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持续三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高考,平添了诸多变数。而永远不变的是那张毕业照和不断延续之师生情谊。</h1> <h1><p> 此时异乡凝视五十年前的高中毕业合影,心潮澎湃,无尽遐想……</p><div><br></div><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激情年代,特殊高中。</p> 黑白而有些泛黄与胸间挂牌大小相当的照片,是当年老师与六名女生四十四名男生的毕业留影,标注“金峰区中学高五班毕业留影”和“73、1、12”,里面却蕴藏着丰富的色彩。</h1> ▲2022年夏学生与83岁老师欣赏50年前毕业合影照片<br><h1> 那个年代,中国大陆正开展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人们的激情正在燃烧。学校有“九年一贯制”(即小学五年,初中和高中各二年);有了“停课闹革命”,红小兵与红卫兵;有了“实破性扩招”,生产大队办小学,人民公社办初中,区(故乡湖南省新宁县当年有此行政级别)办高中;没了高考。</h1> <h1> </h1> <h1> 我们就读的学校前身是公元1898年创办的斗光书院,1906至1917年更名斗光学堂,后几易其名;1921年称新宁县第二高等小学堂,1948年为私立南光初级中学。解放后1952年县人民政府接管,次年秋设立新宁县第三初级中学;1969年春改为金峰区中学,并增设高中班,1978年确定为新宁三中。新宁最早的谏议书院创建于公元980年左右,曾出了六个进士;县誌记载1941年秋始招初中生、1958年开招高中生。</h1> <h1> 1971年春季该校招收高五、高六、高七三个班,我们高五的班主任是王国华老师,1939年生于新宁,湖南师范学院毕业;1962年在县一中教书,1969年来我校(首任高二班班主任)主要教数学和体育,打篮球和乒乓球的水平都很高,夫人李老师还是县篮球队队员。陈贻沛老师教语文,朱卫忠老师教物理,李鹤白老师教化学,伍先勇老师教英语。班上有52名学生,我年纪小个子矮常坐在第一排,上课时离老师最近,到主任的住室请教也最方便,受益匪浅啊。</h1> <h1> 那时读书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记得进校不久的一次队列军训中,我突然晕倒左眼角严重擦伤,幸亏老师和同学们及时救护,并通知家人送医院治疗。后来我积极锻炼身体,打篮球、打乒乓球,还当了一段时间的体育委员,组织训练、球赛、巡逻等活动。有一次野营拉练到麻林中学,沿途参观了在建的麻林大坝、水渠、倒虹吸管等,两天去回走了130多公里。这些活动为我日后参军,成长为师团指挥员奠定良好基础。</h1> <h1> 当年参加劳动的次数和时间也较多,为了校内基建每个学生制作了一百个红砖坯,到外地搬运建材等;每期都有支农插秧,学开手扶拖拉机等。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参与了声势浩大的批林批孔运动,进行忆苦思甜、吃忆苦餐等活动。<br></h1><h1> 平心而论,因受读书无用论和“知识越多越反动”的影响,当时学习的氛围不浓,质量不高。不过社会有更多的人进入中学;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早毕业早工作;也确实起到积极作用。我个人还是珍惜读书机会和时光的,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我因跳级升初中,基础不好,高中初期各科六十来分;第二期追赶到七十多分;第三期升至八十分以上,并当上学习委员;最后一期全部优秀成绩,毕业考试各科总评高达95分。在县统考时获得全校第一名,进入全县前十名。</h1> <h1> 俱往矣,特殊高中未领到毕业证书,只拿回一张成绩通知单;我当成宝贝贴在故乡的木屋里,成为家人的骄傲,而它伴随着岁月无声地消失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响起,1981年上级通知我们,当年的那个高中学历不予认可,要求补习重考。我买来课本、认真复习,再赴考场,直到1984年秋获得认可的高中学历。离奇而真实的高中经历,终身铭记在心。<div><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二、职场打拼,各显神通。</span></div></h1><h1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我们高中毕业只能进入社会就业,多数学友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听着生产队的哨声出工,修地球披星戴月,学大寨开荒造田,每日记工分年终结算钱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承包土地、自主经营、外出务工等,跟随潮流新建房户。</span></h1></div></h1> <h1> 当时中小学扩招需要大批教师,班上14人登上三尺讲台,手拿粉笔,成为民办教师。