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 春 回 眸 】2

森瑞科器

1973年秋游览鞍山的千山美景 林长富、王跃,殷之光校篮球队合影留念 九年八班毕业照 七年级以后的文化课学习逐步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学工、学农、队列训练等活动增加了。我们去沈阳油脂化学厂、新光被服厂、第二印刷厂、沈阳乒乓球厂参加学工劳动。去十九中学东陵区李相公社王士兰大队农村分校参加学农劳动。队列和广播体操训练,是我们所有活动中,记忆最深刻的活动。我校获得沈阳市和平区队列广播操比赛第一名。我们班是校内比赛的优胜班。<br>1976年10月,我们正在沈阳乒乓球厂劳动,“四人帮”被粉碎,文革结束了。不久以后,我们回到学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直到1977年8月我们毕业。<br>三、我的收获<br>回忆四年十九中学的学习生活,虽然自然科学知识学习不多,传统道德在文革中也遭到扭曲,但我还是收获了很多,形成了基本的世界观——一是对大自然永远保持敬畏;二是严守道德准则;三是永远保持乐观。这些都帮助我毕业后,很快融入社会。<br> 毕业后的45年里,经历了上山下乡、恢复高考、改革开放。我在还没弄清楚改革开放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就跳进滚滚浪潮中——得先活下来。一次次被命运击倒,又一次次爬起来,继续前行。好不容易挣扎着爬上岸,发现世道全变了——以往笃信不移的观念,成了过时的笑料。可是,我还是一个热血愤青的人,还没有被现实完全磨灭了棱角。我很庆幸自己还有个性。尽管常常会在很多场合碰壁,被现实反手就是一巴掌,尽管有时会过于纠结,过于伤感,甚至异常敏感,觉得很累,但是,我对未来仍充满乐观的期待。这要归功于在母校形成的世界观,在学工、学农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坚韧,在队列训练中铸成的集体主义精神。<br> <br> 感谢老师,感谢母校,也感谢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br> 2022年1月16日<br> <b> 《一场难忘的电影》</b> 九年八班 汪海燕 今年春节,我去万达影院看了一场电影,走进豪华舒适的影院,我浮想联翩。四十九年前,看的一场电影的整个过程,又一幕一幕,呈现在我的脑海。那个年代, 学校学生,就是学工,学农,学军,文化娱乐生活匮乏, 那时国产电影,主要是新闻简报,及记录工农兵,各行各业的记录片。再就是前苏联,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朝鲜,及越南的故事片。那时候,能去看一场电影,真是莫大的奢望。 1973底的一天下午,我们在沈阳日报版缝,各个电影院,新影片预告栏中,看到胜利电影院即将上映,越南故事片《回故乡之路》。<br> 我就和我们班的几个好朋友,林翠兰,赵艳霞,李晶,我们四个人约好,下午来到了胜利电影院,结果当日的电影票,已经售馨。我们心凉半截,只能用羨慕的眼光,看着拿着电影票入场的人们。<br> 我们非常失望,失落, 但又不愿意离开, 当时多么希望有人退票。这时候,不知谁説一句,看看明天有没有票?,明天的票,和今天这场,是不是一个颜色?。我们顿时感觉,希望就在眼前,马上兴高采烈,去买了第二天的预售票,正好(和当日这场票是一个颜色)。<br> 我们四个人,喜出望外。可是票买来了,怎么检票进去,谁拿着票?我们四个人谁也没有勇气,拿着票去检票。<br> 我们推来推去,最后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林翠兰身上。我们四个人,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淡定, 战战惊悚,慌慌张张的通过了检票口,一边回头,一边冲进了影院。<br> 我当时觉得,手心冒汗,腿在发抖。负责拿票的林翠兰同学,表情严肃,手在发抖,赵艳霞,李晶两位同学,满脸通红,低着头,眼睛不敢平视,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我们这四个好闺蜜,就像在逃的小偷。<br> 我们好不容易,蒙混过关,没想到更可怕的事情又来了: 因为当日、当场电影票,已经售馨。