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法海寺

老张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span style="font-size:18px;">法海寺位于北京西郊石景山区模式口村北翠微山南麓,始建于明朝正统四年(1439年),正统八年(1443年)建成,明英宗皇帝赐额“敕赐法海禅寺”,取佛法广深大如海之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该寺是明英宗宠宦太监李童倡导,由朝廷内阁大臣、官宦集团、喇嘛教上层共同助缘,由宫廷工部营缮所修建的皇家寺庙。</span></p> <p class="ql-block"><b>  法海寺溯源</b></p><p class="ql-block"> 建法海寺的李童(1389~1453),字彦真,号朴庵,江西庐陵人,是明代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时五朝太监。明英宗年少继位,李童为报自己累蒙列圣宠幸之恩,亦表自己对列圣的衷心,于翠微山龙泉古刹旧址建寺。历时四载始成,英宗亲赐寺额“敕赐法海禅寺”,礼部尚书胡濙、吏部尚书王直亲撰碑文。李童病故后,景泰帝赐以白金、宝钞,葬于法海寺西南坡下,胡濙为其撰写碑文。</p> <p class="ql-block"><b>   法海寺山门殿</b></p><p class="ql-block"> 法海寺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原寺庙规模宏大,明、清时多次重修。自2001年至2007年,由北京市和石景山区两级政府拨款,进行两期修缮,恢复了药师殿、藏经阁等全部建筑,现已基本恢复了法海寺的建筑格局。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 开放时间:全年 9:00——16:00(周一休息)疫情期间请先咨询再前往参观。 </p><p class="ql-block"> 交通:可乘坐336等多路公交车到首钢小区公交站,下车后步行约15分钟即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2021年10月6日,天上下着绵绵秋雨,我来到法海寺参观。</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b>   法海寺建筑布局</b></p><p class="ql-block"> 法海寺占地面积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寺坐北朝南,殿宇依山势而建,层叠而上,寺内轴线明确,建筑布局十分规整,形成四进院的格局。在轴线上自南向北,自下而上分布着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藏经楼。两翼对称建有钟鼓楼和伽蓝、祖师二堂、方丈殿、选佛场,以及云堂、厨库、寮房等。</p> <p class="ql-block">  明英宗所题“敕赐法海禅寺”我不曾见到,现寺庙匾额由原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先生(1907.11.5——2000.5.21)题写。</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  法海寺有不可错过的“五绝” :即四柏一孔桥、白皮松、古铜钟、藻井曼陀罗和明代壁画。</b></p> <p class="ql-block"><b>  第一绝,四柏一孔桥(南向北方向)</b></p><p class="ql-block"> 法海寺的古树名木很多,在山门前西南方的香道上,有一座微微拱形的小石桥,在小石桥的四角各生长着一棵古柏,古柏的根都生长在小石桥的石缝中,成为一奇观,人们称为“四柏一孔桥”。</p> <p class="ql-block"><b>   从侧面看四柏一孔桥(网图)</b></p><p class="ql-block"> 青石券洞上镌刻着“四柏一孔桥”五个字,每当夏季来临,清冽泉水汇成小溪,潺潺流经桥底。桥长5米,宽3米,石板桥面,没有栏板,更无桥墩,桥面拱起,俗称“罗锅儿桥”。1949年后,为方便车辆通行,改建为平桥。2006年,四柏一孔桥被列入石景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在法海寺的山门前,高耸着四棵参天古柏,好像是四大天王守护着寺院,人们叫它们“四大天王柏”。</p> <p class="ql-block"><b>  在山门殿向天王殿望去。</b></p> <p class="ql-block"><b>   天王殿</b></p><p class="ql-block"> 天王殿正中是多安弥勒化身的布袋和尚坐像,左右分塑四大天王,背后设手执宝杵的韦驮像。该殿解放前己毁,1986年复建。</p> <p class="ql-block"><b>  从天王殿向山门殿望去</b></p> <p class="ql-block"><b>  天王殿门前的香炉,敦厚、饱满、圆润,铸造精良。</b></p> <p class="ql-block"><b>   从天王殿后门看大雄宝殿</b></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现在是法海寺唯一仅存的明代建筑,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灰瓦加黄剪边,附加擎檐柱支撑。房檐下有斗拱。</p> <p class="ql-block"><b>   第二绝,明代近600岁白皮松</b></p><p class="ql-block"> 在寺内的大雄宝殿前,巍然屹立着两棵巨大的白皮松,它们郁郁葱葱的绿冠高达30多米,白干鳞片斑驳,西边的一棵树干周长达5.5米,东边的一棵树干周长5米。