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辈(32)

李 东才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诗童的程序人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郭 自 志(根据相关知情人提供的材料整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这代人的人生经历几乎是相同的。但细究起来,又各有各的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的学弟诗童(网名)是我下一年级的校友。也经历了“文革”、停课、下乡、返城工作、退休养老,与众多“老三届”有大致相同的人生。因为他学会了计算机编程,他的人生似乎与我们大多数人又有所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4年,诗童充满着理想和幻想,迈进了呼兰县最高学府的大门一一呼兰一中。在他刚要念完初二时,“文革”开始了。不久,他的父亲莫名其妙地成了“黑五类”分子。诗童从班上的学习委员、共青团员一下就成了“黑五类”的子女。从此,他摘下了“红卫兵”袖标,像被边缘化了一样,走入了人生的沉默期。1968年,诗童像大多数“老三届”一样,下乡插队。1971年,返城参加工作。1966一一1979十多年的时间里,诗童一直处于人生的低谷,大好青春年华被耽误了。他不甘心,要把失去的年华追回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83年,他报考了电大。不是为了文凭,而是要多学一些本领,更好地工作。在规定的学科之外,他选修了计算机编程BAISC语言课程,这门课,对只有初二学历的人有相当的难度,但是诗童不怕,他专门愿意干那些有“挑战性”的事情,半导体收音机他挑战成功了,钟表他挑战成功了,平面几何三角函数他挑战成功了。他相信,经过刻苦努力,计算机语言也一定能挑战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诗童深谙其中道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乡期间,诗童学过赶马车,人指挥马有“嘚、驾、喔、吁、咦”五条命令。人指挥计算机,无非是多几条命令。计算机编程,不就是把命令排列起来,让计算机“干活”吗?带着这种“藐视”,诗童开始了计算机编程的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要工作又要学习,时间不够用,就挤占所有业余时间。那些日子他吃饭时旁边都摆放着打开的书本,还要看书学习到很晚,困了就喝茶水提神,逐渐增加茶水浓度。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他做到了。那几年,仍然每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电大毕业时,他被评为哈尔滨市电大优秀毕业生,不但必修的功课都顺利通过考试,选修的计算机编程课,也学成了,他又有了提高工作质量的新武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记录这段刻苦学习思索的岁月,诗童自己曾写下一首五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工作与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而立又三年,迟成大器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鹿雕凭一箭,琴瑟且双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笔伴孤灯睡,书和百事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疾行须砺刃,征马莫离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读着他“征马莫离鞍”的诗句,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在前进的大路上策马扬鞭的矫健身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5年,诗童调到县审计局工作。有了计算机编程知识,怎样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是他一直考虑的问题。他感到计算机用于打字,仅仅是利用了计算机“手”的功能,是在浪费资源。应该发挥其“脑”的功能作用,辅助手工进行审计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0年,局里配备了计算机设备。那时诗童已经被提升为主管业务的副局长。有开拓审计工作新领域的决心,要付诸实施。先是组织了一个业余的“计算机审计研究小组”,后来又组建了“计算机审计室”。他带领一批青年同志学习计算机编程知识,结合审计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学习编程语言。先后学习了dBASEⅢ数据库语言、FoxPro2.5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始尝试在审计工作中完成一些计算、比对、查找等任务。这是一个新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上他是指挥员,同时也是战士,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战士,他发出的命令经常是“跟我上!”这几年,几乎每个公休日,他都泡在微机房里,钻研编程技术,探索在审计中的应用。