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高考语文的大幕已然落下。</p><p class="ql-block"> 先看全国乙卷作文:</p> <p class="ql-block"> 图片系截频</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两周,带领学生分析并学习了去年各地高考试卷的作文题及满分作文。对2018年、2019年的高考作文也有个别分析。得出了这样几个不成熟的结论:</p><p class="ql-block"> 1.去年各地高考基本以人生理想为生发点;</p><p class="ql-block"> 2.体育、劳动、文化、得育、科技等在近几年高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美育却没有直接体现;</p><p class="ql-block"> 3.青年之于国家必须体现,如青春、奋斗、拼搏、责任、担当、创新、家国情怀等,这一切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p class="ql-block">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多方面的启示:文化自信、科技创新、团结、拼搏、奋斗、挑战、责任担当、个体群体与国家、一起向未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等。我最初经过筛选考虑,在这些立意中,有些立意较为好写,有些立意又在近几年高考中有直接体现。所以,由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再由俄乌战争,又想到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十六字箴言,最终认为2022年高考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可能性大一些。</p><p class="ql-block"> 6月1号,我想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个世界性的话题,而当下,是要树立青年的家国情怀,要树立青年对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意识。所以,在6月2号,我明确对学生说:“直接考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可能性小,如果真要体现,也可能是文章主体段落的第三部分体现,而且这篇文章还应该是层进式,由个人写到国家,再写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p><p class="ql-block"> 我对“乡村振兴”也有些想法。原因有四:一是有感于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二是《山海情》。三是本学期所做的有关文学类文本的题中,有两篇以老一辈人的守望与坚守为根基,表达对乡村未来的担忧,呼吁青年回归乡土,建设乡村;有一篇以采访的形式展现了扶贫干部的无私奉献与默默耕耘,并最终带领当地百姓建设了美丽乡村的光荣事迹;还有一篇,在文中写到了乡村建设的成就。四是实用类文本当中也有体现。综合这些,我最初认为,有考“乡村振兴”的可能。</p><p class="ql-block"> 也是在6月1号,与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一样,我想:“乡村振兴”不够“大”(想法不成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比起“乡村振兴”更“大”。当然,乡村振兴了,自然对民族复兴添砖加瓦了,这是肯定的。但,还是认为,即便是体现,也是文章局部体现,不会是立意的中心。这一点,在6月2号,也对学生做了解释。</p><p class="ql-block"> 6月5号下午,在抖音上翻看有关神州十四号发射升空的新闻时,看到一个名为“好人大哥”的发布者读的一篇《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的文章的视频时,很感慨:满满的“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家国情怀!发布者读得几度哽咽,我当时想赶紧下载下来转发给学生,但作者不允许下载。</p><p class="ql-block"> 6月6号晚饭后,我再一次找到这个视频,发布者读一句,我按暂停,在电脑上打一句,如此反复,我选择性地打了百分之六七十的内容,发给了学生,并注明:仅供参考!仅供参考!整理内容如下:</p><ol><li><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6月5日,神舟十四号成功发射,三位宇航员将完成在轨六个月的艰巨任务,这次任务承上启下,意义重大。</b></li><li><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刘洋说:“航天员也是人,但是,为了祖国的荣耀,一切牺牲都不足为奇。”《西游记》中有人问孙悟空:“大圣上天,意欲何为?”孙悟空答:“踏南天,碎凌霄!”又有人问:“若一去不返呢?”孙悟空答:“那便一去不返!”的确,在刘洋看来,每一位航天员都有孙悟空般一去不复返的大无畏精神。刘洋最早的梦想是开公交车,随着年龄的长大,她又想当医生、做律师,她的梦想是随着祖国的成长一起长大的,而今天,她的梦想变成了“心怀山海,眼有星辰”,让中国女性的脚步留在太空之上,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b></li><li><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神州十四号的蔡旭哲在三人乘组中年龄最大,而他却是第一次登天的新人。