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川北甘南,走红军长征路(下篇)

王勇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15px;">  本文作者:徐昌祥 摄影:王勇利</span></p> 17日清晨,我们收拾行囊驱车离开若尔盖县城往甘南迭部县城。出了若尔盖县城往红星乡,一路观赏到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水草丰茂牛羊成群,许多地方的游牧民为接待游客支起帐篷,有偿收费提供食物和骑马活动。从若尔盖县城出发时还是阳光明媚的天,不一会便下起了小雨。当车行降扎乡时,大草原景观逐渐消逝,眼前展现的是连绵群山。汽车穿过沟谷幽深中的狭窄道路,山谷两侧峰峦叠翠,怪石嶙峋,植被茂密,林木郁葱,与先前的大草原景观截然不同,似乎大草原的消逝仅在瞬间,令我们的视野从开阔的大草原上顿时拉进了山谷的屏障中。 途中多处看见距藏寨不远处的一些山头或山半腰处,有熏燃植物的烟雾冉冉升起,云烟氲氤弥漫着半个山头。仁波师傅据此对我们介绍说,这是藏族人每年在农历五月初四崇敬山神“朝山会”的日子,是焚燃柏香树枝等松柏枝燃料的烟雾。对山神的崇拜,我们在前两次到川西的丹巴、甘孜、康定等地时早已耳闻视见。在藏族先民的原始崇拜中,他们对山神的崇拜尤为敬重,认为藏区的每一个山都有神灵,山神被尊为灵验的神来恳求和拜服于它。藏民们用他们传统的方式,在神山上作祭坛朝拜,“朝山会”是项浓厚的藏传宗教色彩活动,展示了藏族人原始古朴和神圣神秘的一种情感表现形式。当地藏民背上青稞酒、牛羊肉和面食干粮等敬拜神的食物,到神山上虔诚地点燃柏香树枝叶,后来者在已焚燃的松柏堆上再加松柏枝叶,献酒跪拜,进行祭祀活动,焚燃的霭蔼烟雾缭绕山头,藏民祈祷山神降福于敬奉它的人们,来寻找自己心灵的寄托。我们询问仁波师傅能否上山观赏,仁波师傅说崇敬山神是很神秘的祭祀活动,当地藏民一般是不允许外人参与,即使是外地的藏族人也不行……,我们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 我们的车一路途经降扎、白衣沟口、崇尔、冻列乡寨,车驶出了若尔盖县与迭部县交界处的益哇沟口桥头后,到达了迭部县城的天健广场,“迭部”是藏语“大拇指”的意思。天健广场上耸立一座“毛主席在迭部”的大型雕塑群,雕塑气势恢宏、雄伟壮观,生动地再现了红军长征经过迭部时,毛主席和迭部的藏族群众在一起的生动感人场景,“充分地表现了毛主席永远活在迭部人民心中和长征精神薪火不息、代代相传的主题”。 就近在天健广场旁的一家藏族餐馆午餐后,即驱车前往离迭部县城西北处约40多公里的扎尕那。海拔3970米的扎尕那是甘南藏族迭部县益哇乡的一座藏式古山寨。“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从介绍资料悉:因地形既象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建筑,故为扎尕那。 汽车沿着山涧沟溪旁的山路溯流而上,在距扎尕那约三公里处的地方,寨路两侧是形如山门的坚轫石壁,俨然象一副山门,石壁上凿刻着“纳加石门”文字标记。继续向藏寨前行,又是一道没有纳加石门形象的内山门,似两位站立的门神。当车穿过山门神,眼前豁然开朗,我们进入了一个类似匣形的大峡谷中。当即请仁波师傅停车,我们站立在路边眺望拍摄,藏寨从山脚下依山势而建延续至山腰,四周是高耸入云天的石山,确实犹如“大匣子”形状,似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故而为“扎尕那”。 