有时他带着自己的孩子,教孩子也学习一些计算机知识,碰到不认识的英文单词还可以问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功夫不负有心人,硕果累累挂枝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让我们回顾一下诗童用他的编程技能在审计工作方面留下的轨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3年8月,他代表呼兰县审计局参加了审计署在烟台召开的“审计系统计算机技术应用交流会”,参会共80多个单位,都有文字材料交流。黑龙江省有省审计局、审计署驻哈特派办、佳木斯市审计局、呼兰县审计局4个单位4人参会。全会只有浙江省余杭和黑龙江省呼兰两个县级基层审计局。诗童在大会上做了主题发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6年,呼兰审计局计算机审计室,开发出审计辅助软件(HL2.0)在审计实际工作中应用。同时在《电脑版》刊登宣传文稿,向社会公布该软件。约有三十余家外地审计单位、内审单位使用该软件。诗童是软件主要开发人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7年。诗童参加全国统考,取得初级程序员资格证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8年,全国粮食审计,呼兰审计局抽调人员由诗童带队,在延寿县开展审计。他开发了《粮食审计专用辅助软件》,在哈尔滨市审计系统内推广使用。用他的编程语言在粮食审计中喊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的最强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99年,在“呼兰镇非法集资案”办案过程中,他任“清账组组长”。开发了处理集资账目的专用数据库系统,提高了办案效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诗童坚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信念,所有的能力,都用在工作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诗童和我们一样,也有许多业余爱好。无线电、小制作、下象棋等等。1991年呼兰成立“萧乡诗社”,四位诗词爱好者是发起人,诗社成立时共有九名成员,诗童是其中之一。之后他又先后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省诗词学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萧乡诗社”主张写格律诗词,在这个领域,诗童是初学者。他对待学习与工作不甘人后的劲头,在写诗词的过程中也体现出来了,写就写合格的,写就写上乘的,决不能对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并非隔山隔水。即使山水相隔,诗童也乐于跨越、乐于挑战。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参阅许多资料,写成初稿还要检查是否符合格律、是否有各种“毛病”。他想到了计算机这个“拐棍”,于是编写了一个软件,在写诗的过程中,一些资料可以随时显示在屏幕左右,如典故、字典、成语词典、别名词典、韵部、词谱等,这样就不用去翻书了,甚至有些资料会适时的弹出来。诗写成了软件可以自动检验格律是否符合要求、需要对仗的地方是否对仗、该押韵的地方是否押韵。不断完善之后,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就像一个懂事的小书童(僮)一样,时刻陪伴左右,帮助主人吟诗作对,进入那如痴如醉的佳境。在这个“拐棍”的“支撑”下,他的作品都是合乎格律要求的,意境也在不断提高。文人的仆役称书童,那么诗人的仆役该叫“诗童”啊,于是他给这个软件命名为《诗童》,诗社的诗友,凡用过这个软件,都是爱不释手,同时提出改建建议,帮助搜集整理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诗童》的功能是逐步完善的。刚开始,自己用,诗童根据自己在诗词写作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出韵”“出律”等编制相应的程序,可以方便的检查出有关问题,避免了不合格作品出现。后来诗友不断提出“对仗”“避免出现重复字”等需求,他又把这些功能逐步增加到程序中。随着功能逐步完善,诗童考虑把软件由“自用”型,提高到“通用”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编制、完善《诗童》的过程,也是他计算机编程能力提高的过程。在编制审计软件时,程序要处理的数据多是“数值”型的,金额、面积、重量、距离、天数等。而《诗童》程序要面对的数据是“字符”型的,编程遇到新的挑战。爱好所致,诗童更是全力以赴,几年间,像“燕子垒窝”一样,《诗童》垒成了。这时他已经开始用VFP6.0计算机编程语言编制程序,编程能力更娴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4年,他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了《诗童》,陆续有各地的诗友注册使用。以后这款软件不断改进、完善、升级,深受各地诗友的欢迎。连《中华诗词》杂志编辑部的编辑都在用《诗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诗童》的名气大了,诗童索性把自己网名改为“诗童”(之前他的网名是字母组成的,那时不允许汉字做网名)。我们的诗童借助互联网的奇妙,与千百年前的李白、杜甫、辛弃疾们隔空喊话握手言诗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3年,已经离岗休养的诗童被县志办聘为编辑,参与第二轮县志资料收集与编写工作,当编辑成了他的第二职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他总说自己是“半路出家”的,面对的不是原来熟悉的“数字”业务,而是全新的“文字”业务。