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推动幼教改革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已意识到教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了科研兴园、科研兴教的理念,寓研于教、寓教于研,努力寻求有自身特色的教研之路。</p><p class="ql-block">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本次教研活动我们美术组围绕民族团结这一主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现状,以孩子为主体,给他们提供动手动脑和创造的机会,充分挖掘身边的民族元素开展教研。</p> 第一次教研 <p class="ql-block"> 热情的老师们对如何将“民族团结渗透到美术活动中”,进行着激烈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讨论结果有:手工“民族团结灯笼”,涂色“民族服饰”,泥工“民族娃娃”,手工粘贴“纳西披肩”。最终我们以孩子们具备的经验基础和身边的少数民族入手,以五十六个民族中的纳西族以及纳西族文化作为突破口,渗透民族团结元素设计美术活动,将最终展示活动定为美工活动“纳西披肩”。</p> 第二次教研 <p class="ql-block"> 一纸一童画,一画一世界,幼儿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是幼儿发展重要的一部分。美术是孩子的第二种语言,也是孩子用心灵和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在幼儿阶段,没有一种形式比美术活动更能够给孩子的滋养,也没有一种形式比美术活动更能让孩子畅快地表达心声。因此,美术教育对于儿童的生命成长具有弥足珍贵的意义。确定了活动方案后,我们分组承担相应的任务:书写教案、准备材料、说课、执教。</p> 修改教案 <p class="ql-block"> 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认真讨论教案里的每一个细节,确保能够有效的开展活动。</p> 第一次准备材料 <p class="ql-block"> 最琐碎的课前准备材料工作,老师们分工明确,开始了“我有一双小巧手”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 高效的合作往往能够事倍功半,发挥老师们与生俱来的合作默契。</p> 第一次磨课 <p class="ql-block"> 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 孩子的眼神是清澈的,万物入目皆有情;孩子的想象是诗意的, 山水草木皆有趣;孩子的小手是灵巧的, 每一幅作品皆有韵。开始我们的第一次磨课。</p> <p class="ql-block"> 组员们认真观看活动的每一个细节,记录每一处不足,并以自己独到的见解给执教老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p> <p class="ql-block"> 教研的最终目标是要落实到孩子们的身上,作为教师,要勤于思考、善于观察,注意倾听,以幼儿为本,以幼儿为先,让孩子们真正享受体验的过程。并和孩子们共享快乐,才是创意美术活动的意义所在。</p> 第二次磨课 <p class="ql-block"> “没有孩子的一次活动”我们对执教教师的语言表达和教态做针对性的改进和提升</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教研过程中相互学习、商讨切磋,将美术教学新理论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开阔幼儿的视野,共促幼儿良好的艺术素养。教研的路漫长而又充满乐趣,我们乐此不疲。</p> 第二次准备材料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不厌其烦的设计加工材料,设计过程中充分给幼儿留足动手、动脑、创造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 见过你最美的样子,是你辛勤付出的那一刻。</p> 第三次磨课 <p class="ql-block"> 在创意美术中,孩子们不断感受,探索和创造,不仅能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世界,还能提高孩子的想象力。</p> <p class="ql-block"> 幼儿美术活动的指导是一个漫长的研究过程,我们将秉承一颗求知的心、探索的心,不断学习、反思、实践,一路“研”途,静待花开。</p> <p class="ql-block"> 此次教研活动凝结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挖掘潜在的美术活动教学方法,科学设计美术活动环节,以民族团结为主线,将身边的多种民族渗透到其中,改进师幼互动方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p><p class="ql-block"> 世上没有白费的努力,更没有碰巧的成功,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我们在活动成果展示中取得的成绩归功于每一位教研组成员的辛勤付出, 感谢每一位小伙伴的一路陪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