那时候的电影院,是对号入座,我们没有座位,我们还要和,拿着手电筒,查票的影院工作人员周旋。<br> 我们四个人,活学活用了,毛主席的军事思想,哈。我们商量,我们四个人,不能集中在一起,要以每个人为单位,各自为战,采取"敌进我退"的方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br> 我们有的人,躲在影院的窗帘后面, 有的人,蹲在最后一排櫈子角处,有的看到查票人员来查票,就装作上卫生间。直到电影演了一部分,查票的人撤了,我们才聚集到一起,看看各自的表情,是不安和恐惧。<br> 电影院上映的是,越南电影《回故乡之路》。而我们,是在和影院的工作人员,斗智斗勇,进行了一场《地道战》。<br> 终于电影结束了,我们四个闺蜜,长长出了一口气,一颗担惊受怕的心落下了。我们四个人,虽然是买了电影票,却忐忑不安,惊慌失措的,看了一场电影。<br> 在回家的的路上,我们的兴奋,掩盖了紧张。我们兴奋的是,虽然我们四个闺蜜,是在忐忑,紧张中看完了电影.虽然我们谁都说不清楚,电影的前半部份内容,虽然我们谁也不能描述电影的场景,虽然我们谁都阐述不明白,电影的意寓,虽然我们谁也没记住,里面的美女帅哥。<br> 但是,我们却像打了一场胜仗一样的兴奋,凯旋而归。因为我们第二天,可以骄傲的説,我们看了一个越南的新电影。<br> 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个特殊的,精神生活匮乏年代,正是电影,凭着它无限的魅力,让我们这四个青葱少年,看了一场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电影。<br> 四十九年后的今天,走出影院,今天的电影虽然精彩,情节感人,场面宏大,气势磅礴,俊男靓女。但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看电影的整个过程,四十九年前的那场电影,和今天的电影同样记忆犹新。<br> 2022年2月26日 <b> 尊师爱校 团结友爱的八班</b> 九年八班 李佩剑 时光荏苒,我们七七届九年八班的同学们蹒跚地走过了青春岁月,走过了如火如荼的火红年代,走过了烙上时代印记的学生时代。而今我们不再风华正茂,都已鬓染白霜。然而却永远忘不了那哺育我成长的沈阳市第十九中学,忘不了那欢声笑语的九年八班。<br> 毕业这四十五年来,我们先后在棋盘山聚集庆典毕业10年聚会,在顺风宾馆举办了毕业20年庆典,在广州酒家35年庆典。在棋盘山紫悦山庄庆祝毕业40年的聚会上,我们把年级组长王洪智老师,李闻老师,于桂普老师都请来了,在一起回顾我们美好的学生时代,和毕业以后的点滴成长经历。这几次大型同学聚会都是我亲自参与策划组织的,所有经历都历历在目,回忆起来幸福多多。 1987年6月21日八班毕业10周年在棋盘山举办 1997年八班毕业20周年在顺风宾馆举办 1997年八班毕业20周年在原十九中学院内合影留念 2012年8月25日八班在广州酒家举办毕业35周年师生联谊会 2012年8月25日八班在广州酒家举办毕业35周年师生联谊会 2017年7月2日在棋盘山(紫悦山庄)举办八班毕业40周年师生联谊会 2017年7月2日在棋盘山(紫悦山庄)举办八班毕业40周年师生联谊会 2017年7月2日在棋盘山(紫悦山庄)举办八班毕业40周年师生联谊会 2015年二季度同学生日会 2016年三季度同学生日会 2018年大连西中岛二日游三季度 2019年本溪森林公园三季度同学生日会 2021年八班三季度生日会在丹东举办.王洪智老师,十二参加 2021年八班三季度生日会在丹东举办.王洪智老师,十二班同学参加 回首往事,四十五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从青年到中年到如今步入老年的行列,然而我们的同学之情和友谊,没有因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师生之情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毕业这四十多年岁月里,每逢过年或重大节日我们都没有忘记教过我们吴桂荣老师,同学们都会自发的带着礼物去看望我们的班主任吴桂荣老师,每年都是这样,直至老人家病逝。出殡时我班同学志愿集体去给吴老师送最后一程,同学们还从朋友那里借用20多台车辆,包括同学们本人出车,出殡后所有招待客人及亲属的酒席费用都是我班同学们支付的.