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上世纪70年代末,小岗村里到处是泥巴房子,全村20户人家112人,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小岗村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位于凤阳县城东部25千米处,距宁洛高速(G36)凤阳出口15千米。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沈浩精神起源地。</p> <p class="ql-block"> 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一纸土地承包契约书上按下了“分产到户”的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秘密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p><p class="ql-block"> 这份后来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大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出人意料的是竟十分灵验,第二年小岗村就实现了大丰收,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在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万里的强力主持下,小岗村的大包干经验一夜之间在安徽全境遍地推广。此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中国农村改革迅速蔓延全国,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一年,部分“大包干”带头人在茅草屋农舍前合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p> <p class="ql-block"> 1978年以前,已经实行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制度把全国农民牢牢地拴在土地上,“大锅饭”的弊端毕现无疑,农业效率的低下到了让农民无法生存的地步。小岗村像全国千千万万的村落一样只是安安静静坐落于安徽凤阳县的一个小村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一样守着祖辈留下的田地辛勤的劳作,不断的编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 不同的是小岗村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的安徽,从春季就出现了旱情,全省夏粮大减产。</p> <p class="ql-block"> 小岗村的农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逼到了包产到户的这一条路上。这年11月24日晚上,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严立华家的一间破草屋里,十八个衣衫老旧、面色饥黄的农民聚在一起,借助一盏昏暗的煤油灯,面对一张契约,一个个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p><p class="ql-block"> 注:当天会前,他们安排两个人村民步行至10余千米外的镇子上,购回煤油用于晚上聚会照明。</p> <p class="ql-block"> 凤阳花鼓戏</p> <p class="ql-block"> 40年来,特别是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小岗村发生了可喜变化,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