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宣传月】学习政策 感悟成长 助力衔接——路井镇中心幼儿园家长学习幼小衔接相关政策感悟

白月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贯彻落实《指南》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县局关于开展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及要求,以主题《幼小衔接 我们在行动》有效实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家园合作质量和水平,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为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期我们组织家长学习幼小衔接相关政策及知识,相信我们的家长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明白,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孩子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阶段。科学的幼小衔接要求幼小协同,家园、家校配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共同营造有利于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氛围,循序渐进,因势利导,让幼儿成为小学生活的向往者,成为小学主动学习的准备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家长代表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感悟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前期老师的分享,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前书写的概念以及它与小学写字教学的区别。掌握了前书写活动的实施要点和策略。作为家长,我们要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科学做好大班孩子入学准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每一次分享就如一场及时雨,解答了我们内心无数次的困惑,为我们育儿方面指明了方向。也让我们明白了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平稳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过几个月,孩子们即将告别幼儿园生活,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孩子,心里都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憧憬。准备升入小学的关键时期,对孩子来说,从相对宽松自主、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转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特别需要我们家长和幼儿园、以及老师从心理、能力、生活等多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只要我们家园双方共同作好幼小衔接工作,换来的一定是孩子们那快乐自信的笑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的分享让我们家长更加明白和了解“幼小衔接”对孩子的重要性。我们家长应做到提前监督孩子,让他们培养各种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家长应学会放手,孩子们才能收获阳光。从现在开始就把幼小衔接循序渐进的融入日常生活中,为孩子正式进入小学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实现真正的同心同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园升入小学,各种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任何地方都有变化,作为孩子的家长,为了使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老师的建议就是家长教育的方向,愿我们家校合作,让孩子们顺利“毕业”升学成为一名小学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我们大班老师都竭尽全力为幼小衔接做了充足的准备,也一直像小学靠拢,作为家长十分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其次,家长也遵循老师的意愿,全力配合老师的工作,为幼小衔接做了准备;</p><p class="ql-block"> 再次,通过老师的分享,我有很多收获。</p><p class="ql-block"> a、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身教大于言传;</p><p class="ql-block"> b、对于孩子的成长,不能急躁,要有耐心,想想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也是很美好的;</p><p class="ql-block"> c、对于孩子,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扬长补短,对于孩子的弱点,家长应多陪伴,陪着孩子一起改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有一个多月,大班孩子即将结束幼儿园生活,步入小学。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开展了好多活动,召开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座谈会、微沙龙活动,同时在班级群分享了幼小衔接方面的文章,让我们家长对幼小衔接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在家庭指导方面有了科学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信很多家长面对孩子马上升小学的事情感到焦虑,焦虑孩子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焦虑孩子学习能否跟上等等。其实我们家长要放平心态,从现在做起,重点培养孩子的习惯的养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时间观念。家长要以身则,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吃饭时间,良好作息的时间,在生活的点滴中和孩子共同按时间做事,到孩子慢慢的形成自己按时间做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整理习惯。这个习惯家长一定要放开手,不要包办代替,给予孩子足够空间和自己的领地,让孩子自己做主,比如整理自己的书包,整理自己的衣柜,自己提前准备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让孩子在肯定中养成很强的自理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第三、专注力的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在哪取决于孩子的兴趣,在孩子认真做某件事的时候,不要给予意见,不要打扰。还可以在小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在游戏中学习,在兴趣中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孩子的习惯培养和家庭的生长环境息息相关,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示范带领孩子在好的家庭氛围中养成好的习惯,这在孩子以后的学习道路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期,在幼儿园领导、班级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多次交流幼小衔接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我总结如下,以便大家交流,共同助力孩子们综合能力再提升。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活方面,自理能力不足,不自觉,贪玩。比如,不能完全独立穿衣服、洗脸、甚至大小便,放学后没有形成固定的学习生活模式,整理书包、吃饭、玩耍没有先后顺序,有时过渡贪玩,不能按时作息,没有意识到自己马上步入小学生活模式,这或许与孩子们年龄、心智成熟程度有关,但仍需我们快马加鞭的纠正,必要时适当管控。 </p><p class="ql-block"> 交流方面,不自信,缺乏胆量,不敢大胆向家长、老师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能与同学进行快乐交流,这是个性问题,仍需我们高度重视,多鼓励、不批评,需要老师的肯定,老师的一个表扬、一次赞美,朋友的手拉手、互相拥抱,是爱的传递,胜过家长的千言万语。 </p><p class="ql-block"> 学习方面,绘本阅读不认真,但整体还可以。我认为,在不批评的前提下,想方设法端正学习态度,遇到绘本中一句话、几个字的段落时,试着让孩子们自己读,然后纠正、表扬。 </p><p class="ql-block"> 环境适应能力方面,多鼓励、多表扬、不批评,告诉孩子一年级是大班毕业后快乐生活的延续,是把原来的贪玩找快乐变成了发现课堂秘密、感受快乐的过程,小学充满了老师对学生的爱。也需要各位老师说出往届毕业幼儿进入一年级后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借鉴,以便提早准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间飞逝,我们的孩子即将告别幼儿园,走进小学内,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心里都充满了兴奋、期盼和向往,但也有担忧和困惑,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通过班级微信平台给我们宣传的幼小衔接的相关理论知识,我总结了一下几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有很多地方不同,往往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落,影响学习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我们可以时不时有意识的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她对小学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做好入学的准备。在家里的时候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这样让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培养孩子与他人的交往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气氛,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培养孩子的听读写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逐渐培养孩子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选择喜欢的读本陪读,再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游戏,比如画画、折纸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可以让他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字,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的孩子很多事情都是有长辈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平时我们就有意识加强他的次序感,条例行。让他们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理能力有增强,孩子在入学后也比较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希望以上总结对我们的孩子有所帮助,愿我们的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愿意学习,又喜欢上学,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园是一个充满幸福与欢乐的地方,也是孩子学习文明礼仪、知识,培养能力、品质的起点。幼儿园的快乐是无限的,也是最难忘的。前期通过家长会以及班级微信平台老师给我们宣传了幼小衔接相关理论知识及能力、习惯的培养方法等,使我对幼小衔接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并能根据理论指导具体做法。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感悟心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培养更为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首先要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小学生课间和课余时间由自己支配,生活需要自理,这就要求他们有较强的独立生活能。所以,在大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虽然孩子经过三年的集体生活,在自理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存在着做事拖拉、不爱整洁等毛病。于是我就时时提醒幼儿准时入园,不迟到和无故缺席,抓紧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解大小便,能较快地吃完午点,不影响安排好的活动,用对小学生的要求来要求自己。针对平时做事拖拉,不拘小节的孩子,要求他们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其次,让幼儿学习模仿小学生的自我服务劳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三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将步入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小学。这三年来感谢老师的辛苦耕耘,感谢你们的提醒和分享,使我们认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我们学到了幼小衔接的知识和方法,我们一定配合老师把幼小衔接的工作做好,家园共同努力,让孩子顺利跨入小学,老师们我们一起加油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年的这个时候幼小衔接都会成为父母们的热议话题,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认识到幼小衔接不仅是知识层面的衔接,更重要的是良好行为习惯与个性培养等素质能力的衔接!</p>

孩子

幼小

衔接

家长

小学

幼儿

幼儿园

老师

我们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