还有班主任于桂普老师,老人家晚年是在东陵区劳模康复中心度过的,同学们也不忘恩师,每年定期都会去东陵劳模康复中心去看望老人家。但是遗憾的是我们于桂普老师病逝比较突然。等我们知道消息,出殡后好多天我们才知道,我们只好跟他女儿联系!于桂普老师在世时,还多次参加我班同学季度生日会,她身体不适时不能参加的话,都要在我班微信群里给同学们发红包,祝同学们生日快乐!这种师生情饱含着同学们浓浓的爱意,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延续。同学们知恩感恩的心诠释了我们这代人的精神风貌和内在的美。 2019年任课老师和部分班级同学在水上鱼港合影留念 在七七届毕业45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对恩师敬仰之情,同窗的友谊之情,祝我们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身体健康! 沈阳市第十九中学虽然已撤销,但那校园的一草一木,每一个清晨和每一个黄昏都在我们的记忆里熠熠生辉。忘不了永远的十九中学,忘不了我们永远怀念的母校! 本文作者:李佩剑 2022年01月10日 <b> 《致 青 春》</b> 九年八班 施 伟 ---难忘的学习小组经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就习惯了寒署假的集中学习生活,每到假期,我们就4~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家庭居住条件好的同学家里去学习。记得那一年,我们去孙红心大姐家学习,学习中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课题,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争论不休,最后通过举手表决,确定执行方案,很正规,好热闹啊!<br> 学习小组的形式还多种多样的,记得有个叫“一帮一,一对红”那种,对学习稍差的学生开展帮助学习,针对他不会的问题,不厌其烦的一遍遍讲解。每次都感觉自己像老师一样,模仿老师的样子,好过瘾啊。学习中我们还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休息时也好奇观察大姐家的日常生活,记得在一次休息时间,看见大姐的父亲正在织一件大红色毛衣,毛线在他手中穿来穿去的,一会儿功夫就织出了一大节,当时很好奇,因为那个年代织毛衣是妈妈们的专利,没看过男人织毛衣,我就问:“大叔,织毛衣难不难?”大叔说:“这有什么难的?,我十一岁就参军了,是当年的“红小鬼”,什么事情都自己做”。过几天,一件精制的毛衣就织出来了,而且不亚于在商场购买的,上面还有立体图案呢,只可惜当时没有照像机,,如果有像机拍下来,那是多么珍贵的照片啊!<br> 还有就是她家的千层馅饼啦,就是将面团擀成一张很大的薄面皮,从中心向边缘切一刀,然后将拌好的肉馅平铺在上面,以1/4份为单位,折叠式卷起来,最后将第四层压实,特别是边缘,不能让肉馅露出来,然后放在平锅里,上下翻烙几下,几分钟,一张香气扑鼻的千层馅饼就这样新鲜出炉啦!至今我还记得那饼的味道和独具特色的制作方法,那可是我意外的收获啊!按现在的说法,应该申请专利啦,哈哈。<br> 每当回忆起年少时的经历,总有很多的感慨,像电影一样,历历在目。<br> 岁月如梭,转眼之间我们都已到了花甲之年,人生旅途已经走过了一大半啦,现在生活的条件都好了,没有太多的奢望了,有个好身体,,保持好心态,趁还能走动,多出去走走,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们这些老帅哥、靓妹活出精彩人生。老师,同学们加油吧! 施伟於22年5月草书 <b> 我班的中学记忆</b> 九年八班 汤彬 我们班1973年小学毕业升学进入沈阳市第十九中学。与现在不同,那时没有升学考试,也没有电脑派位,整个班从小学一起升入十九中,被命名为“六年八班”。此后,每年升一级,到1977年毕业时,我们成为“九年八班”。按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要求,十九中学把初中3年和高中3年各缩短1年。于是,初中2年加高中2年,我们一共在校读书4年。<br> 十九中学有两个校门。前门是学校的正门,位于西侧,与一六八中学的正门分立在14纬路两侧。后门位于东侧,出去是居民区,走5分钟就能到二十九中学(现在的回民中学)的后门。