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七案学校读书的日子(四) 七案庙记事

祥龍遊天下

<p class="ql-block">  我上高中时,七案庙就只剩下一块高高的土台子了,记得每次回家返校时都要从七案庙后面经过,母亲都要送我到那里,自然也会想起在七案学校读书的日子,上完高中后,我们家也搬到了新居民点上,直到现在,再也没有从七案庙旧址走过,更不知道那个土台子还在不在了,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再加上现在也很少回老家,还真不知道现在到底变成了啥样?七案学校新校我一直以为还存在,有一天,我向我家四弟问起七案学校的事时,他告诉我说早已不在了,我很吃惊,那可是我们全体师生和村民们一砖一瓦亲手建起来的呀!记得当时做建校准备工作的时候,我们学生都分配了任务,我也记不清到底分了多少任务,我只记得那年我们一边在七案庙里上学,一边利用课余时间去新校址为盖新学校做准备,干了力所能及的许多活,夏天的暑假里,我和我爹拓了不少土块,几乎每天都要抬水、和泥、翻泥、洗涮模子、装泥、拓土块,累得有时候腰都直不起来,再加毒花花太阳毫无遮拦的暴晒,脊背和脸上都脱了好几层皮,即使如此,也从没有叫过一声苦,每天能拓700个土块,等到傍晚土块差不多半干的时候,还要一摞一摞整齐地码起来,就像一堵堵矮墙一样,也不知总共拓了多少土块?反正就那么一直拓着,持续了好长时间,后来,这些土块都派上了用场,被拉去建新校用,做了砌学校围墙、教室墙壁的主体材料,除了拓土块,我们还亲自参加了修建新校的劳动,记得当时给每个生产队分了建四幢教室的任务,每幢六间,两个教室,四个生产队,总共八个教室,投工投料,建好为止,西北部的那幢是一队的社员们修的。整个前墙是许致中老师和张水英嫂子砌的(前墙按门窗、按棚板,质量要求高,最难砌)。水英嫂子当小工,致中老师当大工。印象中水英嫂子个子高,力气大,干活又卖力,尺二的土块“嗖嗖”就扔上了墙。沛成大爷校长高兴得直夸他们,一声“许大师泥的好”的夸赞,把致中老师夸得不知道一点儿累,越干越起劲。当时致中老师是民办教师,还不到十八岁,就干那样的话,现在的青年人都不敢相信呢!就这样,四个生产队谁都不甘落后,几乎能干活的都出动了,就像来了一场劳动竞赛,我们队相对来说人口多,当然不能落后,为了走在前列,所有高年级的同学和本队的社员们挥汗如雨,不辞辛劳,干得热火朝天,我是既抬水和泥、端泥,又搬土块、抬木头、上房泥,几乎啥活都干过来了,整天在帮大人们修盖新学校,只盼着能早一天搬进新校,也不知过了多久,印象中,冬天很冷了还在继续修建,前院墙刷了大白,还用红漆书写了艺术体标语,很漂亮,学校竣工后,大家欣喜雀跃,想着来年开校就可以在新学校上学了,所有的人都在加紧准备着,学生们兴奋的情绪持续发酵,一直亢奋到了来年开校。第二年开春时,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了卫生大扫除,彻底清理了修校时遗留的各种垃圾,还搞了绿化,在马路两边和校门两边栽种了了两排白杨树,学校建得有模有样,许沛成校长还高兴地说,等树长大了,等我们老了可以扫树上落下的叶子去喂羊!有没有人去扫树叶喂羊无从知道,反正,我们三个大队的孩子却实实在在和小树一样从七案新学校一茬一茬长大了,走向了更远的地方。这次听致中老师提说,才勾起了对当年学习生活的回忆,一桩桩、一件件才逐渐清晰起来,心里不由感到惭愧自责,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竟然忽略了熟悉的过往,忘记了自己的来路!实在太不应该了!我想,即使忘记了所有,也不能忘记自己的爹娘,忘记自己的学校老师,忘记自己的故乡,因为那里的一切都刻在了骨子里,融在了血液中,印在了灵魂里,那是我的根之所在啊!</p> 作者简介:许有祥,生于1964年10月,甘肃民勤人,正高级教师,曾荣获“甘肃省基础教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酒泉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主、参编《寒、暑假作业》、《同步练习》、《全品中考语文复习方案》等教辅读物十余本,组诗《圣火登顶颂》曾获首届“时代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优秀奖;散文《真正的酒家——程老哥》荣获2022“文学典范杯”全国文学大赛三等奖;散文《天菠萝英黄花野菜》荣获2022年“光耀华夏”“诗苑杯”诗文征稿三等奖;散文《拾粪和背柴》荣获2022年星耀华夏·盛世好文学“笔歌盛世杯”全国文学原创大赛优秀奖;散文《烧面饼的秘密》荣获2022“光耀华夏”首届“逸文杯”原创作品征集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