和亲人,驻守在这寸草不生的冰岩峭壁,将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边防事业,甚至有很多年轻的生命在喀喇昆仑山戛然而止,长眠于这冰山雪海。</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蒲德生曾是一名边防军人,常年在喀喇昆仑山上守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喀喇昆仑山的哨卡大多高海拔、气候恶劣、缺氧严重,守防哨卡的官兵们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疾病。父亲一入伍,连续在风雪高原边防哨卡工作了四个年头,他得的高山缺氧症越来越严重,医生几次催父亲下山治疗,但是父亲想到自己身为排长,肩负重任,几次都婉言拒绝,他要以他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战士们,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哨卡就是母亲身上的一块肉,保卫祖国的每一寸领土,是我们每个战士的神圣职责。 </p><p class="ql-block"> 大雪封山,后方部队三次换防都没有成功,后方供应线中断,温泉哨卡成了与世隔绝的“雪海孤岛”,困难一个又一个地接踵而来。父亲响亮地提出“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的口号,带领全排官兵坚定信念,鼓舞斗志,战胜困难。</p> <p class="ql-block">  没柴烧,他们刨开冰雪,用骆驼刺来取暖,没粮吃,父亲带领战士们打牦牛、煮野羊肉充饥。由于经常吃没盐的肉,许多战士全身浮肿;有的战士执勤时,衣服被石棱和山峰撕成条,就用打来的动物皮毛缝制成皮衣、皮裤御寒。没有报纸,没有广播,没有亲人的信件,他们依旧精神饱满地站岗放哨,依旧唱起那首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只要歌声一起,疲劳寒冷饥饿都离他们远了,只有这歌声越来越嘹亮,压过风雪的怒吼,震荡在茫茫喀喇昆仑之巅。</p><p class="ql-block"> 第四次换防终于获得了成功。战友重逢,喜泪长流,知心话儿说不够,可是父亲因劳累过度,支撑不住,又一次昏倒了。医生张龙交在抢救时下了最后一道通牒:“必须马上下山治疗,否则将有生命危险。”父亲躺在行军床上被强行送往喀什陆军第十二医院抢救。</p> <p class="ql-block">  由于父亲在喀拉昆仑山坚持三年守防不下山,工作比较出色,经上级批准,荣立一次二等功。当那金光灿灿的军功章挂在父亲胸前的时候,父亲禁不住热泪盈眶,想起远在内地的老父,大雪封山,哨卡封闭,父亲得知自己父亲去世的噩耗,整整推迟了一年!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再艰苦、再恶劣的生存环境都没让父亲退缩过,再穷凶极恶的印军侵略者也没有让父亲胆寒过,父亲的热泪洒在“忠孝不能两全”的遗憾中!</p><p class="ql-block"> 住院期间,他始终没有忘记哨卡上生死与共的战友们,几次要求再上哨卡,团领导考虑到他还没有解决个人问题,甚至还没有顾得上谈对象,就给他下了道死命令,不解决个人问题,不许上山。</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这段住院治疗的日子里,早有一个小护士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他那英雄般的传奇故事,他那刚毅的性格。深深的打动了这位湘妹子,而他也对这位小护士,这位温柔善良的女性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p> <p class="ql-block">  强烈的高原紫外线和缺氧反应,病榻上的父亲脸色黝黑,嘴唇青紫干裂,渗出血丝,长期的营养不良,人消瘦地不成样子了,头发大把大把地脱落,不知母亲当时是出于同情还是对边防战士的仰慕,她爱上了这位被医生提前宣判死刑的病人。</p><p class="ql-block"> 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父亲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他们相爱了,开始筹划两个人未来的小家庭,但是中印边境的战火又无情的把他们分开了。</p><p class="ql-block"> 1962年10月,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东西两面发动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国事当头,家事推后。