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多彩贵州添彩

赤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名胜.旅游与文学的遐想(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为多彩贵州添彩</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九六六年冬,正值“文革”大串联时期,我和几个同学第一次到了苏州。为寻找唐时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的景观,走走问问(当时公共汽车停开),好不容易到了寒山寺。一看,寺庙不很大,还有点破烂,与我心目中的寒山寺差距甚远,感到有些失望。后来,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江山还需才人捧”后,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山山水水、古迹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主观上如果没有文人(文学家)特别是名人的描绘、渲染和各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再好的山水、古迹也是很难成为名胜的。游人到寒山寺,很多都是冲着张继的诗句去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华夏五千年来,勤劳、聪明、朴实而坚韧的中华民族前赴后继,造就了一个举世瞩目的东方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历朝历代的文学家们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是他们,与人民大众一起,用文字的、美术的、音乐的等等形式,共同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形成了今天这个丰富的中华旅游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名胜古迹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人。想想看,如果没有孟姜女的传说和那副采用同音假借手法写成的对联,你会到孟姜女庙吗?如果杭州西湖没有众多传说、掌故并形成游记、小说、戏剧、电影,你会去逛苏白二堤、拜灵隐寺、寻栖霞山吗?有一年春天,我到了云南,去体验大理三月好风光,慕名去看电影《五朵金花》中的蝴蝶泉,在那相当于我们贵州农村村寨里一个大水井的蝴蝶泉处,游人拥挤不堪,想走近照一张相片都很困难。后来,我去了昆明大观园,看了那副著名的长联后,曾经感叹到,“江山还要名人捧,除却长联勿使游。”当时就想,如果当年李白长流夜郎,途中没有获赦,而是到了夜郎,住了三五年,肯定会留下不少诗作,那么,如今在遵义市桐梓县一带,也不知有多少中外游人,在那里流连忘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位国内比较知名的人士说过这样一句话:“旅游胜地也要进行文化包装,有些地方甚至存在无中生有。”这大慨就是现在相当多的地方都在争当某某古战场、某某帝王、名人或菩萨的出生地、埋葬地的重要原因吧。我是不大赞成无中生有之说的,但是,从古往今来的各种文学作品产生的效果看,无中生有(或可理解为民间传说、没有历史依据)却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很多地方之所以成为旅游胜地,都是与由虚无的民间传说、掌故轶闻转化为小说、游记、歌赋、美术、音乐、戏剧、影视等等文学艺术形式,并加以广为宣传、甚至达到家喻户晓是分不开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六十年代走过来的人们可能还记得,当时,贵州和云南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先后拍摄、上映了两部影片:贵州的《秦娘美》和云南的《阿诗玛》。影片艺术形式、表演技巧都是比较好的,曾经轰动全国。当时,两省的烟草部门还都各自将影片的名称,作为香烟的牌子,生产出来在市场上供应。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云南利用《阿诗玛》,炒热了不少旅游市场。现在去云南旅游,到处都会见到不少的“阿诗玛”和“阿黑哥”。但是,贵州的“秦娘美”和“珠郎哥”呢,却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两部影片,不同结果。抛开客观问题不说,若从主观上看,我们是否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发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近几年来,贵州的旅游事业正在蒸蒸日上。作为贵州人,开始感到了几分自豪。多少年前,到外地游走,如果有人问:你是哪里人?个别人羞于作贵州人,就回答:我是四川的。更有甚者,在省外,曾经有人问过我:你是贵州人,贵州是哪一个省的?其实,贵州和祖国的其他地方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类自远古以来,和自然和谐相处、共同造就的一片神奇的土地,留下了不少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有着世界上最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和古海洋地貌;有数十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世界遗产地、国际生态博物馆;有古老的夜郎文化、屯堡文化和保存完好的封建王朝时期军事城堡遗址;有世界上珍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等等。只是由于地处西南和历史原因,开发滞后,交通落后,加上所谓“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偏见,使贵州在祖国的怀抱里,倒真正成为“养在深闺人未识”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给贵州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是西部大开发的战鼓,震醒了贵州沉睡的山、水、林、洞,正在带动着贵州旅游事业的发展。数千年来,祖国的中原大地享盛誉,江浙苏杭出风头。现在,是应该祖国的西部、我们贵州风光风光,扬眉吐气的时候了。作为贵州人,我们应该感谢那些多年来为宣传贵州作出各种各样辛勤劳动的人。我不清楚是谁最先提出“公园省”、“多彩贵州”、“爽爽的贵阳、“红色旅游圣地”的……现在,凡是到过贵州的中外朋友都说,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中国文联副主席冯牧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贵州的旅游资源的确是十分丰富的。自然风光十分秀丽,人文景观生动厚重,这是发展我省旅游事业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旅游品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把崇尚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作为一种高级享受。如何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很好地结合起来,如何运用文化艺术来开发、提升旅游资源的品牌,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这是值得身在贵州的人们乃至全国的有识之士深思的。特别是各级领导、文化艺术界更是重任在肩、义不容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时候,我在胡思乱想,为什么山东烟台的蓬莱阁和贵州黔南的福泉山,都是传说中神仙住过的地方,而前者有《八仙过海》的小说、影视,以至游人争相前往,后者却几乎默默无闻。为什么井冈山和遵义同是工农红军浴血奋战过的革命圣地,而描述前者的文艺作品(包括影视)很多,后者却比较稀少。风景名胜和旅游与文化艺术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旅游事业的着力点。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发展旅游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纲要中,早已把旅游业列为支柱产业之一。贵州是多彩的,多彩的贵州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特别是文化艺术界的人们的奋斗,运用摄影、美术、游记、诗词、小说、音乐、影视……等等文化艺术的形式,再添光彩,使其更加光彩夺目、五彩缤纷,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提升、展示贵州的知名度和魅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就在本文即将结束之际,传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于八月二日的第三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一致同意将贵州赤水的丹霞地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之成为我省继荔波喀斯特地貌之后的第二个世界自然遗产地。这一喜讯传来,将更加激励着贵州人民,谱写出发展贵州旅游事业的新的篇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span style="font-size:18px;">(昔 作/ 赤 子)</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图 片:《 百 度 网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文 字: 赤 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制作 : 赤 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2022.06.)</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