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读钟翔</p><p class="ql-block"> 文/程秀剑</p><p class="ql-block"> 先知其名,后识其人。认识钟翔先生,也是这样的,不过先知道的是他的文名。</p><p class="ql-block"> 那是2017年抑或2018年,有一天闲逛州新华书店。有一本《魅力临夏》的书映入我的眼帘,我感到好奇。我是土生土长的临夏人,临夏有多大魅力,我怎么不知道?一翻书的扉页,有钟翔主编字样。</p><p class="ql-block"> 2021年夏,我与诸友筹备成立州诗词学会,无意中遇友徐某。他见我爱好文学,便说有几本好书赠我,搜寻半天后,拿来几本书,其中一本是《黄土情》,钟翔著。我是写格律诗的,对现代的散文,特别是本土作家的散文,历来是很少读的。既然是好友推荐,便偶尔翻翻。谁料一翻,却放不下手了,一闲就翻,一闲就翻。知道了钟翔,原名马忠祥,康乐人,东乡族,出版了诗集《心旅》、《暗处的光亮》,是临夏州第一个加入中作协的人,临夏州第一个获得骏马奖的人,获奖作品是《乡村里的路》。 </p><p class="ql-block"> 本以为对钟翔先生只有仰慕之情,谁料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今年四月,我参加积石山县为迎接二十大而举办的《雪城礼赞》,《远行》,《椒乡儿红》。钟翔先生也被作为嘉宾邀请而来。他魁伟的身体和爽朗的健谈,对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我们不仅合影留念,还去了积石山旅游大通道、黄草坪、大山庄峡。那天下午虽细雨蒙蒙,但我们乐不忘疲,至夜募降临,方恋恋不舍地分别。</p><p class="ql-block"> 既闻其名,又见其人,遂迫不及待地想读他的获奖作品集《乡村里的路》。由于书出版于2010年,作者身边没有书,于是在孔夫子旧网淘得一本,仔仔细细读起来:</p><p class="ql-block"> 我觉着钟翔先生散文的最大的一个特点,真。他写身边熟悉的风土人情,如拉家常似的娓娓道来,如《乡村里的路》、《蜜蜂》、《粪火的温暖》、《麦草的气息》、《包包菜》、《烧柴》、《填坑》、《麦场》、《煤油灯》等这些散文名篇,真实的记录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乡村生活。先生所写的00后们可能觉得陌生,但对我这个80后,感触颇深,将我一下子拉回了童年时代。对70后,60后甚至更早的5O后,40后,读它无疑是前半生真实生活的再现,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股脑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其次,选材精严也是他散文的又一特色。该详写时浓墨重彩,该略写时却惜墨如金,不必写处多不写一字,如写《乡村里的路》,着重大篇幅写人与路关系,而修路的事,却廖廖百十来字。再如写《包谷》,直接从丰收的十月写起,写剁包谷秆,掰包谷棒,手脱包谷粒。而对播种,只字未提。</p><p class="ql-block"> 充满诗情画意是先生散文的第三大特点。读他的散文,你的脑海里便出现一幅幅神奇的画卷,或浓或淡,如写松鸣岩、黄河三峡、和政古动物化石馆、禹王石及孩子们陡坡上滑冰、玩吃雪等,久久使人不能忘怀。</p><p class="ql-block"> 有些人说写散文,其实是记叙文,甚至是流水帐。我们在写散文借鉴名家名作的同时,不妨借鉴一下当地本土作家的作品,毕竟本土作家写的人或事,你比较熟悉。看你熟悉的人或事,人家是如何拿捏的(毕竟他集子里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国家级、省地级杂志上刊发过的)。</p><p class="ql-block"> 最近听闻先生在写小说,且结集出版了一本小说集《敲人的雨声》。祝愿先生在小说的创作中也获得更大的成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