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昨天,我随漳平市作协文化小分队,去了一个称作南洋的镇,并在其中的暖洲村活动了半天。跟着一帮文友把暖洲的几个重要景点及特色区域尽情游览了一遍。走在家乡漳平的田野上,别有一番滋味。</p><p class="ql-block"> 自一九九六年被调往外乡工作至今,我第一次把审视客家地区古村落文化的目光转向家乡,并比较潜心地认真专注了一回。在乡贤们的热情引领下,我随着那略带急促而兴奋的声调和他们如数家珍般的陈述中,忆起了小时候,有次外婆到一个她称作“暖洲营”的地方做客回来,带给我那一根香喷喷鸡腿的场景。当时的我,边吃边想,“暖洲营”一定是个好地方!在那肉食馈乏的年代,美味与出处的共振联想是一个十分顺溜且理所当然的过程。地方风味,其实是因风味而记住地方的意思不是?</p><p class="ql-block"> 果不其然,暖洲村确是一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面对山光明媚,水色盎然的暖洲风光,我感概万千,思绪纷繁。在保护挖掘历史文化、古村落传统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并将这些资源衍化生成文旅产业,以助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我深为同样蕴含丰富文化底蕴的暖洲营,却还在默默地守望着这一方水土而不被外界广泛所知及引爆观光,感到遗憾。我深深知道,如此资源其实并不逊于其它已开发的地区,而且进行保护开发后的前景及及可期。</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 村落文化是传承发扬中华文化最基础、最根本、最显现的原始单位。从村落的发展史上研究可知,闽西南先人在中原大迁徙过程中,落脚于何处是十分有考究的。除了自然风光的入眼外,对于是否符合由易经文化而衍生的地理堪舆学原则被识为首要。在确定村寨选址的向度与风水问题上的执着与刻意,是先人对家族后代繁衍发展肩负起的最高责任。经过避轻就重不断权衡之后,他们把今后家族兴衰与风水的指向紧紧联系起来,且心安理得并执意地去为呈现它的预测而努力奋斗。为实现意想中的目标,中华传统文化根脉的末梢——村落文化便逐步产生形成。宗族家法,村规民约,耕读文化便开始制约和影响着后代的成长。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的信念在家庭教育中喋喋不休。于是,生活安泰,文武兴盛,财富亏盈,仕途成败,村俗民风的发展进程皆归之于自然。笃信祖先的选择而聚族而居,安之若素,一片虔诚,生生不息。在乐享荣耀,直面苦难,周而复始地衍为一脉,彪炳历史。</p><p class="ql-block"> 南洋镇的暖洲村亦不例其外,地理环境的循规蹈矩,使这方士地更多地呈现出温文尔雅的态势。一方常享水泽的平阔之地,前有环腰玉水,后有龙脉傍靠,左有青龙拜相,右有白虎参将,来水缓涌,水口隐密。一树成林的榕树,双人不可环拥的樟树、榉树、枫杨树等等,在江边沿岸耸立起一道护岸的风景。由此便可推测,暖洲村的时运与水相连,旱涝亏盈与风平浪静影响着此地休养生息的兴衰走势。远的不述,近年政府对河岸的磊填整治后,暖洲的气象日新月异便是明证。</p><p class="ql-block"> 无论如何,暖洲的历史所呈现的现实,让我们对它不得不表示由衷的赞叹。乾隆年间,因其先人翰林庶吉士朱阳带来的翰林第的荣耀至今还在激励后辈人的砥砺前行。从漳平目前社会各界贤达,朱姓占比颇高可见,暖洲以朱姓为主的熠熠文脉在历史的长河中,常立潮头是不争的事实。朱阳文化的深入挖掘与研究整理便成了当务之急。思之于此,我心底还一阵涌动,暖洲的朱氏是否可因徐霞客两次艰难入漳,经暖洲溪至上游的宁洋县的事实,臆想朱熹的渊源种种而异想天开。</p><p class="ql-block"> 依我之见,称暖洲为历史文化古村落是当之无愧且名符其实的。从现存的几处印刻历史迹象的庙宇宗祠,老宅厝屋和残留遗址及藏于其间的雕樑画栋,壁文书法,石碑铭记,老井古风,古村驿道,特别是历史上翰林第的确实存在及清史稿和福建与云南地方志的记载就足以印证,暖洲的文脉之盛,贤才频出已成文化现象。故此,当深入研究,组织整理,结集成册,以利颂扬;对故迹要保护修缮,布局重建,再现古貌,以飨游人;对生态养殖,山水风光,重点景观,河流运用要按文旅产业发展的要求,精心策划,因地规划,招商配套,科学经营。让暖洲重放异彩。</p><p class="ql-block"> 我欣赏那条“何必飘洋过海,眼前即是南洋”的广告创意。我更赞成在暖洲村口自信且自豪地耸立起一条醒目的“清乾隆翰林朱阳故里”的标识。我更希望看到暖洲成为世人了解后便想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愿上天赐福于我的家乡,赐福于暖洲营景区这一方宝地。</p><p class="ql-block">(陈日源文,善、丽、坚等摄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