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三角山,海拔1036米,因主峰相邻有三座近千米山峰围成三角形而得名。由于在上下山过程中都要穿越乱石坡,又有“从化船底顶”之称。</p> <p class="ql-block"> 随着雨季来临,天气开始捉摸不定,“天气乱报”不断在阴天、中雨、大雨、暴雨间切换。我们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出发,结果还没进山就大雨滂沱,幸好遇见路旁有个小农庄,赶紧躲到农庄前的木棚下。“一场雨把我困在这里,你冷漠的表情会让我伤心……”每当下雨止步时我总会想起这首《六月的雨》,更何况现在真的是六月!左右无事,将就着做个拉伸,大家都合理错位,空间利用几乎达到最大化。</p> <p class="ql-block"> 拉伸过后雨量骤减、阳光渐露,看来这波只是阵雨,正应了队友的话“山里的风雨不归天气预报管,是山神管的”。雨后山路更滑、溪水更充沛,挑战更大了。</p> <p class="ql-block"> 刚开始的土路偶有积水,随着几次过溪后渐渐演变成了浅溯溪。此时就能体验到有一双防水鞋的好处,可以不管三七二十一随便过。比如说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 溪水送风,淙淙声畅人心脾,步履也变得轻快了。很快就来到三角山线路的最大难关——乱石坡。前段乱石坡有径可寻,能够避开乱石,就如同普通土路急升,还是相对好走的。后段需踏石而上,但苦于遍地碎石既松且滑,迈上一步又滑下半步,只能慢慢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地挺进。</p> <p class="ql-block"> 约莫半个小时后,终于爬上乱石坡。前路是一块绝壁,有点滴泉水落下,推断是之前溪流的源头。</p> <p class="ql-block"> 绕行而上,不多时便到达主峰。峰顶呈长形,勉强可容纳四五十人。但上面除了一棵矮树、一块坐标石外,没有任何“标志性建筑”。此时雾气浓重,白茫茫一片,啥都看不见,只能借着浓雾背景随便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 突然一阵狂风刮来,聚集起来的雾气加速飘动,在快者已去、慢者未至的一瞬间,本来全覆盖的浓雾露出破绽,群山间的“上水库”终于展现真容。待我掏出手机时,又是满眼白雾。</p> <p class="ql-block"> 此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等风来!当感觉到风比较大时,就可以拿出手机stand by了。因此得以录下这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拍视频时,邱工的手机正在放此音乐,简直绝配</span></p> <p class="ql-block"> 后来还遇到持续的大风,雾气几乎全盘吹散。尽管比起晴天亮度有所欠缺,但并不影响山清水秀的美景呈现。</p> <p class="ql-block"> 队友们陆续登顶,主领滑冰也适时拿出无人机航拍,果然在山顶拍集体照还是航拍效果好。</p> <p class="ql-block"> 山顶上的人多了,各种飞虫也随之增多,也不知道是谁招蜂引蝶了,总之衣服上、背包上不挂个两三只昆虫都是不正常的。后来连蜈蚣也出动了……比起昆虫的骚扰,大家对美景的渴望更加浓烈,于是乎一个个拿起手机守株待兔,都想捕获到雾散的那一刻。</p> <p class="ql-block"> 下山途中还有一次与上水库邂逅的机会,但需要从树木交错的空隙望出去。若采用黑白照模式,俨然是一幅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再走一小会儿,就能看到广州和惠州的界碑。随后又是经典的乱石坡,所幸没有上山时那么长。</p> <p class="ql-block"> 三角山和船底顶都有乱石坡,没想到经历居然高度相同,下面总结一下:</p> <p class="ql-block"> 总路程7公里处有个水潭,过潭后要从左边的石阶往上走。</p> <p class="ql-block"> 穿密林、踏小溪、过流水,一路雷鸣相伴。估计是我走得比乌云快,总算跟倾盘大雨无缘。</p> <p class="ql-block"> 山下一泓碧水,是“下水库”。沿着水库边的万里碧道缓缓前行,微风拂过,带起一阵阵涟漪……我随即想起了李文甫的对联: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p> <p class="ql-block"> 可以在同一天经历晴、阴、雨、风、雾,在同一地踏过土、石、泥、水、草,夏天的三角山真有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