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凭票长大的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0, 0, 0);"> 凭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0, 0, 0);"> 凭票!</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0, 0, 0);"> 凭票!</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0, 0, 0);"> 这是前不久在微信朋友圈里点开一好友的链接《凭票长大》看到的几组照片,乍一看到这些照片我头脑中立马有了点想说点什么的冲动,灵感也就随之喷涌而出,可是那么多的故事,从何说起啊!</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0, 0, 0);"> 还是从朋友圈里的一张截屏图片说起吧!这是我看完了朋友的链接后评论的一张截屏图片,看完链接后我就回复了好友,另一好友的回复是认为我不懂得那个年代,持反对票了。其实错了, 我也是凭票长大的,依稀记得家里还有保存着这样那样的票。</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0, 0, 0);"> 为了证实我也是凭票长大的,当天晚上我回到家就翻箱倒柜地找了起来,嘿, 别说,还真让我找到一张非常非常真实、珍贵的一张面值五市斤的粮票,多熟悉啊!一看到这张粮票,那凝固在记忆中的故事就又扩散开来了,在我还是孩童的时候,正赶上三年饥荒,粮食很紧张,当时是按人口来分配粮食的,中学生是月18斤,工人是月40斤,小学生是月12斤,家属是月24斤,后勤工人好像是36斤,具体我记不清了,如果要按这些口粮的数字来生活本该是马马虎虎可以过的, 可是, 想当年我家的境遇不比别人, 当时我的小舅,我的表哥表弟们认为海南是个赚钱的地方,所以都相继地从老家直奔我们这来,从此我们家的生活就吃了上顿担心下顿,月月的口粮都不够吃,读初中那会儿我是寄宿生,每当月底结算剩有一两斤米退回来的时候就很开心很开心,因为可以帮着母亲减轻一丁点儿的麻烦,每当星期六回到家第一件做的事就是赶紧揭开米缸看看有米没有, 有的话还好, 一旦看到缸底快见天了,就一脸的愁云,母亲该怎么办?母亲该怎么办?又得到出去借钱买米了,可怜我那勤劳善良的母亲, 为了我们姐弟,为了众多的家人的生活, 每餐饭弄好后, 她总是借口说自己不饿, 让大家先吃,那时的饭菜根本就谈不上丰盛,加上弟弟小、表兄弟们年轻力壮,他们哪有顾及到母亲呢?一锅粥刚端上来就让大家伙三下五除二地舀完了, 等母亲坐下来吃的时候已见锅底了,我看了, 真心疼母亲啊!记得有一次,我吸取了平时的教训,饭一端上来, 我先急匆匆地吃完了一碗,然后用勺子在锅里深深地舀了一碗不算那么稀的放在桌上,故意说:“这碗粥太烫了,一会凉了再来吃,谁也不许动!”。等大家伙散了之后, 我赶紧把这碗粥倒在了母亲的饭碗里,那时我真有点成就感啊!艰难的日子就是在这样的算计中度过的。</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 再看看下面这张图片吧,相信现在的人看到了真还不知道是什么,它也有故事啊!难得我们家还能把这么珍贵的东西保存得这么好!一看到这珍贵的图片, 我的头脑里就出现了“一丈三尺六、一丈三尺六”。那年代, 不单是口粮得凭票, 布匹照样得凭票。一人一年也就一丈三尺六的布匹,都得省着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过年了扯上布做件新衣裳,难得啊!有时干脆不扯布, 凑起来等到商店盘点了, 把一些搁置了很久的布匹当做当做什么呢(相当于现在的特价吧)?一时还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儿形容,反正就是便宜了,便宜到一尺布票可以当三尺用,只要有这个消息一放出来, 第二天一早商店门口就看见了一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龙队伍,且都是没有吃饭就赶着去排队的,赶上家里人多的就可以轮流站在队伍里,人手不够的干脆就差人把饭送到商店门口,总之一定要买到这难得的便宜货,在这排队买布的过程中,我还记得一个小小的插曲:当时一同学的妈妈在排队, 此时已是用午饭的时间了,正好这位同学的父亲来替代他的妈妈,我见了同学的父亲也弄不清关系(那时还小根本就不懂得称呼老公老婆)就大声地喊“阿姨阿姨,你的爸爸来了”。弄得整条队伍哈哈大笑!我自己却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现在想起来真幼稚,哎,那年月啊。。。。。。!</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