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乡村振兴系统干部的定位

秦巴小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专业化是行业部门的基本要求。专业的事,要由专业的人来干。乡村振兴专业队伍来自哪里?主要就是我们乡村振兴系统干部。作为市县乡村振兴局的干部,一定要找准自身定位,知道自己的责任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要做政策的解读者。</b>乡村振兴工作,政策性强,政策体系庞大而且更新快。市县两级本身出台政策不多,乡村振兴系统干部首要职责是吃透政策、解读政策、推动政策落实,这是我们的基本功。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有个别干部不学政策、学了学不懂、不懂也不问、问又问不清楚、不清楚又瞎指挥。这与当前急难险重的巩固脱贫成果和全面乡村振兴的重大任务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市乡村振兴局社会扶贫科坚持集体学习制度,每2周利用半天时间开展一次政策集中学习,雷打不动,全科室同志政策运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指导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学,然后知不足。”乡村振兴系统干部,一定要把政策学习作为头等大事,对自己负责的工作,努力在学透吃透政策的基础上,做政策的权威解读人;对乡村振兴的其他政策,也要知晓,做到“一专多能”,这是对我们系统干部能力的底线要求。绝对不能当文件、政策、指示的“二传手”,上面来个要求,看不都看,想也不想,直接就转给基层办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要做业务的指导者。</b>业务指导是行业部门的主责主业之一,乡村振兴部门概莫能外。我们反对,一发文件就督查。所以,就应当从我们自身做起,先礼后兵,先指导再督查。要建立业务培训机制,对上级文件政策开展及时的培训和解读。要建立任务分解机制,对目标任务进行精准的分解,明确工作清单、责任主体、完成时限。要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对各级提出的疑问做到“动态清零”,不让问题搁置影响工作,并定期形成问题答疑。要建立常态化调研机制,业务科室要定期到县乡村调研指导,市局科室、县局股室还可以建立定点观测点,选择2、3个有代表性的村作为业务工作样本村。要建立重点问题蹲点解决机制,对重点指标、薄弱环节、问题多发地区,要蹲点解剖麻雀,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乡村振兴局信息中心选择监测对象风险未消率达到3%的村蹲点开展工作,对疑问户逐户分析研判,有效解决了应消未消的问题。所以,我们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既不能学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也不能熟视无睹、虱子多了不痒,要立行立改,同时把发现的个别问题上升到普遍性问题、上升到建立机制去解决。总之,就是要通过我们精准、有效的业务指导,让基层的同志了解要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做到什么程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要做工作的调度者。</b>工作布置了不等于做完了,做完了不等于做好了。这么多年下来,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体系基本上已经很清晰了。工作成效好不好,决定因素就在于有没有加强日常调度,有没有真正把工夫下在平时,一年过问一次肯定搞不过一个季度检查一次的,一个季度检查一次的肯定搞不过一个月推进一次的,一个月推进一次的肯定搞不过一周调度一次的。乡村振兴系统干部绝对不能只是坐在办公室当报表统计员、信息收集员,当“表哥表姐”,坐等年底收果子,那一定会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一定要对所负责的业务工作开展常态化调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调度的方式多种多样,开会是调度,督查是调度,通报是调度,问责是调度,推动整改也是调度。我们要多在机制上想得办法,什么办法管用就用什么办法。比如,武宣县建立党政主要领导定期蹲点调研制度、坚持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片包干作战制度,兴宾区每月对重点指标进行排名并启动问责机制,等等,都是有效的办法。当然,最简单的办法,还是看自治区怎么调度我们,我们就怎么调度县、乡、村,确保机制一以贯之、责任一插到底。总的一条,就是要始终掌握工作工作的主动权,而不能不知不觉、后知后觉,被一些问题人、问题地区牵着鼻子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定位取决于站位。站位准了,定位就会准,思路就会对,行为就不至于跑偏。乡村振兴系统干部是乡村振兴工作的排头兵,在国家战略中承担重大政治责任。站在30年的宏大战略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唯有立足实际定好位、心无旁骛向前走,才有可能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彰显乡村振兴人的担当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2年6月6日)</p>

乡村

振兴

调度

政策

工作

干部

机制

蹲点

问题

我们