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字、摄影:清风徐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年一度的麦收时节,费县柱子山下忙碌在田间麦场的依然是留守在家园的老年人居多。虽然已是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但这里是他们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地方,他们对家乡对土地情有独钟。尽管子孙们已经在走出大山进城安家或外出务工经商,足以保证他们丰衣足食安享晚年,但他们故土难离,依然选择与一生相伴的土地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费城街道今年82岁的杨老汉培养出三个优秀儿子分别在省城和县城上班定居,但老人拒绝随儿子进城享福的请求仍然和老伴在家耕种与他一生相随的几亩山地。说起庄稼就像聊起事业有成的儿女一样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豪和幸福。满怀孝心的子女们出钱找帮工帮助老人耕种和收割,农忙季节抽空回家陪老人一起下地干活。老人说,今年大旱但能浇上水的地块小麦亩产仍然能超过1000斤。农民眷恋土地,祈盼好的收成但并不单单考虑作物的经济价值,看到自己用劳动用汗水换来的收成他们由衷的感到满足和欣喜,守着满屋子的粮食他们感到心里踏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年57岁的老张夫妇体格健壮,每年靠力气打工收入近20万元,一双儿女也都培养成了医学博士,但每当播种和收获的日子,每天几百元的打工收入不挣也必须把庄稼种好收好,他俩说庄户人就是不能离开土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山区特殊的地形和狭小的地块特点,乡亲们至今仍继续沿用手割、肩挑传统的麦收方式,这也满足了他们本色农民依恋土地的故土情怀。每年的麦收季节沂蒙山区这一特有的传统麦收场面成了城里人和摄影者记住乡愁,记录山区生活的网红打卡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