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高山流水

<p class="ql-block">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天主教大教堂。它始建于1163年,直至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它是巴黎最悠久和最具象征意义的教堂,是法国以至欧洲文学文化的地标性建筑,也是法国最具代表性的世界遗产之一。直至今天,保持着原始风貌的巴黎圣母院依然是法国哥特式建筑的旷世杰作。</p><p class="ql-block"> 作为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堂,巴黎圣母院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和历史价值。而受雨果的同名长篇小说的影响,巴黎圣母院更加深入人心,名声远扬。每天无数的游客慕名而来,就是为一睹它的风采。熙熙攘攘的游客中,也许还有神魂颠倒者想在圣母院的某个角落与美丽的吉普赛少女艾丝美拉达邂逅。难怪有人说,不知是巴黎圣母院成就了雨果还是雨果成就了巴黎圣母院,反正他们是永远都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 巴黎圣母院作为法国永恒的标志,它的毎块石头都记录着法国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巴黎圣母院座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央的西岱岛上,与著名的卢浮宫隔河相望。</p> <p class="ql-block">  △巴黎圣母院长约127米,宽约48米,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高达96米的尖塔直刺苍穹,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它。</p> <p class="ql-block"> △巴黎圣母院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教堂。其建筑本体的雕刻、绘画艺术以及教堂收藏的大量艺术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珍宝。</p> <p class="ql-block"> △圣母院的主体建筑南北钟楼。</p> <p class="ql-block"> △巴黎圣母院蕴含的古典之美,是法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建筑上的体现,是天主教信仰与法国精神的象征。它能够蜚声世界,除了它厚重的历史内涵,还因为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正是雨果的小说和小说改编的电影、歌剧等文学作品使更多的人认识了巴黎圣母院。</p> <p class="ql-block"> △里面展出的巴黎圣母院模型(北面)。</p> <p class="ql-block"> △圣母院的大门是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内雕刻的是圣经故事中的人物。门洞的上方是“国王长廊”,上面排列着耶稣基督先祖28位帝王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中间正门为“正义之门”,浮雕刻画的是圣经故事《最后的审判》;左侧为“圣母之门”,描述的是圣母玛利娅被圣者和天使围绕的情景;右侧为“圣安娜门”,刻画的是圣母之母——圣安娜的故事以及路易七世受洗礼的情形。</p> <p class="ql-block"> △“正义之门”的浮雕《最后的审判》:中间是耶稣,左右两侧站立着他的十二门徒。上面拱形曲线密密麻麻的小雕像是各路天使、圣人、先知、主教和殉教者的集合体。</p> <p class="ql-block">  △“正义之门”门楣的最上方,耶稣举着双手,向众人展示因被钉在十字架上而留在手心的洞。</p> <p class="ql-block">  △左侧圣安娜门的四大护法雕像,圣丹尼斯捧着自已的头颅。丹尼斯在公元250年把基督教传至巴黎并担任巴黎的第一主教。因当时的法国还不是基督教国家,丹尼斯受到异教迫害,272年被异教斩首。传说丹尼斯被斩首后,自己捡起脑袋捧在手里,从巴黎市区走到郊区的蒙马特山才咽气。法语“蒙玛特”就是“殉难山”之意。</p> <p class="ql-block"> △圣母院的内部。</p> <p class="ql-block"> △巴黎圣母院是欧洲最著名的大教堂之一,它的大堂长达125米,可以同时容纳9000人。</p> <p class="ql-block"> △圣母院的大堂并排着两列直通屋顶的柱子,两列柱子距离不到16米,柱子高24米,而屋顶更是高达35米。狭窄而高旷的空间加上幽暗闪烁的光线,使人迷离恍惚而产生靠近天堂的幻觉。</p> <p class="ql-block"> △为了减轻重量,圣母院大堂两边的墙壁都开着大窗。</p> <p class="ql-block">  △进入圣母院内部,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彩绘玻璃花窗。这个被称为“玫瑰窗”的圆形玻璃窗,是圣母院中彩色玻璃窗的一种。二战时,由于受到破坏,原来的玻璃窗受损严重被全部更换,仅有教堂西、北、南三面的玫瑰窗保留原貌,北面的玫瑰窗几乎完好保存了13世纪的玻璃而尤其珍贵。