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夹漈松应為夹漈门的第一景观节点设计並加以维护,可观赏可拍照的景观平台设置,並立石碑文〈说明树名年代以及此处另二棵逝去的老油柏松等)以示后人对老树的敬畏和感恩情怀,</p> <p class="ql-block">郑樵在涵江区新县镇巩溪村夹漈山的夹漈草堂中写就巨作《通志》而一举成名,这座曾经千年万载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海拔最高峰只有662米,方圆6000多亩的大山,日日夜夜只听着风吹雨打,看着四季变更,寒来暑往,只可读云观天,世界不可复见。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后因郑樵而闻名遐迩、名扬四海。</p><p class="ql-block"> 夹漈草堂是郑樵先生著述之地,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太守钟离松为它题字写匾额叫“夹漈草堂”。郑樵先生曾经自己题写这样的文字:“斯堂也,本幽泉、怪石、长松、修竹、榛橡所丛会,与时风、夜雨、轻烟、浮云、飞禽、走兽、樵薪所往来之地。溪西移民于其间为堂涧,覆茅山以人居。斯人也,其斯之流也。顾其人家不富亦不贫,不显贵,无疾病,与尔属相周旋也”。为了保护好这座夹漈草堂尽绵薄之力,郑樵故乡一代又一代的平民百姓呵护着它,他们很多人大字不识一个,不知草堂为何用?更不知《通志》是干啥用的?有什么重大价值?然而他们却坚信郑樵(夹漈公)是好人,是读书人,是做学问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坚信保护草堂就是保护夹漈公,因而将郑樵从人变成神来供奉,几十年如一日住在草堂供养圣贤守护着心灵中那份信仰。谁家有什么事就去问郑樵的在天之灵,每逢郑樵生日和忌日,自发组织纪念活动,从不间断。当地形成一种祈平安拜妈祖、求知识学郑樵的习俗与信仰的传承一直至今。</p> <p class="ql-block">此门理应为夹漈门而草堂门另规划山上与夹漈草堂成为一个整体,但不能与草堂太近,应对修献圣地作规定的范围内,门则是圣地边沿。</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夹漈松是三百多年的油松柏,是夹漈里一方水士的风水树,应作镇里村上重点的古树名木保护为上</p> <p class="ql-block">家学渊源,一脉相承, 郑樵故宅,流芳千古, 夹漈草堂,著述圣地, 息心忘情,通博百科。 潜心治学,三十余载, 草堂遗稿,史学巨匠, 惟实维新,至诚致志 ,夹漈精神,传承至今, 鄭樵耕读,世代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