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继续推进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加强语文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与运用,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实质和主要变化,并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6月7日,文庄一小三年级组语文教师齐聚云端,共同聆听李学红老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 李学红老师对比了以往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2022年新课标中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以及课程实施,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解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老师们在认真观看视频学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老师们学习后,都发表了自己的一些见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王怡老师:</b></p><p class="ql-block"> 我感觉新课标中的这点变化需要大家共同注意: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在作业设计、改革考试评价等多方面呼应了“双减”的要求。作业是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领域,在评价建议部分,专门增加了作业评价建议,对作业类型、作业层次、作业立意、作业量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在教学提示、教材编写建议部分,也明确提出了作业习题设计要求,要减少死记硬背、机械重复作业,丰富作业类型,增强作业针对性,增强实践性作业,要控制作业量和作业难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刘惠舒老师:</b></p><p class="ql-block"> 我感觉新课标中的这点变化需要大家共同注意:新课标中对第二学段的“阅读与鉴赏”分项目中提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这一理念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注意,在面对一篇新课文时,教师可以具体指导学生怎样默读,指导学生纠正习惯性地用手指读,提示学生在阅读时出声会降低阅读速度、影响思考等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王晓琳老师:</b></p><p class="ql-block"> 我感觉新课标中的这点变化需要大家共同注意: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创造精神的培养,“写话”目标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觉。”强调的是个人的感受,抒发的是个人的愿望。整个习作目标中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写作教学中,要把握好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从学生的思想意识出发,写出他们自己觉得新奇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陈惠君老师:</b></p><p class="ql-block"> 我感觉新课标中的这点变化需要大家共同注意: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罗惠老师:</b></p><p class="ql-block"> 我感觉新课标中的这点变化需要大家共同注意:《课标》在“教学建议”板块提出了4点建议,尽管指向的是语文教学,但也覆盖了阅读教学,是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并消化的。在此基础上,我也想就阅读教学谈我个人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单篇(本)精读,也要落实广泛阅读,经典的作品是需要精读的。所谓精读,不是面面俱到式的教学,而是在有所选择、有所聚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逡巡于语言文字,感受、领悟或赏析作品的独特魅力,促进言语发展和精神成长。在精读的基础上,要开放阅读视域,为学生推荐相应的阅读篇目和书目,以文学阅读为主,兼顾非文学阅读,以纸质阅读为要,适当引入多媒介阅读,保障学生正式和非正式阅读时间,落实广泛阅读,推动自主阅读,经营学生的阅读生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王丽洁老师:</b></p><p class="ql-block"> 我感觉新课标中的这点变化需要大家共同注意:《新课标》 的学习,我认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己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陈小慧老师:</b></p><p class="ql-block"> 我感觉新课标中的这点变化需要大家共同注意:课标与往年不同,它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标,就是意味着它将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的所有语文教学目标融合在了一起。之前不管是2011版的课标,还是2001版的课标,都是将小学的课标和初中的课标是分开制定的。然而,在 2022 版的课标中,将中小学课标统称为义务教育阶段课标,这种变化也给所有的一线老师提出了一个要求。不管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的面向中考的站位。哪些目标是当及孩子应该掌握的?哪些目标,孩子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实现?尤其对干那些杀鸡取卵式的教育教学模式,是需要坚决杜绝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陈娜老师:</b></p><p class="ql-block"> 我感觉新课标中的这点变化需要大家共同注意:学习新修订的课标标准,我认为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起辅导、帮助、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本身,也要走进新课标,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务必有先进的、与新课标相适应的教育理念。现代教师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去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陈秀梅老师:</b></p><p class="ql-block"> 我感觉新课标中的这点变化需要大家共同注意: 通过学习新课标,结合现在的形势,我们更加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要当好传承者,尤其是古诗文,文言文,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要让学生多读多练,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我们要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与新课标一起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李欣凤老师:</b></p><p class="ql-block"> 我感觉新课标中的这点变化需要大家共同注意:课程标准在以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在课程学习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作用,还注重教学法的指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当认真地争辩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白新课程“新”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表达“新”字。 我认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转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育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必定趋势。</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林卫老师:</b></p><p class="ql-block"> 我感觉新课标中的这点变化需要大家共同注意:学习了新课标解读,我深刻领悟到了教师要在深度备课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修养,在终身学习中培养文本解读与独立思辨的能力,让自己的教学清晰且有深度,严谨而有趣味,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语文。</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学习活动,教师们对新课程标准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有了更完整而深刻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读新课程标准,以教材为依托,在实践中创新,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图文:王晓琳</p><p class="ql-block">审核:王 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