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挂:寒松一色千年别

立雪听松山房

<p class="ql-block">茶挂书法:寒松一色千年别</p><p class="ql-block">本纸尺寸:131×29,纸本原裱挂轴</p><p class="ql-block">钤印:邓州,全忠之印</p><p class="ql-block">作者:中原南天棒 </p> <p class="ql-block">中原南天棒&nbsp;,著名的临济宗僧人。长崎县生,字邓州,法名全忠,别号白崖窟。以“南天棒”的绰号广为人知,因为他始终带着南天的棍子作为警策之棒,棒打弟子以策修行,在禅宗道场被称为明治时代屈指可数的豪僧,山冈铁舟,乃木希典,儿玉源太郎等受到他的影响。天保10年(1839年)出生,11岁剃度,大正十四年(1925)寂,世寿87岁。他以火热的改革家而闻名时代,他还是一位多产而又有成就的艺术家,书画俱佳,作品广受赞誉,他创作了许多禅宗艺术的精美典范。</p> <p class="ql-block">“寒松一色千年别”是著名的禅宗语录,作者不可考,也许就出自中原南天棒,原文如下:</p><p class="ql-block">“迷生寂乱,悟无好恶 。寒松一色 ,一别千年 。有花堪折 ,万国之春 。”</p><p class="ql-block">禅意本不可解,我在这里就勉为其难:</p><p class="ql-block">文字意境:</p><p class="ql-block">迷惑才生出“寂乱”,而觉悟了则无“好与坏”。这棵长松万古长存,凛凛寒风中无惧风雪,青翠碧绿之色从未改过,就此一色,而今一别千年,竞是当面错过。各位行者,有花堪折直须折,一花具足万国之春。</p><p class="ql-block">禅之意境:</p><p class="ql-block">此处以“寒松”喻:自性、本心、自然智、本始基。</p><p class="ql-block">“寒松”超越时空、轮涅、概念,以“空性”为基而自显无量时空为自庄严。</p><p class="ql-block">自然智乃法尔本然之智,以大悲周遍而生起一切时空,明觉一切显现乃自生自现自庄严之明相,清净如幻,毕竟是“空”,无“我”,亦无“能所”。</p><p class="ql-block">这棵“寒松”具足七自性:无暇、无坏、无虚、无染、无动、无碍、无能胜。这棵“寒松”于无生中生起一切,“无生”与“生”为一体,轮涅二界为一体。</p><p class="ql-block">“别”指被无明所障,因为无明生起惑乱,住于贪瞋痴,住于种种分别,执实一切无生中生起的自光明相为实有之山川万物,而再也不认识这棵从未变异和生灭的唯一之松。</p><p class="ql-block">由迷转悟,一念之间。当机立断,立断入本境,当下即是,法尔如是。直指于自性,断定于自决,解脱于自信。真可谓:<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花堪折直须折,一花具足万国之春也。</span></p> <p class="ql-block">茶挂是茶室或茶会上的挂轴,或绘画或书法,源于中国“四雅”精致日常生活。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并称"君子四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审美意趣的雅致生活方式,形成于盛唐至北宋年间,贯穿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文人寒士的生活之中。</p> <p class="ql-block">日本茶道源自中国,是将中国茶会与禅宗修习相结合形成的具有求道精神和一定仪规的茶事,日本茶道的祖师们捧中国北宋禅师圆悟克勤“茶禅一味”为茶道宗旨,在茶道发展过程中,“茶挂”被设定为茶事诸般道具的第一。</p> <p class="ql-block">《南方录》是记录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的茶道思想、心得、茶会记等的一本典藉,是日本茶道最重要的经典。书中所述可深入日本茶道的源流及茶道美学的归指。</p><p class="ql-block">在“南方录”的第一章里,开宗明义地说出“利休茶法”的根本精神。千利休解释小茶席的本意:“……种种的享受,所获得的快乐只是世俗的、官能的享受而已。其实,住屋只要不漏水,能挡风避雨,吃饭但求不饿的程度,也就够了。这种心得,是佛陀的教示,也是茶道的本意。”</p> <p class="ql-block">《南方录》第十九章更是指出:诸般茶道具中,当以挂物为首要,是主客同修以穷诸茶道究竟、通达要妙的指归。</p><p class="ql-block">而挂物之中又以墨迹为第一,无关乎笔迹之工拙,却是古德先哲手泽遗范,其文辞既好,义理闳深,正可悉心体悟,至若名挂物尤应考虑壁龛的造作。</p> <p class="ql-block">日本茶挂,主要包括有绘画、墨迹、古笔、挂饰等几类,其中墨迹与古笔为上。</p><p class="ql-block">所谓“墨迹”,在日本是特指禅僧所书写的书法作品,一般以竖写的一行书为标准。但“墨迹”一词, 早在唐代或早于唐代就已出现在中国。唐代张籍在《和左司元郎中秋居》 诗句中出现:“学书隶墨迹,酿酒爱朝和。”《宋史 · 真宗本记》里有:“六月乙未,太宗以墨迹赐天下名山。”,可见在中国墨迹并无专指某类人书法的约定俗成,到宋代墨迹已成一般书法的同义语,而在日本则不然。日本室町时代(1338 - 1573)将墨迹作为与禅宗有关的重要艺术成就,当时书法被视为禅宗 大师的一项主要文化素养,许多墨迹后来成为收藏珍品,极有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所谓古笔,是表示在日本人书写的书法中,选取飞鸟、奈良、平安、镰仓以及室町时代的、在限定性的场合中使用的术语。内容涉及和歌、汉诗文、佛典、物语多种文体。古笔是从卷轴、帖(制作成书籍的书法 集)的原书上将书法作品截取下来,然后将其做成挂轴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切”(断简),其拥有完整形状的,主要分为像和歌书写用的怀纸、色纸、长条诗笺、消息(信)这样的几种类型。</p> <p class="ql-block">当千利休登上日本茶道的历史舞台后,他提倡“茶席的挂饰还是墨迹为好”,并且通过委托当时还在世的禅师来执笔书写墨迹,并谋求让他的理念得到普及。千利休特别回避了内容难懂的小字的偈语和讲经、 尺牍等,而注重去推行写一行通俗易读的大字,这或许就是后来的一行书或一行物大量出现在各类茶会上的原因。虽说千利休也持有唐绘,但是到了晚年,他所用的茶挂都集中在墨迹上。他在晚年坚定了只有禅才是茶会精神支柱的信念,这就是他坚持推广墨迹为第一选择的根据。</p>

墨迹

茶道

寒松

禅宗

千利休

日本

古笔

书法

一色

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