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军旅(连载3)

杨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兵集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乘坐闷罐军列,颠簸了六天五夜北上,于七七年元十四日驶达内蒙乌兰察布塞外。屏山县锦屏、大乘、福延区和宜宾县柏溪、安边、横江、双龙区新兵分配到了205师第614团。屏山中学高七五级入伍的有杨宁、何健康、钱京屏、王刚、陈兴富、蔡应轩、杨如明、尹林、祝开为、权国海十位同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城区入伍的有吕汝宏、税长明、高飞、郭建明、王德贵,高七七级应届生王向东、杨权、何建国、张蜀樵分配到614团一营所属连队。宜宾县金坪区、屏山县新市、中都、龙华区的新兵下到了613团。同学何健康、知青刘川平、黄屏、李建屏、李吉明、周应权、王荣富、曹显银分配到了613团。宜宾县原曰成公社知青樊建川、高场、蕨溪、商州区的战友分配到守备一师,白花、观音、永兴区新兵们下到615团所属营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塞外北疆,部队遵照中央军委"时刻准备打仗”的指示,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条例》,对新兵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队列 、军体、刺杀、射击、投弹、越野等基本军事技能训练。目的就是为应对北部中蒙、中苏边境,前苏军驻扎亚洲地区所部署的百多个摩托化步兵师的侵略和挑衅,做好保卫北疆的战争准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部队,在新兵连集训期间,临战的气氛非常紧张,好似训练结束,就要上战场参加战斗了。所以,我和我的战友们在军训期间特别刻苦认真,学习战时的本领。记得孙全虎连长在新兵训练场上说过:“训练多汗,战时少流血”,训练是为应战做准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乌兰察布脑包山军营,我和我的战友们经受着零下20、30℃度的冰雪严寒考验。在寒风刺骨,冰天雪地的操场上晨跑、练操,走队列。老兵们说:"新兵要练好基本功,必须要冬练寒冬腊月"。新兵刚到内蒙,还未掌握冬季防冻知识和保暖方法,一个月未到,就有几个战友手足长冻疮,耳朵和脸上都 长满了流脓水的冻疮。后来,经过卫生队医生的治疗,这几位战友的病情才有所好转。礼拜天,连队搞内务卫生和大扫除,把自已班的宿舍打扫干净后,我就和战友们一块到连队水井边打水洗衣服、洗被子。四川兵廖汉初战友,洗衣服时,没把手上水甩干净就去提打水的铁水桶,水桶提手又是铁丝做的,廖汉初去提水桶打水,手上沾的水瞬间与铁丝结冰,手和铁水桶提手粘冻在一起,放水桶时分离水桶铁提手,粘来痛得廖汉初“哎呦哎呦”的直叫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那以后,新兵们都知道乌兰察布的冬天,滴水成冰,要把手上沾的水甩掉或擦干净后,才能去触碰金属的物品,不然后果非常严重。在二营五连就有一个新兵,早上挂洗干净的衣服时,没把手上的水甩干,就用湿手去擦铁丝,结果铁丝没有擦干净,新兵的手倒拖了一层皮来掉起,手掌上鲜血直流。在连队,早晨洗好得衣服、被子挂在铁丝上,几秒钟后就会冻成冰块,用木棍敲打着衣服被子,冰块会不断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敲打下的冰块掉在地上,“叮叮”、“当当”的响个不停,像一首悠扬美丽的交响曲,在脑包山军营里久久地荡漾。但最终,战友们还是挺过了乌兰察布那寒冷的严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乌兰察布最冷的季节,脑包山上披着厚厚的白雪银装,战士们在飞雪飘扬的军营操场上跑步,练队例,踢正步,练军体。要练好队列,就必须要先练好立正、稍息,立正是军人的基本姿势,是队列动作的基础。军人在宣誓、接受命令、进见首长和向首长报告、回答首长问话、升降国旗、迎送军旗、奏唱国歌和军歌等严肃庄重的时机和场合,均应当立正。为了练好战士的队列,新兵第一堂课就是在雪花飘扬的操场上练立正、稍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天,授课立正、稍息由接兵排长张大喜讲解,吴学仁班长做立正、稍息示范。记忆里,大喜排长用一口浓浓的天津乡音,解讲立正稍息的基本要领。立正口令下达后: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下垂自然伸直,手指并拢自然微曲,拇指尖贴于食指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稍息是在立正姿势的基础上,听到稍息口令后,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约全脚的三分之二,两脚自然伸直,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稍息过久可自行换脚,但动作应为迅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看是简单的立正稍息,吴班长示范后,我们就开始练立正、稍息,整整练了一个多星期。