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明天,就是我们国家的高考,超千万的莘莘学子将奔赴考场,通过高考改变自己,选择职业,实现服务社会和报效祖国的人生理想。预祝全体考生旗开战胜,考上心仪的大学。</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来谈一下古代高考一科举制度。</p><p class="ql-block"> 汉代以前,基本实行贵族世袭制。到汉武帝时,实行"举孝全",推举少数有才德的人做官。但这是特例,广大下层平民都排除在统治管理权力之外。</p><p class="ql-block"> 至到隋朝隋炀帝时,公元606年,礼部特设进士科,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把出身寒门有才能的学子纳入统治阶层,作为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新成员。从此"上京赶考,夺取功名"成为广大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所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范进中举喜及而泣,泣及而疯了。这是当时读书人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唐朝时正式确立科举选拔人才,废除世袭制。宋,明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考试内容也相对固定。"四书"和"五经″必考。"四书"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指《诗》,《书》,《易》《礼》,《春秋》。</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南宋的江南贡院是当时南方最大的科举考场,走出了980位状元。</p><p class="ql-block"> 科举考试分童子试,乡试,会试,院试,殿试。参加"童子试"是取得读书人身份,童子试通过了才算是读书人,这就是我们嘴中常说的"秀才"。没有通过秀才考试,无论年纪大小都叫"贡生"。</p><p class="ql-block"> 我们常说连中"三元″。指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p><p class="ql-block"> 殿试是科举的最高级,由皇帝亲自监考。殿试录取分一,二,三等。通常把第一等中的第一名由皇帝钦定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其余一等录取者为进士。赐封二等录取者为进士出身,三等录取者为进士及弟。</p><p class="ql-block"> 实行科举考试的制度后,大量有才能的读书人,成为了统治阶层的一员,报效国家,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至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王朝垮了,科举考试制度才废除。</p><p class="ql-block"> 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影响深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