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下话文风,许愿树上飘许带

轻风

<p class="ql-block">榆社文峰塔,创建于清代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于雍正三年告成。此塔乃是根据“塔在巽(东南方向)峰则文运胜”的风水言论为振兴榆社文风而建,初期直呼“文风塔”,其后年湮代远讹名“文峰塔”。</p> <p class="ql-block">文峰塔从康熙末开始建,历时三年,至雍正三年(1725年)告成。塔为锥形砖木结构,共13层,高约38米,占地69.2平方米,内为空心,底层直径约3米。文峰塔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有砖砌月梯及回廊,可拾级而上;三层以上有用木板、铁钉而成木梯以供攀高。其间石阶层层,盘道曲曲,如步云路一般。塔体的外面,每层都有仿木结构砖雕出檐、斗拱;四面开砌拱券洞门,以供凭览;洞门之上有砖雕塔匾,图案花纹十分精致;塔顶置宝瓶,角隅悬挂风铃,微风吹动,叮当之声不绝于耳。</p> <p class="ql-block">榆社文峰塔不仅构思奇特、工艺精巧、造型美观,而且选址巧妙,寓意深远,令人叹为观止。塔从所坐之巽山,东倚崇峦,西俯榆川,南对笔架山,北临仪川河;塔建其上,宛如笔峰直插云霄,指星画斗;东方日出,塔影倒映仪川河水,如笔蘸墨,如虹饮池;从北向南望观,文峰塔尖正对准笔架山的3个山峰,其景颇似笔管搁在笔架之上。纵览文峰塔周围景观,上有层峦叠嶂,绵延千里;下有银丝玉带,清流掩映;塔身挺拔参天,足为大好河山添色增彩。</p> <p class="ql-block">文峰塔,是榆社这个小县城最鲜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榆社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它在榆社人民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文峰塔的兴建凝聚了榆社人欲振文风、企求经济发展的美好心愿。</p> <p class="ql-block">榆社县旧有端午节踏柳之俗,文峰塔建成之后,民间相传游塔可治百病,于是踏柳被游塔替代。此俗相沿数百年而不变,故每逢端午节游人云集如织。</p> <p class="ql-block">尤其近年来,榆社随着经济发展加快,教育事业也突飞猛进,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连年名列晋中市前茅。榆社金榜题名的学子越来越多,榆社人对文峰塔更加崇拜。每年高考,中考恰逢贴近端午节后,于是端午拜塔的人摩肩擦踵,争先恐后从凌晨一点开始排队焚香祭拜,香火不断,烟雾缭绕一整天,虔诚祈愿文神庇佑考生金榜高中。</p> <p class="ql-block">各种许愿带挂满文峰塔下四周的树枝,微风吹来,红带飘飘,与掩映的绿色相得益彰,景色分外壮美。</p> <p class="ql-block">是游塔亦是游园赏景。与家人或朋友结伴而行,拾级而上,登高远望,右有仪川河如玉带环绕,左有笔架山牵手相连。仰望文风塔如一支笔直入云霄,气势磅礴;回眸石勒骑马挥剑处,再现榆社古代从奴隶到皇帝的金戈铁马辉煌史。</p> <p class="ql-block">相比后赵皇帝石勒的辉煌,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就相当落寞,有满腹才华却空有报国之志,曾著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名作流传后世。他一直不被昏庸的楚王重用,落得排挤流放的悲惨命运,最终国破后,在端午节时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于是后人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p><p class="ql-block">“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求索”精神,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高尚精神</p> <p class="ql-block">今天江山如画,风景秀丽,国泰民安。我们不必再像古人一样忧国忧民,只要我们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只要我们足够努力,则“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未来可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