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点亮人生 书香溢满校园——我是“宜城实小阅读者”(35)

空谷幽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是名师成长道路上的铺路石和脚手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敬畏书籍 热爱书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让书香溢满校园,让书籍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思想的航船,梦想的风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开卷有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怡情养性、启智润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是实验小学教师——宋德兰。今天将由我为大家朗读“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为新世纪新教育而作”,选自《新教育之梦》,作者:朱永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人物简介</b></p><p class="ql-block"> 朱永新,男,汉族,1958年8月生,江苏大丰人,1988年加入民进,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p><p class="ql-block"> 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顾问。</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人物荣誉</b></p><p class="ql-block"> 多次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中华十大财智人物"、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候选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p><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获"2020年国际安徒生奖IBBY-iRead爱阅人物奖"。</p><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8日,获得2020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主要作品</b></p><p class="ql-block"> "朱永新教育作品"包括:卷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卷二《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卷三《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卷四《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卷五《我的教育理想》、卷六《我的阅读观》、卷七《中国新教育》、卷八《新教育讲演录》、卷九《新教育对话录》、卷十《走在新教育路上》、卷十一《写在新教育边上》、卷十二《中国教育观察》、卷十三《外国教育观察观》、卷十四《教育心理学论稿》、卷十五《中国教育评论》、卷十六《中国教育建议》。</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名家评价</b></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教育理论家,朱永新教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论述、抒情、问答并举,逻辑严密的理性语言、老百姓习惯于说和听的大白话、思维跳跃富于激情的诗句兼有, 依思之所至、情之所在、文之所需而施之。有的文章读时需正襟危坐,有的则不禁击节而赏,有的还需反复品味。可贵的是,这些并非他刻意为之,而是本性如此,自然流露。这本性,就是他对教育事业的爱……</p><p class="ql-block">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语言文字学家 许嘉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朱永新提出的新教育实验,推动了中国的教育行动的研究,推动了一种中国的教育风格的研究,它如一条鲇鱼,必将搅动中国教育这一缸水!</p><p class="ql-block"> ——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会长副会长 陶西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朱永新先生作为身处高位的官员对教育仍怀有如此激情,甚至是痴情,且如此深沉而质朴,实为难能可贵,不能不令人感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朱永新先生的人格魅力衍生了"新教育"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著名教育家、情境教育创始人 李吉林</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文本展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阅读感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教师理应做学生“道德长跑”的领跑人</b></p><p class="ql-block"> 初识朱永新这个名字,应该是十年前。但记不清楚当时是因为他对教育的怎样阐述,让我对这个名字有了深刻印象。后来不久,我又陆续看到一些由他撰写的关于教育的论述。出于兴趣,我在网上查阅了他的简介,也逐渐对朱永新有了一点点皮毛式的了解。</p><p class="ql-block"> 《朱永新教育文集》先后出版十六卷。在此,借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先生对这套文集的评价,他说:“在这套文集中,他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古往今来的广阔视野,考察、思索中国的教育问题;他的论述几乎遍及受教育者所经历的整个教育过程;大到教育的理念、原则,小到课程的改革、课外的活动,他都认真思考、系统调查、认真实验,随时提升到理论层面;与教育学密切关联的心理学,需要和在研究中国教育同时开展的对国外教育的认识和分析,也是他涉及的范围。”</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所拥有的是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我的教育理想》。这本关于教育的宏观思考和对于理想之教育的蓝图描绘的著作,让我一下子对它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 理想的教育该是什么样的?朱永新教授从十个方面阐述了他理想中的教育,并从这十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如何才能实现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以及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作者通过这十个教育理想,描摹出一幅理想的教育蓝图,对在21世纪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作者也探讨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十大趋势、中国课程改革的趋势及特征、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展望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意义的问题。 这是一部充满激情与理想的教育著作,印刷多达20余版次,畅销高达30多万册,被全国广大教师称为“最具震撼力的教育名著”。(此段文字引用网络对此书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选择第一章“理想的德育”并把此论述中的主要观点加以分享,希望能给从教者带来教育的启迪和启发。