作为一名守护祖国西大门的边防战士,该换防的不换防,该休假的不休假,该复原的不复原,该结婚的只能推迟结婚。</p><p class="ql-block"> 父亲所在的通信营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开设电台,给指挥员与一线连队拉电话线,保障了作战中的通信联络通畅,这次反击作战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收复了被印军侵占的神圣国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很多战友在作战中表现突出并立功受奖。</p> <p class="ql-block">  1963年元月,父亲从前方凯旋而归,在团领导的关怀下。父亲与白衣天使的一世情缘终于拉开了序幕。结婚的房子是临时借的,两张单人床拼凑在一起,就是新房的鸳鸯床,单位发一本《毛泽东选集》就算新婚礼物,大家凑在一起吃几个喜糖就算是分享庆贺了。</p><p class="ql-block"> 结婚的第三天,父亲就上了山,而妈妈则搬进了集体宿舍。父亲结婚不到三天,又去了5243哨卡守防。5243在这里不是一组简单的数字组合,它表示一个哨卡的实际海拔高度,在5243哨卡,父亲一呆又是三年。在哨卡,只有大山为伍,风雪作伴,这里的生存环境比温泉哨卡还要恶劣,一年中有八个月的大雪封山期。这里没有树木,没有花草,周围几百公里没有人烟。这是一个用巨石高山冰雪砌成的世界,可是在战士眼里,这地方再穷再苦,也是祖国母亲的身上的一块肉。在那里,一个小小的感冒就可能引发致命的高原肺水肿或脑水肿。建卡以来,已经有数位官兵的忠骨埋在了哨卡上。</p> <p class="ql-block">  母亲这位20岁的湘妹子,柔弱中却有着不平凡女性的一种坚韧和执着。从他决定与父亲结为夫妻的第一天起,她就准备接受漫长的寂寞和等待。</p><p class="ql-block"> 军嫂听起来伟大光荣,可心中的艰难酸楚只有自己体会。当时的新疆边防交通不利,条件恶劣,大雪封山,哨卡就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边防军人几年回一次家都是常事。这就意味着,除了要忍受常年丈夫不在家的寂寞孤独之外,家庭的重担全部是军嫂一个人身上扛。父亲一上哨卡,几年回不了家,家里边的重担全部都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p> <p class="ql-block">  1966年元月的一天,父亲带领两个战士外出巡逻执行任务,出去的时候没下雪,回来的路上临近尼士楚达坂时,突然遇到了暴风雪,暴风雪铺天盖地,他们三个人像陀螺一样被风雪卷进了一个雪窝里,一时间迷失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三个人困在齐腰深的雪地里,饥饿寒冷让他们精疲力竭,可是生的渴望仍然让他们做出最后的拼搏,这里是喀喇昆仑山的冬天啊,在零下40多度的高寒地带,再困再累也是不能躺倒的,躺倒就有冻死的危险。</p> <p class="ql-block">  “不能躺下!”父亲命令自己和战友,瞌睡来了,就咬嘴唇、揪头发、掐腿,实在走不动了就爬,凭着夜空中的星星辨别方向,他们在雪地上一点一点向前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爬回营房去!”</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母亲腹中还未出生的小生命的召唤,父亲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爬也要爬回去,为了妻儿一定要活下去……</p> <p class="ql-block">  在暴风雪中,他们整整拼搏了三天三夜,没进一粒米,没喝一口水,吃的是雪原上唯一可吃的东西——冰雪!当他们爬到营房附近,营救部队找到他们的时候,三个人都已经处于半昏迷的状态。 </p><p class="ql-block"> 哨卡的医疗条件十分简陋,经过医生抢救,父亲的肺因为严重受寒形成终身难愈的慢阻肺,一口牙全部松动脱落,舌头浮肿消肿后,形成医学上无法治愈的舌裂,而且至此之后吃任何食物的味觉功能都比正常人低很多。战士尚存旺一条腿严重冻伤,战士刘小来胃出血,他们两个因为病情较重紧急送往山下抢救,父亲坚持继续留在5243哨卡守防。战士尚存望经过抢救,脱离了危险,但是一条腿终身残疾,战士刘小来因冻伤太重,抢救无效,不幸牺牲。</p> <p class="ql-block">  因为常年分居,他们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于结婚四年之后,那时父亲刚刚被提拔为通信连政治指导员。