校园由南侧的主楼、西侧正门两边的二层红楼和二层灰楼的教学楼、北侧的平房教室和校办工厂,以及东侧的平房教室和大礼堂等建筑物,围成了一个长方型操场。操场内有两个篮球场和一个二百米环形跑道的田径运动场。我们这届入学时,大礼堂已经被火灾毁坏了,只剩下礼堂前门非木质的结构和台阶,成为我们在校时历届校田径运动会的主席台。主楼前有一个30米长、20米宽、1米高的台子。台子四周用红砖垒砌起来,中间填上土。这就是我们做广播体操、队列训练的指挥台和组织文艺演出的舞台。<br> 回忆中学时期的岁月,印在脑海里最深的主要是我们愉快的课堂学习、丰富的社会实践、严肃的队列训练与活泼的文体活动。<br><b>愉快的课堂学习</b><br> 我们在校四年期间先后开设了政治课、数学课(教师于桂普、张媛、单子君、高阳)、语文课(教师吴桂荣、王洪智)、物理课(袁老师)、化学课(黄老师)、历史课、地理课(李老师)、农业课、俄语课(刘畅、常老师)、体育课(教师戚金昌、宋春泰)、音乐课(教师郭秋荣)、美术课(教师朱江)等十二个课程。有些课程在后来的教育体制改革中停止了,有些课程则一直持续到我们离开学校。<br> 政治课讲党史和政治经济学。老师讲的一个故事至今还记忆犹新。说的是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矿工家庭里,孩子和母亲的对话。<br>孩子问:“妈妈,我们家这么冷,为什么不生炉子?”<br>答:“因为我们家没有煤。”<br>问:“我们家为什么没有煤?”<br>答:“因为你爸爸失业了。”<br>问:“爸爸为什么失业了?”<br>答:“因为煤矿破产了。”<br>问:“煤矿为什么破产?”<br>答:“因为煤太多了。”<br> 一个小故事,把复杂的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关系,解释得通俗易懂。<br> 语文课有趣的东西更多了。我们学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等作品。对《水浒传》和孔子的学说有了粗浅的认识。这些都为我们打下了中国近代文学、古典文学和儒家文化的基础。那时没有写不完的家庭作业,老师也不要求家长给孩子报什么课外辅导班。学生们完全按自己的兴趣学,期末考试成绩不排名,不记档案。老师与学生亦师亦友,关系融恰。课堂上启发式教学,课下一起搞各种活动。我们的学习生活轻松愉快,是今天的中学生无法想像的。<br><b>丰富的社会实践</b><br>我们在校内参加校办工厂的实习劳动。在校外,我们曾去沈阳油脂化学厂、新光服装厂、红双喜乒乓球厂、沈阳市第二印刷厂参加劳动。我们还到位于东陵区李相公社王适兰大队的农村分校,参加盖校舍,开荒地,种植农作物等劳动实践。<br>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我们班部分同学被抽调去202医院,帮助护理从唐山转运来的伤员。这些劳动和社会实践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知识,开拓了我们的兴趣爱好,增长了我们劳动实践的能力。<br><b>严肃的队列训练和活泼的文体活动</b><br> 1975年,十九中学获沈阳市和平区队列广播操比赛第一名。随后几年,我校承担并出色完成了市、区组织的多项大型游行和庆祝活动的队列表现任务。其中:我们班由于在全校队列训练中成绩优异,获全校队列比赛第一名,被树立为全校学习的典型。我们班在各项文体活动中名列前茅, 曾获年级篮球赛冠军、田径运动会总分第一名、歌咏比赛优秀奖。在校4年期间,全班共获得各类比赛、评比先进集体奖状50多个。<br> 通过队列训练和各类文体活动,我们班培养起持久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荣誉感深植于每个同学的心中。平时再调皮的孩子,一听到全班集体活动的召唤,便会自觉行动起来,全力以赴为集体而付出各自的全部力量。这种集体主义精神仿佛是母校留在我们身上的文化基因,在毕业离校后化为同学友谊,一直延续了40多年。<br> 在十九中学期间,我们既经历了批林批孔、评《水浒》批宋江、反击右倾翻案风等运动,也感受了粉碎“四人帮”胜利的喜悦。任凭风云变幻,拥护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立场始终不变。