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邑影像(七)•嘉禾篇:禾仓嘉瑞

飞天红叶(刘开足)

嘉禾县地处郴州市西南部,古称“禾仓堡”,在历史长河中,曾隶属桂阳、临武等地,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始置为县,名曰嘉禾。虽然设县时间只有三百八十余年,但自远古时代起,嘉禾人民就在这片肥壤沃土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地少人多和特殊地域环境等因素造就了百姓勤劳质朴、坚韧执着的性格素养,萧克将军曾说:“嘉禾人是打铁的,也是铁打的!”,“打铁精神”既是过去也是现在嘉禾的重要文化符号。经过千秋岁月洗礼,嘉禾拥有根深叶茂的乡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貌,重耕崇文渊远流长,古村民居底蕴凝重,伴嫁歌舞独树一帜,锻造铸造声名远扬…。如今的嘉禾,沐浴在“春天”里不断发扬光大,锐意谱写新时代华章。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相传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教耕,以其地为禾仓。后置县,因名嘉禾。”近年,在县城九老峰农耕文化主题公园立神龙雕像以感念其教耕之德,惠及千秋万代。 九老峰山脚下有一洞穴,据说冬暖夏凉,长约里许,可容纳千人,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中有皇帝楼,上有金銮殿、金交椅、金鸡埘。相传,神农教耕于丙穴前禾仓堡,夜宿皇帝楼,后人为纪念神龙将山洞命名为丙穴又称神农洞,洞口“丙穴”题刻为清光绪年间嘉禾知县刘羲所撰。穴内清泉水量较大,流入县城,“丙穴瀑练”是嘉禾古八景之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嘉禾养育了为中国革命作出卓越贡献的开国儒将-肖克上将,将军故居位于嘉禾县泮头乡(现合并袁家镇)小街田村。 故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东南朝西北,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典建筑,俗称“大厅屋”。 跨入大门,右边是耳房,与左边厢房有一口天井相隔,过耳房即到正厅,正厅分上厅和下厅,两厅之间又有一天井相隔,厅两边有厢房12间,用木板隔开,萧克将军诞生于此。厅中立将军塑像。 ●千年古村晋屏镇雷公井,现保存完好古民居26栋,大部分建于明清时期,具有独特江南古民居特色。古村人杰地灵,重教兴学,人才辈出,肖克将军曾在此习武,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浴血罗霄》在古村拍摄取景。 村中的“德晖第”久负盛名,现在开设民宿和茶室吸引了不少寻古探幽的游客。 古民居仍然保留古色古香的神韵。 古村青砖黛瓦,浑然一体,石板巷道,曲径通幽,村中新设应公堂、教耕堂、伴嫁堂、红军堂、尚武堂、尝新堂,古村古宅焕发了新的活力。 这种低矮宽阔的煤火灶,过去在嘉禾农村普遍使用,靠墙两边放木板长凳,在灶上支起桌面便是品茶酌酒,享受亲朋好友围炉夜话的温馨。 房屋外墙转角石石刻简朴而不失精致。 ●一座天然大石桥横跨钟水(下游桂阳境内叫舂陵江),又称“禹迹龙门”,是嘉禾古八景之一,旁边就是石桥镇仙江古村。 古村临钟水河而建,大树下、青石边是古渡口。 古渡口完好保留,只是没有了南来北往的商船。 村口矗立古八角亭,建于清代,是仙江古村的标志。仙江村是本地作家古华(原名罗鸿玉)创作著名小说《芙蓉镇》的原型地之一。 1986年,谢晋导演拍摄同名电影时,将地点选在了湘西王村,使仙江村错过了一次绝好扬名发展的机会。还好,2015年,根据本土作家郭照光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芙蓉渡》在此拍摄。 村中古戏台和拍摄电影时的布景点保存完好, 古村古民居众多,走在九曲古巷光滑的石板路上怀旧情怀油然而生,纷纷细雨中氛围会更浓。 古风古韵犹存,在迷路式的转悠中,感受到寂静和安逸,也有丝丝荒凉。 古宅已经少有人居住,由于年久失修不少房屋已经破损坍塌。 村中人并不习惯陌生人对他们的关注,说明来此访古的游客并不多。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嘉禾是民歌之乡,伴嫁歌更以其独特个性和风格名扬四海,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歌界有“北有兰花花,南有伴嫁歌”之说,历史悠久,曲目繁多,且是女人间的口口相传,具有极其丰富的表演形式和别具一格的表演程式,“歌女”们张口就来,曲调优美。 唱罢“安席歌”过后就是“射歌(拉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把盏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香火舞》</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卖酒酒》</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骂媒》</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骂媒》</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骂媒》</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耍歌《十看姐的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哭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县城南门口有一个由来已久的墟场(集市),叫丰和墟,逢阳历三、六、九赶墟。 每逢赶墟日,墟场内人头攒动,非常热闹,从肉类蔬菜到生活日用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在一旁卖竹器的老头忙里偷闲看起了农业资料。 墟场上有几个理发摊点,条件简陋但价格便宜,老人孩子在赶墟日来理发的不少,其实,不是必须要到这里来理发,放不下的就是一种情结吧。 毗邻墟场的老县城南正街上古老青石板路磨得溜光,商贩在狭窄的街道两旁摆摊销售日用商品,人流如织,商业气息浓厚。 “无所不能”卖狗皮膏药人士也夹杂期间有如守株待兔。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嘉禾有“锻造之乡”的美誉。锻造,俗称打铁,打铁是原始锻造工艺,将铁坯反复加热经过千锤百炼得到想要的器物,看似简单学来不易。在普遍使用机械作业的今天,塘村镇西边山村周石盛仍然坚持手工打制铁器。 人们说打铁是男人的事业,周石盛则在自家开设夫妻店,一家传统手工作坊,妻子当下手抡大锤,这种指哪打哪力度适中的功夫不光是力气活。 打制的半成品刀具堆满一地,接下来就是打磨抛光。 挂在墙上用作展示的农村各类常用铁器。 周石盛的大儿子年纪尚小,学着大人的样子摆弄起来有板有眼,或许不久的将来又是一个有名气的周铁匠。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嘉禾是“江南铸都”,铸造是嘉禾又一红火产业,已有两百余年历史。工人师傅正在制作大型铸件模具,作铸型准备,模具优劣直接影响铸件质量。 另一小型铸件铸模生产车间,利用砂作为铸模材料,俗称翻砂。 早上,工人们趁熔炉未冷却正在清理废渣,为晚上生产作准备。 铸造是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近年,嘉禾县兴建多个铸造产业园,推广先进生产工艺,节能环保有了很大提升。自熔炼炉煤改电后,铸造厂利用电价差晚上进行生产。 大型铸件正在浇铸,铁花飞舞,场面震撼。 工人师傅操作有条不紊、娴熟到位。 铸件浇铸必须一次成型,否则就成了废品。 熔化后的“铁水”呈现出红橙黄白色,是一种别样的美。 小型铸件由工人用“小勺”浇铸,在高温环境下不紧不慢操作需要练就恰到好处的技术。 铸件浇铸冷却取出后进行清除表面异物、切除浇冒口、铲磨毛刺和披缝等后处理。 精密铸件需要上机床加工再电镀处理。当今,嘉禾的铸造业着力提档升级、做大做强,一些厂已经用上了数控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