当看到别人的丈夫在妻子痛苦分娩时相伴在身边时,母亲只能一个人躺在产房里偷偷地哭泣。其实那天晚上,父亲也激动地彻夜未眠。</p><p class="ql-block"> 那天晚上,在5243哨卡,在连长陈练才的“煽动下”,全连战士们还特意为父亲开了一个庆祝会。陈连长在众战士的欢呼声中,为父母第一个的女儿起名叫“红英”。父亲也想家,也惦念山下的妻子和女儿,多想守护憔悴瘦弱的妻子,听听襁褓中的爱女“咯咯”的笑声,想着想着,眼泪也禁不住从眼里滚落,只能偷偷地在营房外面哭,更不能出声,怕传染守防的一百多名官兵,他们也想家呀!然后,吹吹山风,偷偷擦干泪水,回到营房继续坚守岗位!</p><p class="ql-block"> 父亲下山第一次看到他的宝贝女儿时,我大姐已经两岁了,光着小脚丫跑来跑去,叫他叔叔,就是不叫爸爸。父亲抱紧女儿,茄子一样、黑里透红的脸上忍不住两行热泪!</p> <p class="ql-block">  母亲生育我们三个子女时,父亲因为军务繁忙都没能在身边守候。没有给孩子洗过一次尿布,没有给孩子们喂过一次饭,做为丈夫和父亲,父亲真的是很不称职。他长年累月在昆仑山上守防,无法顾及家庭,家庭的重担几乎全部落在瘦弱的母亲身上。</p><p class="ql-block"> 妈妈这位白衣天使,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丈夫的边防事业和三个孩子。每每想到这些,父亲就感到无比内疚,他亏欠这个家庭的实在太多。因为常年劳累,母亲患上了很严重的风湿病。</p> <p class="ql-block">  直到1976年,父亲当上团政治委员后,在组织的关心下,将母亲调到团卫生所工作,这才彻底解决了父亲、母亲长达13年的两地分居生活。</p><p class="ql-block"> 1979年,父亲被送往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两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又被部队提拔为师级干部,在新疆阿克苏某部担任政治部主任。在党的培养和考验中,父亲从一个农家娃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师级领导干部,先后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四次。当然,这些军功章的一半有母亲多年无怨无悔的辛勤付出。</p> <p class="ql-block">  父母结婚以后,他就把他的工资全部交给母亲代理保管,他自己很节省,基本上不花钱,这一移交就是二十多年。</p><p class="ql-block"> “老病号”是父亲对母亲的爱称,母亲身体不好,一住院父亲就全程陪护,有时还带着母亲到外地去寻医问诊。</p><p class="ql-block"> 军人也有爱,钢铁也温柔,军人何尝没有儿女情长?使命与责任,让军人的爱情更显纯真与高尚。军人的爱情不是寸步不离的陪伴,是相濡以沫、共伴一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是军人对爱的追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是军人对爱的铿锵承诺。</p><p class="ql-block"> 父母的爱情就是那个年代的烙印,母亲是从湖南招兵入伍的湘妹子,父亲是甘肃籍的战士,天南地北,为了祖国的边防建设,将两颗年轻的心拴在了一起。听党的话,一心跟党走,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祖国的边防事业,共同的理想让他们的爱情崇高伟大、历久弥坚。没有花前月下,也没有海誓山盟。可是他们也相濡以沫地度过了大半辈子,如今父亲已经85岁高龄了,母亲也已经80高龄了,但这两个老党员依然相互鼓励相互扶持,为着共同的信念见证爱情的永恒。</p> <p class="ql-block">【鹧鸪天】</p><p class="ql-block">读蒲霞女士《父母的爱情故事》有感</p><p class="ql-block">郑 健</p><p class="ql-block"> 手握钢枪唱大风,高原雪域建殊功。</p><p class="ql-block">潇湘女子情唯守,甘陕男儿爱独钟。</p><p class="ql-block">人结伴,步随从。军婚一对立姿雄。</p><p class="ql-block">新容旧貌张张照,往事回眸立党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2/7/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