</p> <p class="ql-block">  白皮松自古就被中国人民视为“白龙”或“神龙”,多植在宫殿、园林、陵寝、寺庙中。</p><p class="ql-block"> 法海寺这两棵白皮松是明代建寺时所植,今已将近六百岁。它们像两条银龙守护着大殿,人们称其为“白龙松”。这两棵白皮松为京城名松,白干绿冠与大雄宝殿相映生辉。特别是西边的一棵,比北海团城上著名的金代白皮松“白袍将军”还粗壮。</p> <p class="ql-block"><b>   第三绝,古铜钟</b></p><p class="ql-block"> 在大雄宝殿东侧的祖师殿,陈列着有关法海寺历史的图片和文物。</p><p class="ql-block"> 现陈设在室内的龙纽大铜钟,铸造于明正统12年(1417),高1.75米,外沿口径1.21米,重1068公斤,系用泥范青铜精制而成。从铸造工艺精美程度上,该钟可与世界四大中王之一的觉生寺永乐大中相媲美。</p><p class="ql-block"> 古钟制作精良,钟身上部铸有经文咒题,下部铸《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等。</p> <p class="ql-block"><b>   古铜钟内部铸造的经文</b></p><p class="ql-block"> 该钟的上部钟钮为一对相交蒲牢,钟体上铸有助缘法海寺的功德人1154名,铸字3400多个,均为楷体。钟肩饰莲瓣一周20片,莲瓣排列成花环,形状犹如伞盖,分布在蒲牢的正下方。在每片莲瓣内均有汉梵文字,梵文经咒共约1500字,梵文经咒下方的钟腰部有“敕赐法海禅寺大明正统丁卯年四月吉日铸造”。</p><p class="ql-block"> 钟体内壁铸有梵文经文18行共2070字,在梵文经文中铸有汉文题名25组。</p><p class="ql-block"> 据法海寺《楞严经幢》记载,该钟为“铸冶官李智等三员名”所造。</p> <p class="ql-block"><b>  鼓楼匾额</b></p> <p class="ql-block"><b>  佛像</b></p> <p class="ql-block"><b>  鼓架</b></p> <p class="ql-block"><b>  罄及香炉等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花瓶</b></p> <p class="ql-block"><b>  石狮等文物</b></p> <p class="ql-block"><b>  砖螭吻</b></p> <p class="ql-block">  1937年英国女记者安吉拉.莱瑟姆,在参观法海寺壁画后写下感悟,此文于1937年原载《伦敦新闻》画报。</p> <p class="ql-block"><b>   第四绝,藻井曼陀罗(网图)</b></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顶部有三个藻井,天盖上所绘曼陀罗和天花板上所绘“毗卢遮那佛”和菩提像,都极为精美。彩画以翠绿靛蓝色为主色调,描金制作,显得异常华丽严谨,形式朴素大方。</p><p class="ql-block"> 曼陀罗是古印度梵语的音译,中央藻井顶部绘制毗卢遮那佛曼陀罗,东边藻井绘药师佛曼陀罗,西边藻井绘弥陀佛曼陀罗。藻井上圆下方,分作三层斗拱,层层上收,最上层为圆形,工整精致。藻井上面画的曼陀罗和菩提像,虽然颜色已经旧了,仍能看出十分讲究。</p> <p class="ql-block"><b>   大雄宝殿</b></p><p class="ql-block">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即正殿,也称大殿。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p><p class="ql-block"> 法海寺的大雄宝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庑殿顶,殿中明代壁画更是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壁画,在中国现存壁画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b>   第五绝,大雄宝殿壁画</b></p><p class="ql-block"> 法海寺最著名的就是大雄宝殿内的明代壁画。壁画共十幅,佛坛背后墙的南面绘“祥云图”三幅,作为殿内主尊三世佛的背景;北面三幅,绘观音、文殊、普贤三尊,是为“三大士图”。东西山墙两幅,为“佛众赴会图”。北壁即后壁左右两幅,为“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壁画总面积共236.7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文革”时,红卫兵住在殿内,由于过去殿内僧人点的蜡烛熏黑了大殿的下半部,而上半部比较高,殿内没有灯光,红卫兵才没发现这些壁画是由许多金箔制成的,从而逃过一劫。</p><p class="ql-block"><b> 目前,观赏大雄宝殿的明代壁画和藻井曼陀罗要提前在网上预约,另外购票,票价100元,只收现金,每天限时限人数。</b></p><p class="ql-block"> 由于今天还在国庆小长假期间,冒雨前来排队参观的人还是不少,我选择了先到药师殿看复制品,方便时再来看大雄宝殿真迹。