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最爱隆恩寺

行走的骆驼

<p class="ql-block"> 冯玉祥最爱隆恩寺</p><p class="ql-block"> 隆恩寺地处偏僻,生活艰苦,到民国时期,来上坟的王爷家族成员也很少了,官方军政人员更不会来光顾了。而爱国将领冯玉祥与隆恩寺的不解之缘却成了流传至今的一段佳话。</p><p class="ql-block"> 将军来隆恩寺,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当时。他还只是左路补备军的一个营长。那年正月的北京兵变后,他带着新招募的一营新兵驻守三家店的陆军军械局。在繁忙的新兵训练中,他总要抽出时间到周围村庄或散步消遣,或到农民家里访贫问苦。在他的自传《我的生活》中,回忆了最初来隆恩寺的印象:“三家店西北六七里,有一个坟园,这地方为我最喜爱,至今还留给我很深刻的印象。那是一个大坟园,连着高山,一片丛林古木。那种树都是白裸松,高达五六丈,每株都是六七个人抱不过来。入门后,两旁耸立着石人石马,都是明朝人的衣装。墓碑上也写着大明等字样。后来,清朝人把大明的明字截去,换成大清等字样,但石人石马的衣装却没换过来”。由此可以看出将军对隆恩寺的印象之深和难忘的留恋之情。以后,只要他身在北京,都忘不了到隆恩寺来看看。他叙述中的“白裸松”就是白皮松, 至于为什么将其叫做“白裸松”,可能因为松树在植物分类上属“裸子植物”,将军可能是以此将这种给他印象极深的树与其它松树相区别吧。 </p><p class="ql-block"> 那次在三家店驻防半年,就奉命到平则门火药局驻防,一年后又回到三家店。在以后的戎马生涯中,他因种种原因于1917年、1924年和1928年以养病为名在村东的慈善寺隐居。 他的一个番号为146团的部队曾驻防隆恩寺。依照他一贯的治军原则,不扰民、不住民房,全部驻扎在新宫。军人每天出操练兵,歌声嘹亮。在南门洞顶上竖一旗杆,每天早上奏乐升旗。得闲的时候,他经常到处走走看看,与村民谈天说地。一次,在山上散步,碰到了正在放牛的赵永才,聊得特别投机。自此,他经常到“山旁儿”找赵永才聊天,时间久了,逐渐成为莫逆并以兄弟相称。将军比赵永才小三岁,呼其为大哥。赵永才也告诉孩子:这是你扛枪的叔。他体恤百姓疾苦,养成了从不在老乡家吃饭的习惯,但在赵永才家却成了例外,经常去找赵永才喝酒。他一袭粗布衣褂,从不带卫兵,只身从天泰山下来,经潭峪、河涧,翻过秀府村后的小山,就到了“山旁儿”。那时赵家很穷,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根本就没什么菜。开始赵永才还说,你不早告诉一声,好菜刚吃完。其实家中困窘的很,以此遮掩罢了,后来也就没有这种客套了。好在将军豪爽得很,也不介意,从怀里掏出酒瓶,两人窝头、贴饼子,切盘咸菜就酒,直到大醉方归。每逢青黄不接的时候,他还会提来几斤米面,进门就往地上一扔,在赵家看来,那可是十分金贵的东西了。到了秋天,将军最喜欢吃刚刚摘下的窝瓜和豆角。盛上一碗,边吃边喝。有时,还提上一兜儿带回庙里去吃。由于“山旁儿”隔着东沟与村里相望,非常僻静,每次来村里人都不知道,以至于他与赵家的这种关系,村里人知道的并不多。据说,有一件事让赵永才懊悔了一辈子。那是他第一次到天泰山去看冯玉祥,为体面些,向人借了套长袍马褂。结果让冯玉祥大骂了一顿。他走后,将军就写了“勤俭为宝真吃苦”,并让人将其刻在山崖上。那摩崖石刻也就成了天泰山的一景。</p><p class="ql-block"> 由于对隆恩寺的印象好,与村民建立了亲密关系,村里的好几个人在他的部队里当了兵。赵连祥在其很著名的骑兵连当马夫,朴瑞祥是通讯兵。后来,朴瑞祥的大名反而没人叫了,乡亲们都管它叫“大兵”。上世纪70年代,“大兵”在村里蔬菜队的秧畦值夜班,因煤气中毒去世了。据说,冯玉祥的部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很少有违犯军纪的。对临阵脱逃的士兵也不枪毙,只是当众割去一只耳朵,降级留用,以儆效尤。卢沟桥事变后,他的老部下宋哲元的29军,就有一支部队撤防在隆恩寺。在庙门口往北,“祖太王坟”西墙外的空地上搭满了帐篷。在红栅栏临街的大墙上,用白灰抹了八个直径两米多的大圆盘,写着“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巨大黑字,这八个大字直到解放后仍然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冯玉祥自传《我的生活》封面</p> <p class="ql-block">冯玉祥自传《我的生活》封面</p> <p class="ql-block">冯玉祥将军在天泰山慈善寺中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冯玉祥将军在天泰山慈善寺“勤俭为宝真吃苦”的摩崖石刻</p> <p class="ql-block">村民李淑清绘制的隆恩寺南门洞的复原图</p> <p class="ql-block">隆恩寺背靠的荐福山风光</p> <p class="ql-block">隆恩寺后面的“中峰庵”门前的两株古柏</p> <p class="ql-block">冯玉祥将军文中提到的“白裸松”。</p> <p class="ql-block">现在隆恩寺小山上的李四光发现冰川擦痕原址上的“李四光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冯玉祥在《我的生活》中提及的身着大明服饰的隆恩寺将军石雕,后摆列在绕余敏亲王陵寝前甬道两侧,现存东北抚顺元帅林。</p> <p class="ql-block">石狮子</p> <p class="ql-block">石兽</p> <p class="ql-block">石骆驼</p> <p class="ql-block">石雕“火龙珠”</p> <p class="ql-block">龙形浮雕</p> <p class="ql-block">绕余敏亲王陵寝、“祖太王”前的石雕牌坊。</p> <p class="ql-block">当年隆恩寺内的面山搂</p> <p class="ql-block">当年隆恩寺周围建有的碉楼</p> <p class="ql-block">绕余敏亲王墓道上的石雕(照片摄于1926年)</p> <p class="ql-block">“原“新宫”内现存活的三人合抱的白皮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