待遇是每月领政府发的8元补贴,队里记工分与农民同酬。统计有李六富、李杨如、李良好、李贤明、李桂秀、张安生、陈卫平、陈贻荣、冷发旭、冷德足、罗昌艳、罗祥平、郭文理、郭华楚等人。</h1> <h1> 毕业虽不能考大学,却有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所特殊大学的门敞开。同学们响应祖国号召,积极报名参军;经过层层推荐选拔,统一体检严格政审,高五班有冯世祥、李六富、李佑民、李恩顺、李艳斌、陈贻荣、罗祥平、罗祥重、郑国江、莫春明、郭德光等11人应征入伍,多人参加了1979年2月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h1> <h1> 同学成夫妻,盛世传佳话。恩顺秋萍结发,胜过青梅竹马;男的英俊潇洒,女的班上小花。李邓伉俪学习工作生活在一起,互爱互帮互敬;班级学友支持羡慕点赞不间断,同喜同贺同夸。</h1> <h1> 1977年恢复高考后,退伍回乡放电影的学友郭德光在王老师帮助下,努力补习次年考上中南林学院学采运专业;毕业分配到大兴安岭林场工作,1992年任木材销售科科长,高级机械工程师;1996年调回县林业局。为圆大学梦,部分学友通过进军校、参加函授学习、自学考试等途径获得国家教育部门认同的大专或本科文凭。</h1> <h1> 班主任兼教数学的王老师,不仅给我们传道授业解惑,还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楷模。1978年县抽调优秀教师到重点中学攻关助力高考;王老师重返一中任教后,除完成好本职教学任务,还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尽心尽力辅导迎接高考的其他学生。我大妹和弟弟都是在王老师帮助下考上师专和大学的。王老师为人师表,家教极严、家风特好。三个儿女全考上名牌大学,有的出国留学任教,有的成为行业精英,均多有建树并移居大城市。第三代的学习成绩也很出色,都在国内外名校就读。</h1><h1><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三、缘来情重,春华秋实。</span></h1><h1> 一间教室,两载同窗,三生幸会,四季芬芳,五班高友,六位师长,七旬稀岁,八方上网,九重情义,十分念想……。</h1><p class="ql-block"><br></p> ▲与老师分享作者2007年寻找高中教室照片<br><h1> 人生的一半是前行,另一半在回忆。重回母校,再探课堂,寻找缘来的地方,是移居外地学子的首选项目。</h1> <h1> 春播种子,夏施基肥,秋收佳果,冬享美食。几度春与秋,又见夕阳红。曾经风华正茂、倾心育人的老师退休了,学生线下线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多此说法)陪伴探望祝福老师,聊表寸心。</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2年夏作者主持老师与50年前学生视频通话</p> ▲王国华老师组织学生李佑民与陈贻荣视频联络<br><h1> 弹指一挥间,光阴五十年。学友们都是奔七的人了,有毕业后从未谋面者,有疾病缠身行走不便者,有家庭负担甚重者。情缘未断,相见不易,好在科技发达可以视频通话见面了。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今看来手机就是我们随时联系的工具。</h1> <h1> 调整心态,锻炼身体,是师生们现阶段的首要任务。神州锦绣,咱们多溜溜;北京有个金太阳,师生现场望一望。世界奇妙,咱们多跑跑;亚洲欧洲和美洲,师生抽空走一走。照片上珍珠港里的那个锚,不仅锚住美国军舰和二战风云,也锚住了师生情缘和万千思绪。</h1> ▲50年后83岁老师与66岁学生再打乒乓球<br><h1> 1971年“乒乓外交”改善了中美关系,同时激发了师生打乒乓球的热情;校门内廊道里几张球台,每天热闹非常一位难求。我们常在家中架起门板为台,横根扁担作网,轮番上阵执着非凡。事实证明:爱好一项运动,就会不懈坚持。</h1> <h1> 散步是老年人最好的运动,对心情和身体益处多多。王老师有四十多年糖尿病史,近年又患痛风,腿脚行动不便,有时要拄拐杖;仍每天坚持走一万七千来步,学生自愧不如啊!<br> 头顶染雪花,眼望来时路,脚踏新征程,继续穿越吧!让师生情谊永放光芒。<br></h1> <div><br></div><div><h1>附录: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宋祖英演唱</h1>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br>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只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br>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就成了你,我就成了你!<br></div> <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