</p> <p class="ql-block"><b>  重建的药师殿</b></p><p class="ql-block"> 现药师殿是在原来药师殿的基础上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b>  药师殿</b></p><p class="ql-block"> 由于空气、灰尘的日久侵蚀,保存了500多年的壁画出现了剥落、颜色褪色等情况。为了保护这些艺术瑰宝,市文物局决定对壁画进行复制,药师殿内有法海寺壁画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  当年复制的壁画将在新建的药师殿存放,游人来时看到的将是这些壁画的珂罗版印刷复制品。而存有明代壁画的大雄宝殿计划只对文物专家开放。</p> <p class="ql-block">  复制的大雄宝殿顶部藻井、天盖上的"曼陀罗"和菩提像也画得十分精美。彩画以翠绿靛蓝色为主色调,描金制作,显得异常华丽严谨,形式朴素大方。</p> <p class="ql-block"><b>   法海寺老照片(网图)</b></p><p class="ql-block"> 法海寺壁画所绘,内容全部是佛国世界中的佛种菩萨、二十诸天、飞天仙女、动物花卉、山水祥云等。法海寺壁画在绘制技术上已达到了精细完美的程度,它融汇了我国历代壁画的多种技法。刻画各类人物的形象神态、服饰衣冠,描绘多种动物的立卧姿势、肢体毛发,无不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法海寺壁画其独到之处在于它继承了传统的模式,又创造了时代的风格,法海寺壁画基本上是按唐代的规格画出来的,但又表现了明代人物的气质与内涵。</p> <p class="ql-block"><b>   法海寺老照片(网图)</b></p><p class="ql-block"> 法海寺壁画绘制工艺高超,壁画保存五百多年,不剝裂脱落,基本保持原貌,漏水也冲不掉颜色,堪称一绝。</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壁画艺术史上,法海寺壁画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最高水平。从艺术水平、规模、人物塑造、绘制技术、制作工艺及保存完整程度等方面,法海寺壁画堪称我国明代壁画之最。它是我国元明清以来现存少有的由宫廷画师所做的精美壁画,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在壁画方面的代表,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并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p> <p class="ql-block"><b>   法海寺老照片(网图)</b></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内的明代壁画以其精湛的绘画艺术、高超的制作工艺和鲜明的时代特色,驰名于世,堪称“国之瑰宝”。壁画都是采用工笔重彩画法,笔法细腻,用色考究。 </p><p class="ql-block"> 寺内10幅壁画共绘有77个人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虽是500多年前的作品,至今仍保持着鲜艳的色彩,堪称佛教艺术的瑰宝。可以与敦煌宋元壁画媲美。</p> <p class="ql-block"><b>   李童所立经幢(网图)</b></p><p class="ql-block"> 法海寺修建完工后第二年,李童在寺里立了一块楞严经的经幢,在经文的下面,刻下了99名“专业技术人员”的姓名和专业,他们是画士官、画师、妆銮匠、捏塑官、铸冶官、妆艺匠、嵌金匠,锉磨匠,还有漆匠、瓦匠和石匠等,共17个工种。最后还有一句“搬运钱粮斋食等诸善人(略)。”经幢让法海寺建设者的姓名永存后世,这是李童过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法海寺壁画法海寺的壁画素以明代院体画的典范作品而著称于世。大雄宝殿内的六面墙上,至今完整保留有十幅完整的明代壁画,分布在大雄宝殿北门西侧、殿中佛龛背后和殿中十八罗汉身后的墙上。</p> <p class="ql-block">  在大雄宝殿佛龛背后中绘观音,右绘文殊、左绘普贤二菩萨,周围绘有善财童子、韦陀、供养佛、马川狮、驯象人及鹦鹉鸟、清泉、绿竹和牡丹等。</p> <p class="ql-block">  其中以水月观音画得最为传神,被我国美术界认为是佛教绘画中的珍品。其面目端庄,披衫线条精细,看上去薄如蝉翼,给人以清新明净之感,更觉观音慈悲可亲。</p> <p class="ql-block"><b>  水月观音</b></p> <p class="ql-block">  水月观音面目端庄慈祥,身披轻纱,花纹精细,似飘若动。水月观音的画像,珠光宝气,雍容华贵,画像极为精致,在颜色上,宫廷画师采用叠晕烘染,他们的技法无比细腻,在颜料用色上多采用上等的青金石、水晶、朱砂等高端天然矿物质颜料,使色彩层次鲜明。</p> <p class="ql-block"><b>  水月观音面目端庄慈祥</b></p> <p class="ql-block">  观音肩上披着的一条透明白纱,若隐若现,披衫线条精细,看上去薄如蝉翼。如果不是解说员的指点,很容易被忽略。</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条白纱上细细的织法是用三根野猪背上最硬的毛发做成的笔粘着蛎粉一笔一笔画上去的,由于蛎粉干后会坚硬并且发出光泽,画上去后就会立刻像有硬度的丝那样很有质地的立着,有人数过,仅这件纱衣须要画两万笔。