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组长研修成果汇报

灼灼其华

<p class="ql-block">培训班全家福</p> 第三小组成员:熊海林、刘金并、谢贵萍、黄锐明、刘汉彬、钟伟明<br>  【新强师工程】学科组长研修成果汇报<br> <br> <p class="ql-block">  学习永远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学习是人生成长的阶梯,而教师的工作更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进步、发展的工作。为期十天的专题研修培训,让我们深深领悟到“学如弩弓,才如箭簇”的内涵。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积淀越深,学习之弓就拉得越满。</p><p class="ql-block"> 短短十天,各路名师各出奇招。有专题讲座,有同课异构,有参观见习,走入一线课堂,也有小组研讨、师生互动,力呈丰富多彩的“三新”背景下的培训盛宴。专家警句频出,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受益非浅。</p><p class="ql-block"> 在各自学校的讲台上,我们是师者;在培训班里,我们是学生。笛卡尔曾说过,“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在学科组长研修班课程里,有关于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与思考,关于教师的成长方向与价值体现的专题讲座,有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使用的思考与实践运用,以上种种给了我们从教路上向上的张力。路漫漫其修远,希望能在教学路上不断探索,诲人不倦。</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在林雪芹老师的讲座里学到了一个师者诗人的情怀: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把别人的孩子变成了自己的孩子。在此之前,我们需要给自己找准定位,多引领学生畅游于阅读的海洋,每天荐读一篇时评文,以读促写,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地学习语文,爱上写作。而在吴学英老师的专题讲座中,体会到语文核心素养在写作训练中的灵活呈现,悟到了一个师者的风范与魅力。听了她们的写作指导课,让我们有了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三新背景下作文教学如何开展,这几节课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单元教学任务,有针对性设计好课程内容,授之以渔,做到每节课真正有所得。在“慢上下功夫,从小处着手”。</p><p class="ql-block"> 学无止境。面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我从迷茫到逐渐清晰。培训班专家的精妙言论让我们更深了解到群文阅读对学生思维与阅读水平的提升的重要性,对于高阶思维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保持对新事物的浓厚兴趣,对新课标新教材的认真研读,真正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帮助学生开拓思维。</p><p class="ql-block"> 群文阅读、单元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各位名师给予了方向性指导,多校的优秀教师呈现的教学案例,实操性强。“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作为语文教师,要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广博知识,用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让课堂富有生气。</p><p class="ql-block"> 听完特级教师林诗铨的《从小处、力所能及处做起》的课后,我想我们已经找到了今后的方向,要向林老师学习,往一个全能的教师方向发展。从惯性思维、固定教法中走出来,让课堂有灵性,有思想,有温度,有个性。曲佳媛与林洁两位老师的《葬花吟》同课异构也启迪了我们,语文课堂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在教学中激活学生,课堂形式多样化,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果。</p><p class="ql-block">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身为学科组长,我们应凭着研究的功底,乘着正风,树着正帆,引着正道,身体力行,引导教学。“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深深感到,学习永远在路上,方能使自身充满自信,确保教育教研之活水永不干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