来到景区大门售票处(门票费10元/人很便宜),观门票上印有“扎尕那.东哇村.扎尕那景区环保费.10元券”,门票背面印有扎尕那东哇村旅游景点图:沿着登山木制栈道向北行,依次有老虎嘴、一线天、瀑布、神王庙、石林等景点。向偏东行,依次是仙女滩、仙女湖、通天洞和大峡谷景点。向西行经过东哇村至拉桑寺到瀑布景点……。 顶着毛毛细雨撑着伞,顺着木制栈道登上高处,放眼望去:细雨中的扎尕那四周山势奇峻,山高巍峨,峭壁耸立,云雾缭绕锁山峰,凌空直入插云端,景致雄伟而壮观。再观青山体凹处小溪瀑布飞流直挂,自然景色无限优美。更为凸显的是,山半腰处鳞次栉比依山而建藏寨里的藏式榻板木舍及藏寨屋顶上冉冉升起的如银炊烟,还有那山坡上随风舞动的五彩经幡、喇嘛寺院、转经桶及流转不息的水磨飞轮……,这些极富藏族风情的画面,犹如一幅巨大的泼墨山水画。游人置入朦胧云雾画中游,宛如身临蓬莱仙境的绝世美景中,这是游人在观景中如痴如醉之情思最为厚重的沉淀,直令游人恍若步入仙境而留恋忘返时达到的忘我之境界。 不知不觉中在扎尕那观景三个多小时,不知何时细雨早已停落,而穹窿下的“石匣子”四周大山在雨后更是云雾锁峰,时有被笼罩的山峰也有偶尔露峥嵘的时候。尽管扎尕那海拔3300米,周围最高山峰海拔达4500米,然而,山坡上绿色的草地,周围青山的翠绿树木,游人站在这“石匣子”里,总是贪婪不住地大口大口的呼吸着清馨空气。有人传说,扎尕那是甘南的“最后一座桃花源”,当然所谓“最后一个桃花源”的形容是不止这些的,我曾去过多处“最后一个桃花源”的地方,那是游人对扎尕那的美誉,也反映处人们对大自然原始的渴望。 从扎尕那原路返回到迭部降扎乡,至红星乡时又重见草原。从扎尕那到郎木寺约有80公里的路程,按照仁波师傅的安排,我们拟在郎木寺镇住宿并游览观赏郎木寺镇容。 车至郎木寺时,已是傍晚六点半。郎木寺这个地方要等到晚上八点半才天黑。我们马不停蹄的先外围游览两个寺院,因藏传佛寺建筑基本大同小异,何况还准备到甘南的大寺院拉卜楞寺,所以我们就没有进入寺庙殿内。 仁波师傅对我们说,过了一条白龙江小桥,桥的那边就是甘肃的郎木寺,而这边繁华地带是四川的郎木寺,其实是四川与甘肃融合交叉中的一个下辖藏传佛教小镇。我们叫仁波师傅直接将车开过小桥到甘肃的郎木寺观赏。白龙江说是江,其实就是一条二、三米左右宽的小溪。白龙江横穿郎木寺镇,以江为四川与甘肃的界河,把郎木寺镇一分两半。故而,在郎木寺镇有两个郎木寺: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辖内郎木寺镇的郎木寺和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红星乡辖内郎木寺村的郎木寺。实际上,四川的郎木寺叫“达仓郎木格尔底寺”,甘肃的郎木寺叫“赛赤寺”。四川境内的郎木寺邻近大峡谷,峡谷内有郎木洞、虎穴和白龙江源头。两个藏传佛教的郎木寺院隔“江”相望,门票均为30元/人,任何证件在这里都无效,而藏族人是不需要门票的。在两个郎木寺中间地带还夹有一座回族清真寺,两座郎木寺喇嘛寺院和一座清真寺各据一方,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著。真是:一座桥联结了两省地界,又融合了藏回两个民族的和谐共存。 当游览了两个郎木寺后,已是晚上八点,夜幕还没完全降临。我们就近下榻在四川境内郎木寺咫尺邻近的回民村“东佳瑞士宾馆”,这是一所河畔美居,一条不足一米宽的小水圳从门前流过,似有安徽宏村水圳景象,多少也增添了这个镇的活力。