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思维导图,形成思维习惯——凤山中学七年级文综组思维导图助教学

小涵老师

<p class="ql-block">  疫情之下,考验着学生的自制力和学习力。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终身自主学习能力,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点多且记忆难的特点、以及期末临近等因素,凤山中学七年级文综组选择开展思维导图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为学生期末复习助力。</p> <p class="ql-block">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应用于学习、思考、记忆等的思维“地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倡导绘成左右脑的形式,即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向外呈放射性立体结构,分成一级、二级、三级分支等,每个分支上都标记关键词,如同大脑的神经元互相连接。其主要作用是对知识归纳总结,建立联系,突出重点,化繁为简。</p> <p class="ql-block">  绘制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思维导图主要需把握两点:一是围绕主题关键词理清思路,明确各个分支之间的关系。二是学会提取关键词,即能找出代表句子核心思想的一个或几个重点词语。问题的思路和关键词,通常也是阅卷教师搜索的得分点。</p> <p class="ql-block">  为让学生学会绘制和运用思维导图,我们采用了以下方式:</p><p class="ql-block"> 首先,老师讲述思维导图的制作思路、设计意图、关键词的提取等内容,引领学生一起完成第一次思维导图作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其次,发挥小组合作精神。“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组长带领组员分工协作,共同探究完成一个单元的思维导图。组员们各抒己见,集思广益。</p> <p class="ql-block">  第三,挖掘学生的精品作业,让优秀思维导图设计的小组或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设计思路,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和感受,进一步影响和带动同伴。</p> <p class="ql-block">  学生讲述思维导图既可查找绘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思路不清、关键词不准等,也利于理解记忆知识。在此过程中,老师重点指导个别学生完善作业,并及时推荐大家学习。使同学们查漏补缺,思维导图一次比一次设计的更好。</p> <p class="ql-block">  一次次作业的批改和反馈,大量优秀作业的展示和推广,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学会绘制、使用并爱上思维导图。</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一个学科融合的过程。 <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对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知识体系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深入掌握了知识框架,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 思维导图绘制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他们引上有效探索的道路;落实了新课改的精神,架起了师生之间思维共鸣的桥梁,有效地促使学生的思维模式由传统的线性思维转化成具有放射性的网状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p><p class="ql-block"> </p>

导图

思维

学生

学习

绘制

关键词

七年级

作业

过程

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