</p> <p class="ql-block"><b>  水月观音手臂细部</b></p> <p class="ql-block"><b>  水月观音足部</b></p> <p class="ql-block"><b>  水月观音右下角的善财童子</b></p> <p class="ql-block"><b>  普贤菩萨</b></p> <p class="ql-block"><b>  普贤菩萨局部</b></p> <p class="ql-block"><b>  普贤菩萨手臂细部</b></p> <p class="ql-block"><b>  文殊菩萨</b></p> <p class="ql-block"><b>  韦驮</b></p> <p class="ql-block"><b>  六牙白象</b></p> <p class="ql-block"><b>  辯才天</b></p> <p class="ql-block"><b>  鬼子母</b></p> <p class="ql-block"><b>  广目天王</b></p> <p class="ql-block">  法海寺明代壁画所绘帝王气宇轩昂,神态威严。妇女则仪容丰满、美丽、温柔。至於天王、金刚和力士,不仅绘出了勇猛威武的神态,而且还充分表现了皈依释迦如来佛的无限诚心。</p> <p class="ql-block">  壁画的人物服饰和装束华丽多彩,千姿百态:妇女梳各种样式发髻,戴各式首饰、璎珞、钏镯和花朵;男人穿戴不同式样冠帻、衣衫和盔甲,衣服上绘团凤、龟背、团鹤、宝相花、菊花和凤戏牡丹等图案,童子则梳发辫,活泼天真。</p> <p class="ql-block">  通过画工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从生理特徵上,使人们易於分出他们的性别年龄;从服式、发式和行动举止及构图关系上,又可鲜明准确地分辨出他们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画工们非凡的艺术才能。</p> <p class="ql-block">  壁画中描绘的人物,既有男女老幼,又有神佛鬼怪,且姿态各异,神情不一。有说法和坐禅的,有膜拜的,也有徐徐行进的,还有冉冉飞舞的。</p> <p class="ql-block">  壁画所绘人物、禽兽、神怪和草木等,不仅形象真实美好,而且生意盎然,和谐明快,组成了一幅幅或清新明净、或庄严肃穆的佛国仙境画面。</p> <p class="ql-block"><b>   壁画人物细部</b></p><p class="ql-block"> 据说,在壁画的绘制中采用一种名为“沥粉贴金”的工艺流程:先用极强热度把沥青化开,化完后往里面撒白粉,这不是普通白粉,而是一种带光泽的牡蛎粉,和胶水结合形成面团,放在特殊器皿中,一边挤,一边做造型,一边粘出项链、手环的形状,干了以后刷上金焦油,一层层粘上金箔。</p> <p class="ql-block"><b>   药师殿的背面</b></p><p class="ql-block"> 秋雨绵绵,还在下个不停,地面上湿漉漉的。于我来说却喜欢这种天气出游,虽无蓝天白云,却享受了清新的空气,且这种天气景点游人相对较少,对喜欢寻幽访古的人来说,更觉适合。</p> <p class="ql-block"><b> 重建的藏经阁</b></p><p class="ql-block"> 法海寺最后一进院子的藏经阁,原阁建于明正统十年(1445牟),曾有《大藏经》一部,楼前曾立有御颁法海寺大藏经圣旨碑,毁于清末。藏经阁于2001年重修、2006年建成。2019年4月26日,复建的法海寺藏经阁正式对游客开放,通过数字技术采集并“立体重现”的法海寺壁画在藏经阁亮相展出。</p><p class="ql-block"> 当天藏经阁正在为游人播放有关法海寺壁画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  2007年石景山区曾采用珂罗版方式对壁画真迹进行复制,但受技术条件限制,壁画真迹的一些精彩细节很难呈现,且随着时间推移,复制品也出现了褪色现象。而如今通过最新的数字技术为壁画真迹“拍照”,使得所呈现出的图像不仅更加清晰,还可以体现出壁画真迹原有的立体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这里,藏经阁展示了纯手工打造和绘制的16幅精品壁画,</span>观众通过多媒体互动系统可以观看法海寺的壁画介绍。</p> <p class="ql-block"><b>  藏经阁二层</b></p> <p class="ql-block"><b>  从藏经阁看药师殿</b></p> <p class="ql-block">  藏经阁漂亮的花窗,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不同的几何图案,菱形、圆形、三角形、六角形、六边形……。</p> <p class="ql-block"><b>  “屋脊六兽”,藏经阁屋脊一角。</b></p> <p class="ql-block">  在绵绵秋雨中参观了法海寺,感触颇多。古人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传统文化要继承好发扬光大,文物古迹要给予充分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  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古刹,走在这京西千年古道上,仿佛听到身边响起的驼铃声,仿佛看到那些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正在一絲不苟地劳作……。在模式口这条古街上还有田义墓、承恩寺等很有价值的文物古迹,下次再来好好看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手机拍照,谢谢分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