“东佳瑞士宾馆”的敏姓回族老汉,留着长胡须戴顶白色的回族帽,人淳朴很热情,经交谈才悉他的年龄比我还小四岁。年龄相仿便于融入交谈,两人房标间一下被降为80元/间(正遇旅游淡季),卫生和住宿设施状况还是不错的,出门住宿对被褥干净的讲究是必须要达到的。现特摘录郎木寺“东佳瑞士宾馆”敏志彦的联系电话:153 5227 0063 / 138 9390 7249,地址:郎木寺回民接34号(四川加科34号),宾馆院内可免费停车。 安定住宿后即徒步往镇上晚餐,这是一个安静而突显藏式和回民清真风格独特的风情小镇,街面上的藏回特色和川味饮食店铺林立,还有不少的藏秘药商店;我们选择了一家店铺比较大的老字号清真店,每人吃了一大碗牦牛肉扯面。回宾馆的路面上灯火辉煌,街面上的行人并不是很多,透过店铺的玻璃门窗,一对对情侣都集聚在情调浪漫的咖啡屋和饮食小店里,似乎这里是年青人的“两人世界”,是外地青年谈情说爱的聚集地。我想起了我们此行四人在去年12月份时到康定游览的情景,在康定那个地方就有不少的中外情侣,不就是唱着“康定情歌”相聚相爱在“跑马山上”的吗? 川北甘南一带天黑要到晚八点半,这里的人们一般也在清晨七点以后才起床……。18日清晨六时半,当郎木寺镇上的人们还在鼾睡中,我们便驱车向甘南夏河县的拉卜愣寺方向行去,一路途径游览观赏了风景如画的尕海、碌曲、桑科草原后到拉卜楞寺。 途中草原风光不断地吸引着我们的眼球:湛蓝色天空上漂浮着朵朵白云下,草地上散落着星星点灯似的蔵居帐篷,藏民在开阔的草原上骑着马,游牧的牦牛羊群和恶凶凶守护羊群的藏獒,独占一片草地在悠闲地吃着草,还有那草地上张挂的经幡和尼玛堆……,浓厚的藏族草原风情和高原蓝的景观,多次迫使我们驻车拍摄,那种藏族风情的美是无法用尽所有华丽辞藻所能表达的。 我喜好观赏极富有独特传统藏式风格风情元素的建筑,这些特色的藏式建筑,总是给我一种异域性的神奇美感感观,每当我走上川西北或青藏高原,所见到那些具有藏式传统建筑特色的藏居民舍,总是观赏贪婪个不够……。那些一座座不拘一格,富有极其鲜明个性和建筑结构形式的随意性、多种性的藏居民舍;那些下宽上窄加厚的藏式建筑坚固稳定的墙体。那些藏式铜雕、泥塑、石刻、木雕和宗教文化绘画;那些藏式建筑的窗格和窗套及窗楣的雕刻彩绘等藏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那些富有藏族形式多样特色的挂置经幡、法轮、经幢、宝伞等彩色布条;那些藏式传统建筑多以白黑黄红四大色块为主的色彩;那些身着藏袍跪匍匐礼的藏民的浓烈的宗教氛围场景……,无不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p class="ql-block">  在藏区无论是藏式的传统建筑还是室内室外的装饰布局,或者是所见的人文景观,无不体现和衬托着宗教思想的理念,无不融合渗透着藏传佛教文化和宗教思想的浓厚氛围。也充分的映现出藏人对万物神灵的膜拜崇敬,体现出藏人对藏传佛教的无限敬仰。</p> 途经一处213国道旁的藏包,我们看着帐篷外站立着一对藏族母子,便带着铅笔、水笔和水果糖等小物品前去拍摄。藏族妇女不懂我们汉语,只能用手势对她们比划着连自己也不知能否明白的“哑语”,随即友好的将水果糖送给那约五六岁般大男孩。这对母子藏族人老实淳朴,尤其实孩子相当认生的躲避着我们,兴许是语言不通的缘故。后来仁波师傅与她们用藏语交流,只听帐篷外的藏族妇女用藏语喊帐篷内的妇女说:“你出来一下,我听不懂他们的汉语,也听不懂他们的藏语……”。原来藏语也有地域性,仁波师傅是能听懂她们所说的藏语,而这些游牧藏民很少外出,故而,有碍于方言的局限性。