班里李家勇战友,练立正、稍息,背怎么挺都挺不直,打不抻。为了不影响全班的队列整齐,班长后来叫李家勇腰杆挺直紧靠了几个晚上的电杆,李家勇的立正姿势才纠正过来,全班的立正、稍息才算是达标合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新兵连,最困难的是踢正步,班长在踢正步训练时,要求每个战士踢正步,脚尖要踢出75厘米,脚尖平行离地面高要达到25厘米。为了让新兵们踢好正步,班长让每个战士脚踢出,脚抬平离地面高要达到25厘米,右手握拳平行贴在衣服第三颗纽扣处,左手自然向后抻摆,还要求全班新战士,这一"金鸡独立"姿势要保持平稳十分钟不能着地,但许多战士不到一分钟就开始揺摇晃晃着地了,一旦双脚着地,又得重新踢站起来。训练中,新兵们流的汗水常常把内衣打湿,大头鞋鞋垫全部湿透,新兵们流汗不流泪,一天下来踢的腰酸背痛,卧倒匍匐前进把两个膝盖摔的青一块紫一块。训练一天结束后,回到班里要上炕抬脚都很困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新兵集训期间,记得组织了几次紧急集合。有一天晚,班长在熄灯号前,把我叫到一旁,悄悄地给我讲:“今晚有紧急集合,机灵点。”还说:“不能给别人讲”。这一晚,是新兵第一次紧急集合,为了不拖累班里后腿,熄灯号吹后,我给班长说:“班长,我尿急。”班长同意说:“快去快回。”从厕所回班里后我悄悄地合衣而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半夜里急吹的“哨声”把我们从酣睡中惊醒,室内室外一片漆黑,新兵们手忙脚乱地穿衣、穿裤,有的叫喊着:“谁拿了我的衣服”,有的叫喊着:“谁穿了我的鞋子”,这时班长发音了“:大家都不准喧哗,抓紧时间穿衣着装,到库房去带好武器,在外面集合”。这时,我一个人还在睡梦中。“杨宁,你还在眯什么瞌睡,紧急集合,快起床。”我被班长的大喊叫醒,睡梦中跃身起床戴上军帽,穿好大头鞋,打好背包,挎上军包和水壸,扎好腰带,第一个背挎上半制动步枪,全副武装跑到了操场。各班全部在三分钟集结完毕,各班长立队报数点名,排长简要点评并强调夜行军纪律后,宣布行军出发。在行军途中战士们边跑边互相对望,听见有自语说:“我有几颗衣服纽扣还没扣”。还听见有的说:“你咋衣服扣来错起哦”。有个四川兵还说:"老子裤子还穿反了”。确实,第一次紧急集合,看得出来,新兵们很狼狈,有的未扎腰;有的忘了挎水壶,有的背包都没打好。在行军途中,我们班里一个战友背包散了还抱着被子跑,哎,洋相百出。不过,每个战士都没有忘记拿枪,因为我们深深知道枪是战士的第二生命。那一夜,连队按照训练计划跑完了五公里,从炮一连操场而上,沿着大路跑步经过师部大礼堂,汽车连,修理所,在师医院转了一圈就沿途返回连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兵训练又累又苦,体力消耗大。当年,部队粮食供应粗粮要占四层,早餐有小米粥,玉米发糕,馒头,有时候有菜馅包子和连队自制的咸菜;午餐主食有二米饭,有时吃用玉米粉做的"钢丝面",有时候有馒头。蔬菜有土豆片、白菜,有时候是白菜炒肉,但白菜炒肉里,配肉很少,印象最深的是菜汤是连队标配。有的战士嘴馋想吃肉,就用筷子专门挟菜里的肉,这时,班长就会看着这个战士批评说:“筷子长眼睛了。”战士就会立马收 敛这个动作。晚餐蔬菜土豆片改为土豆丝或烧土豆块,汤换成蛋花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塞外军营,由于北方气温低,蔬菜供应匮乏,特别是营以下施工连队条件差,生活非常艰苦。后来,我们炮一连在脑包山军营率先种植大棚蔬菜,在全军全面推广,解决了连队吃菜难问题,蔬菜品种增加了番茄、黄瓜、茄子、豆角、大葱等,改变了过去蔬菜靠土豆白菜的单一局面,改善丰富了指战员们餐桌生活。在新兵训练期间,发生了一次抢肉馅包子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天早餐,炊事班李班长把刚蒸好的肉包子端到饭堂桌上,就听见一老兵喊:"肉包子来喽!"这时,大家一哄而上,直奔放蒸笼的地方抢包子,片刻几笼包子一扫而光,就连掉地上的包子也没放过。一个山西新兵跟着凑热闹抢包子,被老兵拥挤推倒在盛满稀粥的大锅里,被拖起来后,一屁股全粘满了小米稀粥,黄黄的一片,窝囊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个时候,我们是新兵,没有给老兵们添乱,一块去抢肉包子,只想吃桌上的玉米发糕。后来,炊事班李班长见我们几个新兵吃发糕,没有得到包子吃,才单独给每人发了一个肉包子,我才尝到了那香喷喷的肉包子。三十年都过去了,想起那场景,想起那肉包子,现在都还想吃。因为当年,炊事班李班长就按现代健康标准配制的包子馅,馅里菜多肉少。