我们班学习成绩始终在全年级名列前茅,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处处领先,做到了德、智、体全面发展。如今教育界所倡导的“素质教育”,40多年前,在我们身上已经有所体现。<br> 毕业前夕,也就是1976年冬季到1977年春季,我们班先后有一批热血青年投身到了火热的军营、进入人民解放军的大学校 ,成为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1977年7月,我们班毕业离开十九中学时,一批同学响应号召到广阔天地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其余同学安置在城里,为沈阳城的繁荣和振兴做贡献。1977年冬季恢复高考后,他们当中的一批同学走进了大、中院校的殿堂,成为那个时代的幸运儿。<br> 如今,我们班同学都已经过了花甲之年。班里的传统是,每季度举办一次同学生日聚会,每逢毕业5周年办一次小型纪念会,10周年办一次大型纪念会。每到聚会或纪念会,我们还邀请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参加。师生团聚,除了畅谈各自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中的经历,交换新知识、新观念,更多的是回忆在十九中学的岁月。每当谈及这些,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要感谢母校,感谢我们的老校长张良璧老师,感谢我们的年级组长王洪智老师,感谢我们的班主任于桂普、吴桂荣老师和各位任课老师。母校给我们的教诲,已经成为我们走向社会的精神财富,化作工作和生活的力量。如今虽然大家都离开工作岗位,但是,在新时期,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我们的余热。<br> 怀念母校沈阳市十九中学,怀念我们的恩师。老十九中学虽然撤校,难忘的校园情、师生情和同学情深深地留在我们心中,成为九年八班这个优秀集体的精神支柱,为圆梦民族复兴永远向前。<br> 后记:阎伟同学、李佩剑同学在本文的起草过程中,提出了很多宝贵修改意见和建议。王洪智老师审定了全稿,给予点睛之笔。对各位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br>不当之处,由笔者负责。请多多指正。<br>版面编辑:李佩剑 <br> 2021年3月11日<br><br> <b> 同窗回眸(新韵)</b> 八班 李佩剑 四十五载忆同窗,春夏更迭鬓染霜。<br> 岁月回眸风雨过,年轮往返苦甘尝。<br> 牵来旧事应无恙,面向新程更自强。<br> 藏起尘封呈画卷,扬帆踏浪沐晨阳。<br> <br> 2022年1月20日 <b> 九年九班 王文太</b> 七七届九年九班毕业照 2017年6月21日留念 2017年6月21日留念 以上照片由王文太提供 2022年2月16日 <b> 九年十班 马玉魁</b> 这个照片是临近毕业时在沈阳艺术宫门前 这个照片是毕业十七年照片 以上三张是毕业四十周年聚会照片 1997年8月毕业20年在北海聚会的,坐大客车去的 以上照片由马玉魁提供 2022年2月13日 <b> 调皮的男同学</b> 九年十一班 陈丽波 七十年代受大环境影响,部分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调皮捣蛋,恶作剧,中学二年级时座位开始自由组合,女生和女生一座,男生和男生一座,做在我后排男生经常把我同桌女同学的辫子绑在椅子背上,下课时老师喊起立,我同桌没等站起来就一屁股又坐下了,惹的同学们哄堂大笑。<br> 更过分的是气走了俄语老师,我们的俄语常老师当年可是国家二级翻译,发音即标准又好听,特别是俄语嘚的音特别好听,常老师讲课认真又有耐心,就这样难得的有才华老师也被捣蛋的同学给气走了,每当时老师教一个单词和汉语谐音相似时他们就起哄,喊什么农民戴前进帽,什么旮了白叶子(大头菜)气的老师没法继续上课,下次上课继续捣蛋,常老师甚至被气病了,没办法学校只能停了我们班的俄语课,这么好的学习外语机会就这样失去了,至今都是个遗憾。 