帐篷内还有一个藏族妇女带着同样一般大穿着开裆裤的男孩子,那个男孩子胆怯的不敢出帐篷,依然独自留在帐篷里目不转睛的盯着帐篷门外的我们。杨文寿、王勇利、彭间茂三位老师的照相机和手机“咔嚓”声不停的拍摄着,他们拍出了不少令人赞叹的作品,我仅是跟在他们之后自我满足的陪拍着。 正午一点时到达了甘肃省甘南州下辖的夏河县,因境内有大夏河而得县名;拉卜楞寺镇是夏河县的一个镇,以拉卜楞寺名取镇名,夏河县府就在拉卜楞寺镇。 仁波师傅将我们拉到客车运输中心站对面的“夏兴宾馆”住宿,因是淡季标间才100元/天,放下行囊随即前往拉扑楞寺。仁波师傅因完成了此行雇佣包车的任务,拟返回若尔盖,无奈我们怎样请他共进午餐也不留。我们四人只好与仁波师傅在他的汽车前合影,并用他教我们的若尔盖藏语方言“咔珠咔珠”的向他作“谢谢”道别。与他三天的“在一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早与他互留微信的建立起了朋友关系,大家对仁波师傅还真有些难舍难分呢。 既然仁波师傅已经返程,我们为了抓紧时间只得简单的买些藏式面包糕点,配着矿泉水将就的对付了一顿午餐。我们几个出来旅游多次都是这样,为了抓紧时间也就没有那么多的考究了。 拉卜楞寺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为具喜讲修兴吉祥佑旋寺,称为拉卜楞寺。据百度资料: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设有很多学院,类似于哈佛大学。拉卜楞寺门票只有到大经堂才需付40元/人,另登贡唐宝塔需付费20元/人的门票。65周岁以上免费(其他证件无效),藏族人免费。 刚进拉卜楞寺镇时还下着小雨,待我们游览拉卜楞寺时却是蓝天白云晴空万里。我们沿着寺庙外墙的转经筒向金塔行去,甚是壮观的长长转经桶走廊让人一眼望不到头。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桶走廊,我们询问了多个当地人才悉那些转经桶走廊约有4公里长,约有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转经桶,信徒们绕着转经桶走廊顺时针转一圈要用时两个小时。 我们看着环绕整个拉卜楞寺寺院外墙蜿蜒回转的长廊上,那些步履蹒跚拄着拐棍的藏族老人和身着绛色喇嘛服的年青喇嘛,还有那些手转转经筒,口中念着我们听不懂佛经的藏传教徒,更有那些很虔诚地匍匐磕长头礼的朝圣者信徒们,他们所叩的每一步匍匐礼都是为心中的信仰而长拜,那种虔诚和执著真令人钦佩至极。可见这长长的转经桶长廊,不仅仅是藏民们对神灵至高无尽的敬仰和尊重,更是藏民们一种祈祷希望之路。 据资料悉:“拉卜楞寺寺院坐北向南,主要殿宇90多座,房屋近万间,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部分殿堂还融合吸收了汉人建筑的成就,筑有宫殿式屋顶,覆鎏金铜瓦或琉璃瓦。喇嘛的居住区与寺庙各经堂比邻而建,与整座寺庙融为一体,处处都充满着藏传佛教的气息”。 我们行至贡唐宝塔下的一处宽阔的院场内,这里聚集着千百个藏传佛教的信徒们,这里是信仰的圣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信徒集在这里举行一场规模性的“法事活动”,显然我们是看不懂的,仅是跟着看看热闹的拍摄藏族民俗风情。少数有“身份”的人进到了寺庙的殿堂里,还有少部分人守候在殿堂外的内院场地上,大部分的信徒聚集在寺庙殿堂大门外的广场上。