面对新的业务,诗童又开始认真学习了,县志办给每位新聘用的编辑发了本《编辑手册》,他不仅把这本书翻了又翻,还把县志办书架上所有的编辑参考书都翻了一遍。他发现编辑工作中,很大一部分工作任务是“纠错”,而这些事项如果交给计算机程序,效果会更好。于是他又打起了“编程”的主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首先被诗童关注的是异体字、异形词问题。“花、芲,嘉宾、佳宾,辞藻、词藻”这些字和词,在日常工作中是通用的,但是在书稿中是有规范标准的,只能使用规范的推荐词形,不能使用异形词。他把所有参考书中列举的异形词、举例容易出错的差错词句,都输入到编制的专用数据库中备用。当有稿件需要校对时,就用他编的程序“扫描”一遍,发现有差错就会给出相关的提示。参考书中的校对资料收集完了,再到词典和网络上搜索。这样,这个“易错词库”从几百条到几千条,现在已经积累了几万条。有些字形非常接近的字:侯候、己已、未末,出现用错的时候,手工校对很难发现。又如有些词专业性比较强:二级管、二极管、聚氨脂、聚氨酯、聚乙稀、聚乙烯等等,手工校对受编辑人员专业知识面的限制、注意力的影响,也很难全部发现纠正。类似这些情况,他在软件中做了相应的设置,出现错用时,用软件校对基本可以一个不漏地显示出来,保证了书稿的质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软件中设有人名库、地名库,首先是满足校对正误的需要。输入的人名、地名按标准词对待,在文稿中出现相似的人名、地名,会报告疑似差错。例如:“江文斌”、“腰堡乡”输入人名、地名库,以后校对文稿时遇到“江文彬”、“江文宾”都会提示是否应为“江文斌”;遇到“腰卜乡”就会提示是否应为“腰堡乡”。同一个人,在不同部门提供的资料中有不同的写法。软件中有一项“查找相近人(地)名”功能,可以快速把这些相似人名、地名筛选出来。提供给编辑人员,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一一与原始资料核对、到所在单位核对、甚至找到本人核对。这样在志书底稿几千个人名中,合并统一、改正用错的人名上百个、地名几十个,保证了人名、地名的唯一性和正确无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08年,诗童把这些单独完成各自任务的小程序,整理成一个功能比较完备的软件,同事们帮着给命名为《编辑助手》,调试完成后在互联网上公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诗童文字功夫并不突出,由于他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借助计算机程序这个“拐棍”,不但胜任编辑工作,还让整个志办文稿质量提升一个档次,让严谨又细碎枯燥的史志工作也使用上了现代化的计算机工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一1(劳动)十1(劳动)&gt;2(劳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10年,诗童正式退休了。2014年,脱离了县志办编辑岗位,和老伴儿一起到南方女儿家养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诗童是个闲不住的人,怎么能轻易放弃他的劳动成果呢,《诗童》《编辑助手》是他用心加工的产品啊。养老生活,除了每天固定时间走步、打乒乓球之外,都是坐在电脑前使用、调试、修改、升级程序。如果说当初编制审计软件、编制校对软件,那时有审计、编辑工作是主业,编程是副业,现在已经没有其他业务了,编程成了唯一的主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了解到其他同事、同学、点友(青年点)、网友各有不同的养老方式,有旅游的、有跳舞的、有唱歌的、有养花养草的、有写诗的、有画画的……诗童说我就用编程养老了,其中乐趣足够了。养老与养生是统一的,动脚动脑当是首选,诗童正好用编程动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学编程初期,用到一个“DEBUG”命令,他儿子告诉他读“底罢哥”,是调试程序。后面的“BUG”读“罢哥”,原义臭虫、虫子,引申为差错。“DEBUG”字面意思是抓虫子,在这里表示捕捉程序里面的差错。当时感到这英语也挺有意思的,现在细想,每天的工作不就是“抓虫子”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诗友网友反馈软件有什么问题,他会认真对待,检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当找到问题所在,并完善程序彻底解决问题后,他会高兴地念叨“又抓到一个虫子”。有时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编程技术不够用,得先查资料学习新的编程技巧。有的问题是语文方面的,他又得翻字典词典找依据。这样解决一个问题往往要几天时间,当终于解决问题时,常会高兴地大声喊出来:“又消灭一个大虫子!”把他的老伴儿弄得莫名其妙,常常嗔怪他“得精神病了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闲暇时他会思考,这些虫子是哪里来的呢?微软开发的那些程序,什么操作系统啊,办公软件啊,窗口系统啊,都在不断升级更新版本,每次升级其实就是消除以前版本的一些差错。那么他们那些软件中的虫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他们可都是专业的顶级的程序员啊。想来想去终于想明白了,抓到的那些虫子,都是当初编制程序的时候产生的。