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学前教育宣传月 <p class="ql-block"> “学前教育宣传月”是从2012年起,教育部将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是第11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今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b></p> 致家长的一封信 <p class="ql-block"> 今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幼小衔接 ,我们在行动”。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生节点。面对就要升入小学的孩子,家长欣喜与担忧的情绪交杂,欣喜在于孩子长大了,担忧的是孩子幼儿园毕业后能否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究竟是什么呢?该做哪些准备?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只有“三方协同,双向衔接”才能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即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让孩子们参与到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中来。而这离不开家园携手,幼儿园有责任指导家庭做好入学准备工作,为此宝库乡肥草滩幼儿园,纳塄沟支教点特意准备了幼小衔接专题活动,一起来看看吧!👀</p> 幼小衔接是什么? <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由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条件、生活环境都存在差异,初入小学的幼儿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学会适应。如果进行了适宜的幼小衔接工作,这个适应过程会更加顺利,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健康、社交等方面也会发展的更好。</p> 从何时开始幼小衔接 <p class="ql-block"> 其实,幼小衔接从孩子的入园之际就开始了。幼儿园重点是“养习惯”。比如小班,我们鼓励小班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如自己的小储物柜衣物折叠好,油画棒、彩笔等物品摆放整齐,认识自己的水杯、毛巾,午睡时鞋子、衣物摆放到指定位置等。比如中班,我们鼓励孩子帮助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老师收拾玩具、材料,自己会制作收纳摆放的标记并尝试进行归类摆放,餐点时能够自主取餐用餐,做好值日生等。比如大班孩子尝试探索如何整理书包、认识时钟等。如此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在园三年内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那么等幼儿进入小学后也能自主地收拾文具、书包。</p> 衔接“接”的是什么? <p class="ql-block"> 良好的心理准备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p> <p class="ql-block"> 对小学生活充满向往,有上小学的愿望,是幼儿开启小学学习生活的情感动力,也是重要的入学心理准备。</p><ol class="ql-block"><li>树立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让孩子为成长而欣喜。</li><li>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切忌灌输错误思想。</li></ol><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孩子出现畏难情绪时,家长要耐心引导,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同时给孩子些“关键的小提示"让孩子获得从纠结讨厌到克服困难的那种舒畅的情感体验,从而明白“坚持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让孩子了解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家长要善于挖掘周围的事物,抓住学习的契机,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会善于观察,喜欢学习,对任何事物充满热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耐心回答孩子问的 “为什么”</b></p> <p class="ql-block"> 生活习惯培养小学和幼儿园相比,比较大的变化是每班孩子数量增多,教师数量减少,一些简单的事情必须孩子自己去做,这就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p> <p class="ql-block"> 从现在开始就要养成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上不要睡懒觉,晚上不要太精神,每天保证10-11小时睡眠时间。良好的作息对孩子的健康和精神状态有很大帮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b></p> <p class="ql-block"> 家长一定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衣,自己刷牙洗脸,自己的作业自己收,自己的书包自己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每周剪一次手指甲,夏天和初秋要每天洗澡,勤换衣,勤洗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做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务</b></p> <p class="ql-block">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务有利于孩子的手部肌肉发育,同时还培养了孩子责任意识。如帮大人洗土豆,扫地,或是拿拖鞋、倒垃圾,事情不要过多,但要坚持做一样。</p> <p class="ql-block"> 在孩子幼小衔接的阶段,我们不能以恐吓的方式去告诉她要做什么,需要做什么,这样会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家长需要做的是要教会他如何保护自己,增强他们的增强“自我保护力”。对此,家长们可以试试这三个步骤。</p><p class="ql-block">第一步:让你的孩子说"不"</p><p class="ql-block">第二步:生活处处存疑,告诉孩子要警惕</p><p class="ql-block">第三步:情景模拟,让记忆更深刻</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班后,明显感觉孩子接触的知识越来越多,学习也成了必不可少的过程,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有些作业已经成为了一种学习习惯,不需要大人的指导也能独立完成,如小手描红、一些简单的口算等,养成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和自主能力。</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18px;">鼓励孩子主动交往的意识</b></p><p class="ql-block"> 让孩子学会在交往中变换角色,换位思考很重要。只有豁达、宽容、谦逊、自信的孩子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b></p><p class="ql-block"> 在家里也可以实施任务意识的培养,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树立自信,培养责任心。</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激发孩子的求知欲</b></p><p class="ql-block"> 在学习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说:玩玩找不同的游戏,走走迷宫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方法。</p> 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 <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不等于“小学化”,不能简单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知识经验的衔接”。成功的幼小衔接,不是小学知识的提前传授,也不是小学教育模式的超前进行,而应该专注学习能力的准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力的发展才可以让孩子的学习长久受益,能力准备是幼小衔接的根本,相比于知识的学习,幼儿上小学的兴趣、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是更为重要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是连接幼儿园和小学的一座桥梁,从幼儿园中的幼儿转变成小学里的小学生,是儿童成长历程中一次重要的身份转变,是儿童在人生的长坡上继续前行的一个里程碑。</p><p class="ql-block">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p><p class="ql-block"> 只要幼儿园老师积极鼓励,小学老师笑脸相迎,家长真心陪伴,就能顺利地实现幼小衔接。</p> <p class="ql-block">编制:宝库乡肥草滩幼儿园保教处</p><p class="ql-block">监制:张玉莲 </p><p class="ql-block">审核:马福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