所以,包子里有一丝丝白菜清香的味道,真香,真的好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军营,饭堂前唱歌,是当过兵人最难忘的记忆。记得那是到部队后一个多月,训练劳累了一天的新兵们,回到营地都躺在自己床铺上休息。突然一阵响亮的“开饭号”,把我们从眯睡中惊醒,这时,班长急忙大声地喊道:“二班的集合了”,"开饭了"。新兵们快速跑到宿舍外的操场,在班长的囗令下整队集合,在值班长的“一、二、一”囗令声中,整齐步伐地来到饭堂前。这天,孙全虎连长、刘小安指导员分别就连里工作讲了话,但炊事班的饭菜还没做好。值班长就讲:“今天,炊事班给大家做好吃的,还有点时间,还没做好。今天,就组织一下拉歌比赛,先一排给二排开始拉歌。”我记得,新兵排给三排拉歌,排长还叫王刚出来指挥打拍子,新兵们打起精神跟老兵拉起了军歌,把这首《打靶归来》唱得特别有气势、特别的宏亮,拉赢了三排的老兵。孙连长为了鞭策、鼓励我们新战士,带头拉起了:“新兵排,来一个,新兵排,来一个”,在老兵们的鼓励下,我们又唱了一支《我是一个兵》的军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天战士们在饭堂门前,唱军歌,拉军歌比赛,整整唱了三十多分钟,一排和二排正要拉歌的时,炊事班李班长跑步到连长面前立正报告:“连长同志,饭菜己做好,请指示”。连长当即指示,连队开饭。值班长才指挥大家有序进入饭堂。想起当年饭堂前唱歌拉歌的趣事,现在还记忆犹新。现在,酒店、餐厅里吃饭唱歌的人,基本都是当年当过兵的人在高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新兵连,训练不光是要吃得苦,还特别累,训练时,还有危险发生。有一次,手榴弹实弹训练,一个山西新兵在投手榴弹时,把盖拧开后,紧张来忘拉手环就投出去,害的大家吓傻来趴在地上足足等了好几分钟。排长才问投弹新兵,投弹步骤,新兵紧张地报告:"报告排长,忘了拉手环"。这一场虚惊才被排长宣布解除。训练过后,排长狠狠地批评了这个新兵说:“如果是实战,前方敌人攻了上来,如果是拉了手环没投出去,那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战友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有上海、天津的战友,河北张家口、邯郸、保定、邢台的,有来自河南新乡和山东的战友,有内蒙呼市、巴盟、山西晋城的战友,还有来自我们四川广元、乐山和辽宁沈阳、铁岭的战友。在连队,官兵之间、战友之间一律人人平等,不会有谁享受到任何特殊待遇,大家都是普通一兵。在气温零下20、30摄度的早上出操,孙全虎连长、刘小安指导员带队出操跑步,连长、指导员还经常和战士们一块在蔬菜大棚里锄草劳动,一日三餐都是和战士们在大食堂一块就餐,从不开小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来到连队后,才使我真正了解到了部队这个大家庭的真正含义。记得在高中上学时,王林华老师上语文课时,出了一道作文题,题目是“我的理想”。许多男同学写了要当科学家和工程师,女同学们写了当医生和老师,只有我和何健康班长、钱京屏、王刚四个同学写的是当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还记得我在作文里这样写道:“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解放军是伟大的长城,我高中毕业后,要当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卫伟大的祖国,保卫毛主席。”多么单纯而伟大的理想,儿时的梦想一直在我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实对于当兵的真正目的,谁也不能冠冕堂皇地说只是为保家卫国,保卫首都北京,没有半点私心。在那个年代,绝大多数兵还是有想留在部队奔个好前程,城市兵想积极加入组织入个党、提干。有的想入了党好早点回城,有的想入了党退伍后也好安排一个好工作。农村兵大多数想学门技术,到汽训队,到卫生队学点真本事,干得好还可以转志愿兵,文化好的高中生还可以提干上军校,没有一个落后的,没有一个不上进的。从戴上红领章红帽微,穿上军装步入军营那天,每个军人都非常清楚,军人的职责,军人的纪律,军人就意为着奉献,军人就意为着牺牲,因为自己已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部分来自网络,鸣谢作者。</span></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杨宁 ,四川乐山市人。大学文化、会计师、注册咨询师、退役军人。先后在《人民政协报》《中国质量报》《四川日报》《天府影视》《四川工人日报》《四川旅游报》《宜宾日报》《天府作家》《天府散文》等国家、省、市媒体发表新闻、通讯、纪实文学等四百余篇,十余篇文章荣获省市好新闻奖。《难忘的军旅》荣获《天府影视》2019年优秀作品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