这也符合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编程序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这样说来,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生虫子”“抓虫子”了,在“生虫子、抓虫子”过程中养老,和“养花养草”式养老,各有各的乐趣,诗童乐此不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诗童自己曾调侃说,年轻时喜欢修理半导体,修理的过程就是挑毛病,毛病找到了,就修理好了。干审计工作也是挑毛病,毛病找全了,工作才出色。做编辑改稿子,也是挑毛病,毛病都改掉了,才是合格的书稿。现在回家养老了,还在搞软件编程,还是在挑毛病。校对软件有误报、漏报是毛病,有些设想还没有实现是毛病,软件正是在不断克服毛病的过程中,愈来愈成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审计工作中挑毛病,他像一条“看家狗”(朱镕基语)时刻把住国家财库的大门,不许国有资财有一点儿损失。而他的审计编程,就是门上那把坚实的锁;他又像一只逮鼠的猫,随时准备出击那些偷噬国家资产的老鼠,而他的审计编程就是猫腿上那锋利的前爪;他更像一只啄木鸟,在诗文的田野上啄食陌上垄下那些错别字和有违文法的一切“害虫”。讲真话,报准数,用正确字词,成为诗童的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繁荣,而社会的人却变得越来越精致和乖巧。什么时候说什么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是如此会说话的人变老了,还是老人们都变乖了呢?严重地是,如此风气带坏了新一代的年轻人,甚至包括清华、北大这样中国顶级学府的学生。许多人只会说“好好好,赞赞赞……”已经不会说不同意见和批评的话了。毛主席老人家说过的“反潮流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原则。”“共产党员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原则已被今天的许多人抛弃。当然,此现象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已引起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但社会尚有诗童这样的人存在,实在是社会的希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诗童现在已经退休了,但他的编程之路还在继续。他对世界、人生的探索和求证还在继续。他曾经写过一首小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火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骨短未成梁,雄心锁寸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时来身吐焰,瞬逝亦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首咏物诗有些趣味,倒像是他自己的写照:身子骨儿短小,个子矮矮的。对待工作、生活和人生全身心的投入,像一团燃烧的火,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2年5月30日于明达花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七律·《诗童》问世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妙手唯凭勤造就,灵机忽动写诗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揉睛案上千翻典,刺股屏前万点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遍索佳章施鬼斧,弘扬国粹显神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专心意境推敲事,韵律轻松一键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七律·计算机审计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技术高新妙处多,微机励我莫蹉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随心奋笔书文档,信手轻松画表格。</span></p><p class="ql-block">自此邪门伏律法,从来正道胜妖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键盘替代珠盘日,叱咤屏前奏凯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七律·《诗童》升级有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欲助吟哦磨利器,小楼遁迹铸诗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增能切切倾勤智,提速偏偏耗慢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检索良谋翻籍典,推敲程序垒心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成有志无难事,水顺波平一路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编:李东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配乐:彩云追月(民乐大合奏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2.6.7</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