一时,随着殿堂内传出扩音器里的佛经声,广场上的信徒们不用指挥和通告,他们随着那些佛经的传出声同时起身朝殿堂行跪拜礼……。我们虽不清楚这些礼仪,但在藏区是要严格尊重当地人的宗教信仰,尤其是在高原藏区的藏传佛教,一直是全世界游客趋之若鹜的圣地,蕴藏着博大厚重的宗教文化,以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充满神秘感的宗教信仰,博得了世界各国游客的垂青,我们到藏区惟有毕恭毕敬地遵从。 观赏拍摄了藏民们佛事活动的场景后,王勇利老师独自登上邻近寺院旁的小山坡,欲拍摄壮观的拉卜楞寺全景,我们三人便绕过贡唐金塔向寺院外的转经桶长廊行去,在寺庙与喇嘛住宅区间的一条宽巷道上,设有一个售票处,我们徒步已是筋疲力尽了,不打算再绕转经桶长廊而行了。可想那些虔诚的藏民绕着近4公里长的转经桶长廊的手转和磕拜长头礼的佛教徒们,真是有着超凡的毅力和坚定的信仰。我们就此步入宽巷走捷径到大经堂观赏,几个喇嘛拦住要收门票,一看我们身份证年龄已达65周岁便放行了。其实很多地方纵横相交的巷道是随意磕通行,根本就无须购票入内,后来才知道门票仅是对大经堂和珍藏馆。 整个拉卜楞寺寺院共有六大经堂(亦称学院),最大的是闻思学院经堂,即大经堂,座落在拉卜楞寺的中轴线上,为全寺的中枢。走进拉卜楞寺大经堂内,灯光昏暗空气浑浊,大堂里充满了酥油灯和膻气的奶油味扑鼻而来。说实话还真闻不惯此味,与我们曾到拉萨进入布达拉宫内的气味相同,甚至是气味更重。 大经堂殿内肃穆静谧、华丽庄重,堂内约有百十根柱子支撑起大殿,可容纳三四千僧人诵经。大堂内设总法台的座位,大堂正殿悬挂着乾隆帝御赐“慧觉寺”的匾额。大殿北面是释迦牟尼等佛塑像,左侧供奉着拉卜楞寺第一任活佛历世嘉木样大师的舍利灵塔,在其两侧供奉的是两个真身活佛塔和其他活佛舍利灵塔……。 走出拉卜楞寺,回首再望这群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典型壮美、建筑恢弘、气势磅礴的藏式建筑寺院,总是有种观赏不够的感觉,真的是太美了。学着仁波师傅临时教的若尔盖方言藏语“雅格尔”太美了! 四次走进藏区,每当听到那些幽婉醉人的藏语歌曲,高亢穿云的歌声似乎在唤醒沉睡千年的雪山,回荡在高原广野和草原上。每遇此情,便令我情难自禁的想到心旷神怡的高原风光,草原湿地上沼泽,藏族寺庙和飘动的经幡、转动的转经桶及尼玛堆等独特的藏族民俗风情。走进藏区,便走进了美丽的雪山草原,走进了神秘和遥远,也许在这里能看见天堂……。 自从川西北甘南回到福州,在写这篇记叙性游记时,脑海里闪现的都是藏区川西北甘南的高原景观,我无法用语言来赞美它,因为华丽辞藻在这里显得很薄弱,我只有用跟仁波师傅学的那句“我爱你”的藏语:“那确嘎格”—— 川西北甘南! 19日早晨7:30时,乘坐夏河至兰州的豪华大巴班车(76元/人)240公里的路程,途经临夏于中午11点许到达了兰州长途客运南站,随即在站外乘坐129路到兰州高铁西客站的公交,赶上了12:25时发往西安北的G4016次动车。途经宝鸡站时,赶紧给我的战友刘进洪老班长报告,路过他的地界是要通报一下“地主”的,因“五一”假期才去宝鸡一个多月,此次又是与单位几个退休同事同行不便,所以就没有再到宝鸡看望老班长了。 <p class="ql-block">  当动车到达西安北站后,我们乘坐1号线地铁到北大街下车,下榻在西安古城中心最繁华的钟鼓楼商业街区北大街与莲湖路十字西150米处立新街4号的众悦快捷酒店。这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紧邻西安著名钟鼓楼、明城墙等景点,在北大街邻近的东面就是市区著名的回民街。