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江苏卷(全国新高考I卷)

小舟

<p class="ql-block">审题:题目很清晰,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对基础深刻理解,才能创造,否则,难免落于俗套,技艺或才能也不会长进,更谈不上创新。强调“守正创新”,导语更强调守正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给陈盛峰先生的一封信</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周兴青</span></p><p class="ql-block">敬爱的陈盛峰先生:</p><p class="ql-block"> 您好,展信安康。初见您,是在中山陵园。五月间,山园一片葱翠,及膝的茶树一簇簇,一排排,荡漾着碧绿。而您,站在茶园边,一双眉毛宛如山峰,高挺的鼻梁,深深的酒窝,和悦地和来访的嘉宾们介绍着:“一斤雨花茶,需要采摘6万根芽头。”说话时,你的神情时不时地就落在了那一片片绿色上。我站在妈妈身边,虽未说话,但敬意已经悄然驻扎在心里。</p><p class="ql-block"> 跟随一队人回到茶厂,扑入我眼帘的工具让我大为惊诧: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竹筐子、竹篮子、竹筛子、小扫帚、小簸箕,还有一口口铁锅?这都什么年代了,科技在这里停滞了吗?那一刻,我真不解。不过,陈老师,您在接下来的杀青、揉捻、整形干燥、精制筛分的系列操作中,<b style="color:rgb(237, 35, 8);">让我深切地认识到何为“基础传统工艺”,何为“守正”。</b></p><p class="ql-block"> 其中炒茶,也就是抓条,最让我震撼。您站在大锅前,两手往高温的锅里一伸,虎口握着满满的茶叶在锅里来回炒制,您的手宽大而有力,您就像读过了武林秘籍般,使出的一招招,让茶叶在您的手里服服帖帖。您的手在高温炒锅中不停地抖抛揉搓,动作快速精准,嫩叶在您的手心里不断旋转。我目不转睛地看着,茶叶在您手里上下翻飞,茶条颜色不断加深,从浑圆饱满变成笔挺松针。那一刻我的心怦怦直跳,为您在演奏的“手中芭蕾舞”,一遍遍地鼓掌。</p><p class="ql-block"> 细瘦的茶条方向一致,逐渐失去水分,释放香气。三、二、一,你的大手一挥,出锅!每一根都细、瘦、匀、直。当我以为这样就完工的时候,您对着来访的嘉宾说:“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筛分。现在的毛茶基本都是机械筛分,但我们依旧坚<b style="color:rgb(237, 35, 8);">持雨花茶手工筛分,这套手工技艺被誉为‘中国绿茶制作技艺的活化石'</b>。说话间,您的眼神平静而坚定。你用不同筛号竹筛,运用抖筛、撩筛、飘筛等手法,将茶叶按粗细、大小、轻重分开再拼配成成品茶。这些成品茶,最终被装进了袋子里,作为送给我们的礼物。<b style="color:rgb(237, 35, 8);">您的守正精神</b>让来访的人无不动容。</p><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上,我默不作声。妈妈问:“你在想什么呢?”我说:“拎着这茶叶,我想起了茶厂里的那些传统工具,想着陈老师的一双坚守传统的手,我敬重这样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其实,是有创新的。雨花茶形如松针,它象征的革命烈士精神,赋予了它更深厚的底蕴。”<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只有守正了,并深刻地理解了守正,才能更深层次地区别于其他地方茶,才能创新,当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至名归。 </b></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妈妈给一家人都冲泡了一杯雨花茶。雨花茶紧细圆直,形如松针,入水碧绿清幽,入口醇厚,回味绵长,真不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陈盛峰先生,由衷地向您的守正精神、文化传承精神致敬!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增 添了一抹清幽的茶香。</p><p class="ql-block"> 此致,</p><p class="ql-block">敬礼!</p><p class="ql-block"> XXX</p><p class="ql-block"> 2022年5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