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纪行

野获编

<div>宝鸡市凤翔区,原凤翔县,历史上一直是西秦巨镇。自东周时期的秦德公元年(-677年)起,至秦孝公十二年(-350年)止,秦国在此建都,历时327年,经历20位君主。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在此置岐州,确立了凤翔在关中西部的头牌地位。在北宋时期,设秦凤路于此,统辖今陕西西部、甘肃东中部二十馀州军,系凤翔的高光时刻。明清两代,设凤翔府,辖境约同于现今宝鸡市。</div><div>民国中陇海铁路的修筑,造就了宝鸡的崛起,凤翔才逐渐被抢去了风头,1949年後正式沦为宝鸡属县。</div><div>2022年5月,趁着西安市实现清零的时间档,两次前往凤翔游览。纪行于此,以作备忘。</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湖<strong></strong></h1> 东湖是凤翔城东的一片园林,始建于北宋嘉祐七年(1062),当时苏东坡先生轼在此任凤翔府签判,主持修濬、扩筑、植柳、建亭,名曰“东湖”。之後历代屡有扩濬、增建和重修。现占地20萬平方米,其中水面8萬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排开亭、桥、阁、坊、臺、轩、祠等数十座建筑。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碑 东湖大门,整个景区免费开放。 全景石刻壁画 紧邻景区的教堂 南部湖面 多座小桥,连接湖岸与小岛。幽馨桥 恒瞻桥 沧浪桥,从北向南望。<br> 沧浪桥,从南向北望。可见东湖南部水面与北部水面起码有2米的高差。 断桥及桥上的断桥亭。 亭,是中式园林中不可或缺的建筑,东湖景区内建有不下十座亭子。此亭未走到跟前,因此不知其名,亭顶似大鹏展翅,颇具特色。<br> 鸳鸯亭,双顶结构。 宛在亭 喜雨亭,亭名来自苏东坡名篇《喜雨亭记》。 君子亭 望苏亭,始建于民国廿四年(1935),寓怀念苏东坡之意。 崇光亭 空濛阁,阁名也来自苏长公的诗句“山色空濛雨亦奇”。 会景堂,又一处较大的建筑。 会景堂与鸳鸯桥同框 不系舟,石舫之名来自苏公诗句“身似不系之舟,心如已灰之木。”始建于明代,民国前期重建。 “东湖静影”牌坊,建于明代正德十四年(1519)。 <div>凌虚臺与適然亭。</div><div>凌虚臺是北宋嘉祐七年(1062)凤翔知府陈公弼为登高远望,凿地为池,取土筑臺而成。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知府熙年又在臺上增筑適然亭,登臺上亭,倚栏远眺,东湖全景尽收眼底。<br></div> <div>苏文忠公祠。为纪念苏轼而建,文忠是他的谥号。祠以大门、二门、正殿、仝笑山房、鸣琴精舍、壁廊等组成,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美仑美奂。</div><div>遗憾的是祠堂未开放,理由是“因疫情”。<br></div> 大门外石狮门当 门前放置的龙首水槽。 从凌虚臺上可以看见祠堂内的部分建筑 湖水东畔,残存有北魏城墙,筑于太武帝拓跋焘时期(424-452年),据此凤翔成为岐州治所。<br> 这株柳树值得大书特书,系清代名臣林则徐手植柳。道光廿二年(1842)七月,林则徐谪贬新疆,途经凤翔逗留,在东湖手植柳树数株,此为仅存的一株。 林则徐手植柳高13米,胸围2.5米,冠幅8米,树龄180年。 远观林则徐手植柳 <div>左公柳,东湖园内的又一株名木。</div><div>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年)。湘军首领左宗棠率军西征,内平叛乱,外御沙俄。沿途数千里,命士兵广種柳树,世稱“左公柳”。光绪六年(1880),左宗棠返京,在凤翔东湖西岸植柳数株,现唯存此株。</div><div>左公柳高15米,胸围2.75米,冠幅13米。树龄140馀年。<br></div> 累累树瘤。 <div>远观左公柳。</div> 湖畔龙爪槐 主干弯曲似虬龙 这株龙爪槐还开着红花 主干弯曲108度 陨石。西汉征和六年(-89),有陨石坠入当地。苏东坡修濬东湖後,因此石极像凤凰翘首姿势,遂将其移置东湖岸边,取其“凤凰照影”之意,成为东湖奇观。 俯视东湖 <div>当日天气阴沉,午後竟然还下起小雨,遂草草结束了东湖之游,有点没尽兴。<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铁箍皀荚<strong></strong></h1> 距秦公一号大墓北边不远处是南指挥镇南指挥村,村中有株皀荚树,名“铁箍皀荚”,被列入陕西古树名木。进村问了三回路,终于找到这株皀荚树。 树龄800馀年,高15米,胸围5.6米,冠幅17米。好大一棵树,坐在树下,凉风习习,十分舒適。 古树的阳面(南侧)<br> 古树的阴面(北侧),中部全空,只剩粗厚的树皮,呈270度圆弧状,支撑着全树。 树干局部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村民就用铁箍缚住此树,以防主干开裂,因此得名“铁箍皀荚”。1995年4月,又用东西、南北两道钢筋固定主干。 这几张局部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铁箍钢筋。 胸围5.6米,看来最少得4个人才能拢住。<br> 人与树对比一下大小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田野<strong></strong></h1> <div>凤翔地处渭北原地,地势高亢,气候凉爽,加之当地农人的辛勤劳作,植被密布,全然不似歌曲中“黄土高坡”的感觉。</div><div>乡间道路,绿荫成拱。<br></div> 小满之後,芒種之前,小麦尚未完全变黄。 乡道旁,多处辟有花田,萬紫千红,装点大地。 毛地黄,第一次见到这種花。 为何花筒内有许多斑痕? 白色毛地黄 变色毛地黄 学名羽扇豆,俗名鲁冰花。 这片鲁冰花长得不甚茂盛,显得稀稀拉拉的,也许过几年就好了。 野草也变色 本篇主要谈了凤翔的风光,下篇接着谈谈凤翔的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