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挖掘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继续把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湖南烈士公园烈士纪念塔,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始建于1957年11月,1959年9月竣工。同年,毛主席亲笔题写了“湖南烈士公园纪念碑”。</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纪念塔内陈列着90余位烈士的遗像和近10万湖南革命先烈的名录,其中就有一位名叫罗哲的革命烈士。</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长沙识字岭骄阳公园内,立有罗哲烈士的生平简介,这是他最后牺牲的地方。</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罗哲(1902-1928),原名罗毅红,字以恒,湖南湘潭(今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省农民协会组织干事、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全国农民协会筹委会秘书、湘潭县委组织部长、湘潭县工委书记等职,是有记载的毛主席革命生涯的第一任秘书。1928年,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为:罗哲烈士画像。</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02年9月16日,罗哲出生在今高塘社区一户普通农家。1918年,他从湘潭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长沙楚怡高等工业学校。在校期间,他成长为学生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由此得到了毛泽东的赏识。1922年秋,罗哲考入北京俄文政法学校。作为学生代表,他积极参加“五卅运动”,在“三·一八”请愿活动中腿部中弹受伤。</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6年5月至9月,毛泽东任所长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在广州举办。罗哲在北京治好腿伤后来到广州,担任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并由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为: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6年12月,毛泽东从上海来到武汉。他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土地委员会委员等职。他用亲自在农村考察所得的事实,在这里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办了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筹备成立并领导了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使蓬勃发展的农民运动有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参加了农民问题讨论会和土地问题讨论会,制定了关于农民革命的方针和政策;还参加了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革命发展的方针和政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为:武昌红巷13号——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泽东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在1927年7月4日中共中央常委扩大会上,他提出保存武力,主张上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八七会议”上,他批判了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在统一战线、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问题上的错误,提出:“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著名论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泽东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的这段时期,以农讲所名义租住在都府堤41号民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为:位于湖北武汉都府堤41号的毛泽东同志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7年2月,为了更好地从事革命斗争,在党的安排下,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与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及杨母来到武汉,也住在都府堤41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及时应对武汉随时可能发生的事变,罗哲搬到毛泽东在武昌都府堤41号的寓所居住,常与毛泽东、彭湃等在一起探讨革命的前途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住房展柜中陈列有一口木箱,箱子长61厘米,宽36.5厘米,高17厘米,用铁皮包角,内衬为白底蓝格子的夏布,它见证了罗哲短暂光辉的一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罗哲和夫人曹云芳结婚后,这口木箱一直伴随着他们。1927年在都府堤居住时,这口箱子用来存放他们的衣服等用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罗哲牺牲后,这口箱子一直由曹云芳保存。1967年,她得知武昌都府堤41号复原,便将它捐赠给武昌农讲所旧址纪念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7年5月,马日事变发生,湖南局势紧张,罗哲受毛泽东安排前往长沙展开地下工作,他的妻子曹云芳则留了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罗哲返湘后,毛泽东和杨开慧很关心曹云芳的生活,经常来看望她,帮助解决她生活中的困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罗哲到长沙后,给毛泽东写信汇报湖南方面的情况,并附上一封给曹云芳的信请毛泽东转交。他嘱咐曹云芳“尤其是要认真学习”“尤其是不要多吃辣椒”,毛泽东风趣地称曹云芳为“尤其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7年7月,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武汉局势异常严峻,毛泽东夫妇和曹云芳乘火车到长沙,与罗哲会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8月,罗哲、曹云芳夫妇奉命回家乡湘潭组织秋收起义,罗哲任湘潭县委组织部长,常奔走于湘潭县各地,联络同志,恢复党的组织,发展革命武装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28年7月25日,因叛徒出卖,罗哲夫妇不幸被捕。