一九七六年东陵区李相公社王士兰大队学农劳动合影 李相公社王士兰大队学农劳动合影, 前排中间是班主任刘素娟老师 七七年毕业合影 毕业后九八年第一次同学聚会 2017年毕业四十周年同学大聚会 <br> 2020年夏天去丹东五龙背在鸭绿江断桥合影 二0二0年夏天同学们去五龙背合影 2019年夏天同学思拉堡相聚 2019年九月李兆林警官退休请同学聚会 本文作者:陈丽波 2022年02月10日 <b> 怀 念 恩 师 </b> 九年十一班 高军 ——写于2017年教师节<br> 当我们还是那样,青葱稚气,<br> 你仿佛就像这般,温暖飘逸。<br> 当我们懵懂窗外,茫茫若迷,<br> 你仍然镇定朗读,不朽真谛。<br> 当我们能够抖擞,略绰有余,<br> 你曾孜孜又谆谆,春风化雨。<br> 当我们倏尔回眸,依稀想起,<br> 你亦如长姊前辈,慢慢老矣。<br> 当我们终于叩问,吾师安好?<br> 你却早已在哪里,默默离去。<br> 当我们杳无他处,追寻恩义,<br> 你依旧慈祥伫视,再勿忘记。<br> (刘淑娟老师是我的班主任。我1976年3月离开沈阳后,刘老师与我一直有联系。八十年代,刘老师来北京出差,我们师生见过一面。2017年7月回沈参加同学聚会,我惊闻恩师已经逝世,一时难以相信)<br> 本文作者: 九年十一班高军 一九七六年随他父亲转业去了北京,工作单位是中国人解放军总后装备部干部,和同学们一直保持联系,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特意从北京过来参加。 <b> 我的记忆王洪智老师 </b> 九年十一班 陈丽波 印象最深的老师-王洪智老师,王老师个子不高,但是目光炯炯,精神抖擞,有超强的组织能力,记得七六年学校组织队列比赛,王老师做为年级组长,组织我们七七届六百多名同学参加队列表演,他声音洪亮,气势威慑,再顽皮的同学在他的组织指挥下群情激昂,口号振天响,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完成操练,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师生的一致好评。四十多年过去了每当想起当年的情景都觉得震撼。<br>王老师令人敬佩还有语文学科的教学水平,记得王老师给我们班代课,以前上语文课一遇上课文分析,找中心思想都搞不明白,王老师简单明了的说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所讲述的意思,使我们茅塞顿开,王老师讲课能扣住主题,声情并茂,引人入胜一篇文章经王老师讲解变得有趣了,同学们都爱上王老师的课。 本文作者:陈丽波 2022年02月10日 <b> 同 桌 的 你</b> 九年十二班 董艳荣 他叫吴志伟,我们都管习惯叫他胖子,初中的三年我和他是同桌。每天上课前,他都用粉笔在课桌上划一道分界线,不许我过界,很玩皮,不听讲还影响别人。我的衣袖上经常被弄的全是粉笔灰。<br> 一次为了帮助他传递纸条,被老师发现,不但我挨了批评,还告诉了家长。<br> 毕业了,我们各奔东西,上山下乡,参加工作,成家立业。但始终没有断了联系,经常相约聚一聚,聊聊天,唠唠嗑。退休了,我们和同学经常一起出游。 2016年2月我们去思拉堡五爱温泉渡假酒店的合影 2016年2月思拉堡 2017年11月鞍山龙湖温泉的合影 今年3月我们又跟随各自团队偶遇在抚顺圣美琦山庄 4月我们同学一起自驾去沈阳怪坡 6月又去了本溪,丹东等地 谢谢同桌的你!虽然没给过铅笔,也没送过象皮,但记意中的点滴趣事,还是在日后每次的聚会中聊上几句。<br> 时间真快,一晃我们毕业45年了,花甲之年我忘记了很多事情,只有同学情,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也留在每天清晨相互问候的“早安”里。 本文作者:董艳荣 2021年12月25日 <b> 似 水 年 华</b> 九年十二班 李文军 2022年7月份我们迎来了毕业45周年,回首往事,每当看到这张毕业时的照片,就会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瞬间眼泪就会夺眶而出,时间带走的不仅是我们的容颜,还有无情的岁月呀!青春回眸,再回首,45年弹指一挥间. 十二班全体同学毕业照 45年前的夏天,我们火一样的青春年华,就随着一张合影照片各奔东西,我们是68年9月份上的小学,那时上学都是就近安排,我们班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所以同学情谊深似海,我们的学生时代,是不平凡的,那时不是以学习为主,即要学工、学农、又要学军,我们每年都要服从学校安排分配到工厂,农村劳动,记得那是75年的秋天,我们班被安排去东陵区李向公社王士兰大队劳动,同学们,每天吃住在一起,虽然环境很差,很苦很累,但是有同学的地方,便是最美的风景,再苦再累也觉甜. 