</p> <p class="ql-block"> △彩绘玻璃窗是西方教堂中常见的装饰品。800多年前的欧洲,玻璃制造工艺不成熟,难以制造出大面积的玻璃,工匠们便用小块玻璃镶嵌拼接并刻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或图画来装饰巨大的窗户。</p> <p class="ql-block">  △教堂内灯光幽暗,玻璃花窗透过的光线把教堂渲染得五彩斑斓。忽明忽暗、斑驳陆离的光影,充滿了宗教的神秘,而这正是哥特式教堂想要营造的宗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  “玫瑰窗”。</p> <p class="ql-block">  △圆形的玻璃花窗被称为“玫瑰窗”,细长的花窗则称为“柳叶窗”。</p> <p class="ql-block"> △大堂内的木雕《圣经故事》。</p> <p class="ql-block"> △浮雕的局部《基督显圣》。</p> <p class="ql-block"> △圣母院内的雕塑《圣母和圣婴》。</p> <p class="ql-block">  △圣女贞德雕像。贞德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中她带领法国军队英勇抗击入侵的英军,为法国收复了大片失地。由于叛徒出卖,贞德被勃艮第公国所俘,后来英国人以重金买走。1431年,19岁的贞德被英国控制的宗教裁判所诬陷为女巫,判火刑烧死。贞德死后,在其母亲的请求下,梵蒂冈教皇加里斯都三世授权教会重审她的案子,于1456年为她平反。为贞德平反昭雪的仪式就是在巴黎圣母院举行的。</p> <p class="ql-block"> △圣母院里的忏悔室。忏悔室是教徒忏悔罪过的地方。教徒若做了亏心事有负罪感或有难以解开的心结,可进入忏悔室敞开心扉,让上帝的代表——神父指点迷津,以求得内心的平静。在忏悔室里忏悔者和神父是隔开的,他们都只能听到声音而不能看到对方。忏悔室也叫告解亭。“告解”意为教徒坦白悔改并得到上帝的宽恕后,与因其犯错而受到伤害的教会和解。</p><p class="ql-block"> 举头三尺有神明。有人说外国人进教堂是为了忏悔罪恶改过自新,中国人进寺庙是为了贿赂神灵逃避惩罚。这种说法虽然伤害了那些一心向佛的人,但并非毫无根椐。</p> <p class="ql-block">  △在基督教三大教派中,只有天主教堂和东正教堂设有忏悔室,新教教堂是没有忏悔室的。因为新教认为信徒并不需要通过上帝的代表(神父)向上帝忏悔,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这与新教推崇简约教规有关。</p> <p class="ql-block">  △巴黎圣母院突出的标志是它高达96米的尖塔。令人痛心的是这个刺破青天的尖塔和屋顶在2019年4月15日被大火完全焚毁。</p> <p class="ql-block">  △尖塔在哥特式教堂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即人间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尖塔越高离天堂就越近,信徒也由此更加虔诚。</p> <p class="ql-block">  △雨果说巴黎圣母院是“石头谱写的交响乐”。但说它全都是石头堆砌起来的并不十分准确,它的屋顶就不是石头而完全是木结构。哥特式建筑的屋顶总要造成一种很“陡”的形状。几百年前要造这样的屋顶除了木材也没有更好的材料了,所以它在建造时使用了大量的木材。据说当时砍了21公顷的树林,光是尖塔就用了500吨原木,因此完工后的圣母院曾被称为“森林”,而这也正是它致命的隐患。</p> <p class="ql-block"> △2019年4月15日晚巴黎圣母院屋顶及尖塔被烧毁。真有点庆幸在倒塌之前见过它,以后即使修复了也不是原来的尖塔了。(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红色是圣母院被烧毁部分的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 △圣母院的后院。</p> <p class="ql-block"> △圣母院后院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巴黎圣母院大门前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  △有“法国原点,巴黎之心”之称的法国原点测量标志就设在圣母院大门前的广场上。这个标志是巴黎象征性的中心点,巴黎至法国各地的距离都是从这个原点(零公里)算起。这个标志设立于1924年,近百年来已有几亿人踩踏过它。</p> <p class="ql-block">  △广场边亨利四世青铜塑像。亨利四世,本名“亨利·德·波旁”,法国国王,1589~1610年在位,1610年被刺身亡。他以出色的军事才能结束了导致法国长期混乱的宗教战争,开创了蒸蒸日上的波旁王朝。他是法国历史上政绩和人格都堪称完美的国王,被称为贤明之王和亨利大帝。</p> <p class="ql-block">  △根据雨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巴黎圣母院》剧照: 吉普赛姑娘艾丝美拉达。</p> <p class="ql-block"> △电影《巴黎圣母院》剧照: 艾丝美拉达和钟楼怪人卡西莫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