文中朱永新从八个方面谈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德育,他说:“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学生的德性,让学生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才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理想;理想的德育,应该注重为学生寻找生活的榜样,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英雄主义精神;理想的德育,应该科学合理地设置循序渐进的德育目标,使其兼具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双维视角,形成层次递进、不断完善的德育目标体系;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心灵的沟通,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能在学校的教育中安营扎寨;理想的德育,应该给学生自警、自诫、自励等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理想的德育,应该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使各种力量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摘自“理想的德育”中的八个标题)</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始终并清晰地认识,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成人的教育,做人比做事,成人比成事更为重要。</p><p class="ql-block"> 朱永新“理想的德育”的八条阐释,任何一条都极具可操作性,都可以成为各学校实施德育的路径和措施。如果每一位教师都把这八条内容纳入班级德育目标体系并加以落实,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准以及道德情操都会提升至一定的高度,从而真正做到为自己美好的人生奠基,为社会积蓄后备力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牢不可破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在“理想的德育”第六条建议中,朱永新指出:“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和学生有一种平等的沟通,一种平等的探讨……”而实际教学中,我们许许多多的教师总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目中无人,以教育者自居,没有把学生当作平等中的人、发展中的人,批评、嘲讽、喝斥者有之,打击、伤害也不乏其人。教育依然唯分数论,成绩永远排在第一位。为人师者常常以教书为天职,以完成学科教学为己任,以学生取得好成绩为快慰。有了分数,其它都不在话下,都不是问题。至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孩子的学习快乐不快乐,是否养成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是不是珍惜生命价值,形成自尊、自信、尊重他人、合作、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似乎都不重要。对以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要素,教师要不忽略不计,要不轻描淡写,要不不闻不问,要不置之度外。家庭教育也是“帮凶”,只关注“分分,孩子的命根!”,只给孩子丰厚物质奖励,只要求孩子考高分,没有把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当回事,既没有多留点时间陪孩子,和孩子聊聊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没有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并矫枉过正。这样长此以往,会有怎样的状况出现?近年来,关于学生经受不起各种挫折而导致悲观厌世和走上绝路的报道不绝于耳、接连不断。令世人扼腕叹息!</p><p class="ql-block"> 虽然,各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但许多学校缺乏的是没有把学生在自然活动中的体验、情感、认识,与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的形成密切关联,只是让学生娱乐参与、活跃氛围,造成活动与德育两张皮。</p><p class="ql-block"> 学校重视学生读书,希望学生在书中拓宽视野、提高认知、净化灵魂、升华人格。但一部分教师不理解,总以为读书耽误了学生做题的时间,还有的老师重视了读书,也只是让学生纯粹地阅读,以学生获取书中的文学素养,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和作文分数为满足,忽略了文学作品本身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德育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毋庸置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经过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如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英雄人物辈出,身边的榜样也层出不穷。但许多教师却疏于用真实感人的道德形象去激励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疏于抓住各行各业每一个印有浓浓爱国情怀,印着英雄主义卓越成就英雄们的感人事迹,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让学生以一种崇敬的心理去崇拜英雄、敬爱英雄、学习英雄,并以英雄为榜样,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与活力,以此内化自己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好习惯,益终生。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朱永新也秉承“不教之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的确,德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p><p class="ql-block"> 我们说了很多年,小学生要重视习惯培养,包括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拥有了好习惯,为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奠定基础。然而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往往大部分教师还是“学”字当头,学生成绩好,代替了一切,以至于“重智力、轻德育”,“重成绩、轻习惯”、“重智力、轻能力”,导致“高分低能”“巨婴”“啃老族”应运而生,比比皆是。</p><p class="ql-block"> 朱永新在文中所言“德育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诚然,任何学校,任何老师都应该重视德育,要把它放在首要地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实践和落实。但德育和其他教育一样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师咬定德育目标不放松,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也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点灯人,只有德才兼备、以德施教、以德立身、胸怀祖国、不计报酬、甘为平庸、不忘初心、踔厉奋发,才能引领学生在成长的路上一直“道德长跑”,永不停息,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为建设伟大繁荣昌盛的祖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2年6月7日)</p>

教育

德育

理想

学生

朱永新

教师

中国

孩子

应该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