我们为高考准备了十二年,而他为今天的一飞冲天也准备了十二年。“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苦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新时代青年理应勇于拼搏,迎难而上。</b></li><li><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两千三百多年前,屈原就发出了“九天之际,安放安属”的“天问”,而今天神州十四号的飞船,在端午假日乘风升空,而不久,带着屈原梦想的“问天舱”也要升空了。中国航天人用一个个航天器,和古人跨越千年,在太空中把酒言欢。这是怎样的浪漫,何等的荣耀!</b></li><li><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 祖国终将选择忠于祖国的人,祖国终将铭记奉献于祖国的人。一个富强的国家,不会辜负每一个为国拼搏者的奉献,一个最好的时代,更会成就每一个努力者的梦想。作为新时代青年,理应(此处点题,看立意中心)</b></li></ol><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u> 以上文字适用主题:责任担当;最好的时代;创新能力、科技强大;梦想奋斗;和祖国一起成长;报国爱国;我给太空里的航天员写封信;从仰望星空到俯瞰大地;家国情怀</u></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b><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之后,给学生发了一篇并列式议论文的范文与总分总议论文的个别经典词语供参考形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6月7号下午,看到了有关乙卷的参考立意。</p> <p class="ql-block"> 图片系截频</p> <p class="ql-block"> 参考立意是满满的“科技感”啊!6号那几段文字完全可以转化运用,不仅能体现追求卓越的信念,还能体现我国科技的强大与进步,更能体现充满责任担当意识的家国情怀。从上图参考立意来看,可以从体育、科技、追求卓越、肩负时代使命等四个角度立意,但共同点是,青年必须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角度深入思考。</p><p class="ql-block"> 这次乙卷作文,若是在平常,是万万不敢但从科技的角度来论述的,只能作为中心立意“追求卓越”的一个分论点去进行论述论证。结合材料、任务来看,题目中体现体育、跨越或卓越、国家等相关的关键词较为全面,而且,从怎么样的角度进行论述论证比较好发挥。单从体育或科技方面去展开论述论证,都显得片面。而且,作文的切入点应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之间的巨大跨越。</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乙卷作文应明确:新时代青年,应肩负时代使命,追求卓越,敢于拼搏,不断进取,应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胸怀大境界,应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与学生简单了解了《人世间》,并欣赏了一篇美文,果然在天津卷中考到了“烟火气”。给学生提到了美育,甲卷中虽未直接考美育,但有美育的影子。至于甲卷中提到的《红楼梦》,我在听完高一有关《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讲座时对学生提到了,也播放了相关视频。能关联到,让我这个“年轻人”心有高兴!对于作文,还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本文不再详谈,待他日。</p><p class="ql-block"> 今年乙卷文学类文本考查到了散文。考虑到连着三四年未考散文,又考虑到散文的抒情性很强,适合时代表情达意的需要,我给学生讲到今年考散文的可能性很大。</p><p class="ql-block"> 对于诗歌鉴赏,很遗憾,当时觉得今年会考对两首诗的比较,但是没有明确提出来。</p><p class="ql-block"> 乙卷文言文由对文化常识的考查转为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语用题越来越重基础能力。语用题的三个客观题全部转化为主观题,实在是出其不意,但又在情理之中。给学生讲到,新高考临近,所以这两年的考题,尤其是语用题,无论是题型还是难度,都逐渐会向新高考方面靠近,必须做好心理准备。你看北京卷、天津卷,既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又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无论是两年前的全国卷2,还是这两年的全国乙卷,很长时间以来,都是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语文某些方面基础知识的掌握的。客观题本身具有选择性,即便读不懂,也有概率,而主观题,尤其是成语、病句改错,你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了。(想法不成熟)当然,个人感觉,考生应考,出入不大,再不详谈。</p><p class="ql-block">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万变不离核心,夯实基础知识,增加阅读量,紧跟时代潮流,打开眼界,与新时代同频共振,与祖国共担风雨,以不变应万变,这才是最为重要的。</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