9月11日,罗哲在长沙浏阳门外英勇就义,年仅26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怀有身孕的曹云芳虽免遭杀害,但仍被关押在长沙陆军监狱。党组织费尽周折将她救出,后来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罗哲牺牲后,曹云芳辗转多地坚持斗争,与毛泽东、杨开慧也失去了联系。后来,她结识了中共地下工作者梅润华,两人最终结成革命伴侣定居贵阳,并有了儿子梅昆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6年7月8日,为甄别身份,曹云芳专门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很快,毛主席就给曹云芳回了一封亲笔信,同时寄去的还有为罗哲修坟的300元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6年8月11日,毛主席给曹云芳的回信。内容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云芳同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七月八日的信收到,甚慰。罗哲同志英勇牺牲,早就听到一些消息。一九四五年在重庆的时候,见到张维兄,曾打听你们的下落,他只告知你姐姐王夫人已故,你的情形他不知道。现知你(续下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仍健在,并有两个女儿,能继承罗哲遗志,我很高兴。</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罗哲为党艰苦工作,我可作证,当时没有别的证件。</b><span style="font-size:22px;">恤金由谁领的问题,应由当地政府去作决定,如果决定给继子,不给女儿,也就算了,不必为此去争论(续下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接上页)坟墓可由家属修理。现寄上三百元,请你斟量处理。今后如果还有困难,可以告我设法。你见过的两个孩子,一个在战争中牺牲了,一个也已病废。你们在贵阳工作有成绩,向你们致贺。顺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康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泽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五六年八月十一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时间已过去了整整28年,毛主席仍记着曾一同战斗过的战友,字里行间饱含着深情厚谊。他在信中写道:“罗哲为党艰苦工作,我可作证,当时没有别的证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封信收录在《毛泽东书信选集》第512-513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58年6月,曹云芳受邀来到北京,她带着两个外孙女受到了毛主席的热情接待。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主席在曹云芳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亲笔题写了“罗哲烈士之墓”,还为曹云芳题写了“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勉励她继承先烈遗志,为国家建设作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0年9月22日,曹云芳带着儿子梅昆生再次来到北京,毛主席十分开心,当天派秘书前去迎接,并从工资中拿出300元钱给他们购置了新衣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次,曹云芳和儿子在北京居住了45天,主席邀请母子俩一起吃饭、聊家常,并安排他们参观了北京十大建筑和附近的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主席还邀请曹云芳和梅昆生参加天安门国庆观礼,又在怀仁堂观看了缅甸艺术团访问中国的演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图为:1960年10月8日,毛主席与曹云芳(右)、梅昆生(左)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1年,受曹云芳和家人的委托,在湘潭市人民委员会资助下,罗哲烈士墓在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镇修建完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2年1月,曹云芳来到株洲,在株洲市人民委员会的帮助下,重新修葺烈士墓,改立祁阳石墓碑,镌刻有毛主席亲笔题写的“罗哲烈士之墓”六个大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罗哲烈士墓,1995年4月公布为株洲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罗哲烈士没有照片存世。2019年,湖湘文化志愿者协会画家伍三平女士通过多方寻访,数易其稿,历时9年画出了罗哲烈士的肖像。</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1年7月2日,她将画像赠予罗哲烈士的外孙女谭清华女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一种感动穿越时空,有一种记忆历久弥新。新中国诞生和发展的历程,是无数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矢志拼搏奋斗的历程。他们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凝聚成的红色精神是新时代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砥砺奋进的宝贵精神财富。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岁月如歌,烈士不朽。新中国成立的史诗如江河一般滔滔不绝,书写这篇史诗的就是一批又一批有着钢铁般信仰的共产党人,用担当和奉献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初心故事,照亮着我们前行的路程。为了建立新中国,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拼着自己的血肉浇筑新的长城,罗哲烈士就是其中的一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挖掘这些素材,把理论变成故事,用故事承载思想,用思想激发情怀,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开创未来,牢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用行动继承,用信念诠释,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光荣使命,时刻以斗志昂扬的姿态面对艰难险阻,持之以恒、奋勇向前,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