东陵区李相公社王士兰大队的农村分校学农劳动 东陵区李相公社王士兰大队的农村分校学农劳动 老同学是一首歌,向解放军学习是我们常喊的口号,每年我们都要去北陵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在年级组长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个个像个兵,身穿黄上衣、蓝裤子还要衬上白色内衣,迈着矫健整齐的步伐徒步走向烈士陵园瞻仰烈士墓碑,向烈士宣誓,然后各班可以自由活动,我们在北陵公园也留下了合影照,不幸的是,已经有十几名同学掉了队。<br>相聚再次点燃了生命的火焰,2017年7月2日,虽然酷暑炎热,但是我们九年十二班师生迎来了阔别40载的相聚,师生们彼此拥抱,回忆昔日的音容笑貌,亲切无比,仿佛又回到了久别的校园 40年师生合影照片 2021年6月26日更是难忘的一天,我们老十九中学举行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十九中学建校65撤校35庆典大会,又荣幸的见到了许多的老师和老校友,我还代表了学生讲话,并且上台向全校师生敬了酒! 时光荏苒,时代在变,同学的情谊始终不变,不论哪天相聚都是热情如火,没有班级界限,没有年龄差别,尽管两鬓斑白,亲情与快乐依旧。 青春一去,谁能留,人生过半已白头,但愿余生都幸福,多点快乐,少点忧愁 !夕阳风光无限好,永葆童心度春秋!!! 本文作者:李文军 在校时,任十二班团支部书记 2021年12月24日 <b> 难忘的学生时</b> 九年十二班 夏元夫 回忆我的学生时代,很难忘记。我上小学是在沈阳市和平区四经一校一年三班至六年三班,我班集体升入沈阳市第十九中学七年十二班至九年十二班。 上小学时,在刘老师的带领下,从学校步行到位于沈阳市北市场的皇寺广场,我们头带花帽,手持鲜花,热烈欢迎柬埔寨首相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以及陪同西哈努克亲王访问沈阳市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及夫人。 上小学时,响应学校号召,捡粪拾废铁上交学校。 <br> 我班整体升入十九中学后,又赶上学习工农兵。每天除了上好各科文化课以外,还要军训。学工劳动:我班去过沈阳饼干厂,男生在一楼包装糖块,女生在二楼包装饼干。到沈阳气体压缩机厂劳动,打扫厂院卫生,在车间搬运货物。当时,毛主席号召: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沈阳油脂化学厂派出工人阶级宣传队,简称:工宣队进驻十九中学,我班就到了沈阳油脂化学厂进行学工劳动,我们在车间里跟着工人师付干活,下班后洗澡,厂里澡堂肥皂很大,有一块保温砖那么大。 学农劳动:我班到长白公社帮助老乡搬白菜。到过学农分校一东陵区李相公社王士兰大队学农劳动,下农田插秧,我用扁担扛着两个筐挑秧苗,还跟老乡坐着牛车上山拉石头。记得有一天,伙食班的同学烙大饼,这个大饼可真够大啊,足足有我们家大勺盖那么大,下工后我们吃着大饼,到大队部看杨振华说的相声去了。学军活动:每天上午上文化课,下午军训队列走正步,在年级组长王老师的严格训练下,我们步伐一致,队列整齐。最令我难忘的一件事儿是在大约1976年吧,我们全年级同学身着一身黄,背着黄书包,冒着倾盆大雨,徒走到市府广场,参加全市人民群众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十周年纪念大会,一路上,年级组长王老师喊口令,我们迈着正步走,队伍整齐,受到路人的一致称赞,我们心里挺自豪。 时光转眼过去了四十五年,我们从青少年迈入了老年人的行列,2021年马上过去,迎来2022年新的一年,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祝同学们新年快乐! 本文作者:夏元夫 2021年12月31日 <b> 重温校园梦 再续同学情</b><div><b> </b>——十九中学七七届毕业45周年</div> 九年十三班 荣丽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毕业四十五年,弹指一挥间。吹不散的是难忘的情怀,磨不灭的是心底的记忆。