几天来,大伙在藏区的饮食很不适应,于是便到众悦酒店立新街北面的“小浪花自助涮烤”店(49元/人)弥补几天来的肚中“损失”。那里的自助美食有十大类二百余种,有烤、煮、煎、涮等吃法,海鲜啤酒随便饮食,有披萨蛋挞,汉堡寿司、凉菜热菜、风味小吃、精美茶点、时令水果、奶茶饮料、香浓饮品、五谷杂粮、滋补靓汤……,这是我们川北甘南游后吃得最舒心的一歺。</p> 撑盛饱了肚子便横跨北大街游览回民街,可以说西安回民街有很多的故事,这里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是西安小吃街区。凡是外地来游览的人,有时间都会在夜幕降临时来逛逛回民街,体验一下老西安人的民食特色风情,可以说也是游览外的必到之处。 行至到回民街北院门,这里曾经为清代时的官署区,因陕西巡抚衙门在鼓楼之北,而故名北院。如今,是回民经营餐饮,成为西安风情特色的美食街,是回民街区多条街道的统称。主要由北广济街、北院门、西羊市、大皮院、化觉巷、洒金桥等数条街道组成。 邻近鼓楼的回坊风情街,是回民区的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要街道,长约500余米。路面是青石板条铺就,街道两侧清一色的仿明清建筑,回民经营的各种特色小吃琳琅满目。行走在青石板路上,满街传来的是阵阵的招徕的吆喝声,游人熙熙攘攘……。游人不仅是观景而来,更多的是为品尝而至,那些牛羊肉泡馍、灌汤包、清真水饺、酸菜炒米、烤牛羊肉、各类点心及具有浓郁清真特色的精美回族小吃香味扑鼻而来,馋人的让游人流连忘返。 据说,回民街区一带居聚着6万多回族穆斯林群众, 街区内众多街道建筑具有着浓郁的伊斯兰风格。街区内饭馆林立,各种各样的清真食店一家接一家,令游人目不暇接,其中不乏有不少的老字号小店铺。如今的回民街已成为清真饮食城和回族购物中心,也是吸引着中外游人夜晚观赏回族风情的地方。 回民街地区以回坊街为主,除了北院门、大学习巷、西羊市外,还包括大皮院、东羊市、北广济街、桥梓口等一大片区域,老西安把这一带叫做“坊上”,在坊上可以探寻最平民最真实的西安生活。 整条“回访街”都充满繁华热闹的场景,我们四人一路边拍摄边观赏,竟然多次被游人磨肩接踵而走散。只要游人走进西安回民街,似有走进“食城”,大有吃遍半个西安城的感觉,可形象的说:走进回民街,吃遍半座西安城。 <p class="ql-block">游至近夜十一点时,我们才回到众悦酒店。20日上午从西安北乘坐G1904次动车,于当晚21:50时返回福州,结束了《北上川北甘南,走红军长征路》游。</p> <p class="ql-block">一幅幅照片,</p><p class="ql-block">走在红军长征路上,</p><p class="ql-block">一组组照片,</p><p class="ql-block">展示着红军光辉形象。</p><p class="ql-block">相机在闪,影艺敞亮。</p><p class="ql-block">精神焕发,气宇轩昂。</p><p class="ql-block"> ——王兴喜</p> <p class="ql-block">  王勇利,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摄影家协会会员。在2020年度“美篇摄影优秀作品联展”中被评为百位优秀摄影师。学习摄影心得:希望通过我的镜头,让大家来一道分享我的快乐和对人生的感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