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年小麦成熟的时节,我都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说句实在话,这种冲动实在算不上丰收的喜悦,只是眼前的景象勾起了往日的回忆而已,特别是今天又在美友那儿看到了那种深刻在骨子上的镰刀、石磙、打卖场还有打卖场上高耸的麦秸垛,好多模糊的往事一下子就在眼前清晰起来……</p><p class="ql-block"> 镰刀的声响绝对是一道磨灭不去的记忆,那个时候大家还不知道收割机是个啥玩意儿,家里能用的工具只有镰刀和排车,关乎一家人一年的口粮,谁都不敢怠慢,一进六月,大人们睡觉都不安稳了,怕下雨,怕刮风,更怕连阴雨,如果遇上雷雨冰雹那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大家见面就没有第二个话题,全和麦收有关,一过芒种节气就再也坐不住了,一家老小,只要能动就没有例外。</p><p class="ql-block"> 割麦要趁早,最好是天亮之前就开始,一则是刚刚休息了一夜,力足神清,再者说气温也不高,正是一天里最舒服的时候,只听得到处都是镰刀的“嚓嚓”脆响,悦耳得很;但一到正午或者是傍晚时分就另当别论了,那种“噼里啪啦”的声音绝对就是一种煎熬 ,干了一大晌,气力早已耗尽,镰刀也炖得像个木头片子,别说是人了,就连麦秆子都受不了,镰刀搭在麦秆子上面,那种生生扯断的痛苦想一想就会让人瑟瑟发抖,特别是看到村里袅袅升腾的炊烟,还有耳边狗儿们兴奋地叫声,肚子就会愈发的响起来,你想呀,家里绕在主人身前身后撒欢儿的狗儿该会是多么快乐呀!</p><p class="ql-block"> 麦子割完捆好就要赶紧用地排车拉到村头的打麦场上去,否则遇到风遇到雨就有大麻烦了,要么连夜拉走,要么赶紧垛在麦田里,不论哪一种办法都是加班的活,连轴转谁能受得了,不过这种罪谁又没受过?有时候刚刚回到家里就得赶紧跑回田里,轰隆隆的雷声就是集结号,不去?没人有这么大的心胸。还是趁着好天拉回去安心。别看我年龄不大,长得瘦瘦弱弱,但母亲还是硬着心肠让我单独拉一辆车子,父亲不在家,她也没办法,现在想起来,我除了心疼还是心疼,可那个时候所能帮助她的只有完成母亲所交给的任务了。母亲帮着把山一样的地排车送到路上,就任由我挣扎了,记得有一次,我拉着排车就睡着了,直到连人带车翻进沟里,所幸我没事儿,地排车也没事儿,邻居们帮着把车子抬上来,再把一车小麦重新装上,既然人没事儿,继续拉就是了……</p><p class="ql-block"> 拉麦的故事我还记得一个,那时候都已参加了工作,也二十多岁的年龄了,帮父母收完麦子还要到岳父家帮忙,岳父家在鱼台,麦收时间比金乡晚十天左右,正好赶得上,水田的麦收更麻烦 ,车子进不去,只好一抱又一抱把所有的麦子全部抱到地头上,那儿的田间小路也不像我们这儿,只有一米多宽,比地排车宽不了多少,中间杂草没膝,两边就是深深的车辙了,拉车不容易,装车也是个力气活儿,地排车和麦个儿中间还有一条一米多宽的水沟呢,沟里有水,沟上一根小腿粗细的木头就是所谓的“桥”了,岳父家里二十多亩地,最远的离家足有五里路,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伸直了腿拉吧,谁知道这一拉就是十多年,现在想起来还常常唏嘘不已呢,但这种经历何尝不是我人生的财富呢?和妻子同甘共苦了三十多年,每一次的风雨兼程都早已成为我们一生珍藏的财富了。</p><p class="ql-block"> 打场的时候,我们小孩子的活就不多了,但绝对也闲不着,大人们趁着天明安装好脱粒机,然后就是一家人彻夜不眠的辛苦了,当然也有赶在白天的时候,但在我的印象中,我家的活却全在夜里了,麦子家家有,脱粒机却少得可怜,十几二十几家有一台就不错了,只好大体按照进场的顺序依次进行,只要排序到了就不分白天黑夜,当然了,也没谁计较黑白,干完活才是最重要的。我的工作就是帮忙把麦秆子垛起来,一开始还好说,大人们帮着打好底子,但后来就是自己的活了,大人只管把麦秸扔到垛顶,我则要把所有扔上来的麦秸一层层铺开、踩实,几亩地的麦秸,一直要铺到天上去呢,可不像一般人眼里的简单呢,这种活儿关键就是把周边踩结实,踩不结实就容易脱落,麦秸垛也就坍塌了,也不能收顶太快,否则,一会儿就封了顶,囤不得多少货,收得太慢也不行,顶子不够尖不够滑就经不得雨,一旦漏了水,就失去了意义,这一垛草既是牛儿羊儿一冬的的口粮,还是家里一年的柴呢。等所有的麦秸都上了垛,我就要从垛顶滑下来,那个时候才是真正快乐的时候呢,在上面困了一个晚上,腾云驾雾一般“嗖”的一下子就到了地面,我如释重负一般地哈哈大笑,大人们也如释重负一般地哈哈大笑……现在想一想,即便是现在年轻人喜爱的冲浪运动恐怕也不如“滑垛”刺激吧。</p><p class="ql-block"> 司马中心小学西北角也有一个麦秸垛,那一年,我已经搬家到了司马中学,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儿子上幼儿园,两个人上课时间一致,但放学时间却相差半小时,可把我们两口子愁个不轻,先送回家一个吧,骑个小自行车肯定来不及,不送一趟吧,又没有地方可等,特别是到了冬天更是难熬,后来我就发现了这个麦秸垛,它就在中心小学的大门东边,向阳的地方不知还被谁掏了一个大洞,我带着女儿钻进去一点儿也不挤,说出来也许您不信,即使外面寒风呼啸,这儿也温暖如春呢,曾记得,好多次女儿都在这儿补一个好觉呢。现在的孩子,大约再也没有了如此幸福的享受了吧。</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我的孩子们也早已长大成人,这些年,虽然我一直就住在乡下,每一年的麦收也都在眼前真实地上演着,但麦收这个词却好像离我越来越远了,割麦子有收割机,拉麦子……呵呵,哪里还有什么拉麦子?轰隆隆的机器一过,麦子,麦子让人家拉走了,麦秆子,麦秆子撒到地里了,拿到手里的只是一二十张花花绿绿的小纸片子而已,轻飘飘的,一点也没有过日子的踏实感,要说好处嘛,不用出力流汗了倒是真的,但是你能说不出力不流汗就是一件好事?至于省下来的时间,谁知道它们又跑到哪里去了?</p><p class="ql-block"> 比一比,我还是更怀念之前,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一块儿播种希望,一块儿收获幸福,一块儿出力流汗,我总觉得这样才是真实的生活,您说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