<br> 回想当年的校园生活,多少难忘的画面栩栩如生,多少难忘的情景历历在目,多少次欢声笑语在梦中再现。忘不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忘不了教室的书声朗朗,忘不了校园的一草一木,忘不了同窗的情深谊长。毕业后,我们各奔西东,踏上了追梦的路,在各自不同战线上,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回报给社会,奉献给我们的祖辈、儿孙和家庭。45年的光阴,我们体验过生活艰辛、成功的喜悦和风雨的洗礼。45年的光阴,变化了我们的容颜,成熟了我们的心态。45年的光阴,收获了我们的期待,造就了我们的人生。岁月让我们不再年轻,可是我们的默默祝福从来就没有间断,我们的深厚友谊始终都不会褪色。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同学,这个具有特殊的情感称号,将永远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有一席圣洁的领地。 温馨记忆的帷幕徐徐拉开,展现出45年前一个难忘的盛夏,那是1974年,十四、五岁的我们怀着初识的喜悦和惊奇相聚在沈阳市第十九中学这所平凡的学校里,七年十三班从此开始了我们中学的同窗生活,度过了人生那段最纯洁最浪漫的时光。那时的我们没有写不完的家庭作业,更没有什么课外辅导班,只有丰富的劳动和社会实践。曾记得在校内参加校办工厂的实习劳动。在校外,我们曾去沈阳油脂化学厂、沈阳啤酒厂、沈阳橡胶四厂等铁西工厂参加学工劳动;还有参加沈阳市新北站建设中的社会实践;沈阳市东陵区长白乡学农劳动等等。我们还到位于东陵区李相公社王适兰大队的农村分校进行锻炼,参加盖校舍,开荒地,种植农作物等农业劳动实践。这些劳动和社会实践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知识,锻炼了坚强意志,开拓了我们的兴趣爱好和动手的能力。1977年7月,又是一个难忘的夏天,我们结束了三年中学生活,告别了母校,告别了亲切的他和你。 毕业后,我们有过多次聚会,每次同学聚会,都是那样的令人期盼,令人激动,那样的开心,那么真切、那么自然……彼此想说的话总是太多,似乎有聊不完的前尘往事,有说不尽的离情别绪,也有道不完的喜悦与沧桑,而每次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对于参加聚会的同学来说,毕业后做过什么,现状如何并不重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我们或许没有必要去计较身份与地位、也没有必要去苛求财富的多少,只要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彼此共处的时光就足矣。 我们这班人,大多出生在1958年、1959年,极少数是1960年。那是个大跃进的年代,刚进入小学的时候,文革开始了,刚中学毕业,文革结束了,我们是在文革的风雨中度过小学和中学,是真真正正被耽误的一代人。当年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虽受狂风暴雨吹打, 但仍是风华正茂。如今,我们已是花甲之年,正步入人生的暮年,仍在经历着人生风雨,阅读着世事沧桑。感谢每一次聚会,都带给我们一段最不寻常的记忆,感谢四年的同窗,感谢十九中学老师不倦的教诲,让我们终生<br>受益。 毕业40周年合影照片 2015年聚会合影照片 2021年7月22日营口鲅鱼圈 昨天的回忆,我们珍惜,因为他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足迹;今天的聚会,我们铭记,因为他又拉进了我们心与心的距离;明天的憧憬,我们向往,因为有同学相伴的日子,日后的生活会更加温馨、更加绚丽。最后向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向本次活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谢意! 本文作者:荣丽辉 在校时,任十三班班长 2022年2月21日 因美篇照片不能超过100张请看续集<b>【 青 春 回 眸 】3</b>

我们

同学

八班

老师

毕业

年月日

中学

电影

九年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